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推动机器人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9:04 1

摘要:9月15日至9月2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刊发(播)唐山重点稿件22篇(条)。9月15日,新华社播发《“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激活河北唐山基层减负》,讲述唐山市围绕基层减负工作,创新开发了“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并针对跨部门调

9月15日至9月2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刊发(播)唐山重点稿件22篇(条)。9月15日,新华社播发《“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激活河北唐山基层减负》,讲述唐山市围绕基层减负工作,创新开发了“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并针对跨部门调用数据的需求,构建了“申请—审核—授权—使用—追溯”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9月17日,人民日报播发《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宣传报道在北京举行的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盛况,北京创意、唐山转化,京冀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9月16日,央视客户端刊播《北京最强大脑+唐山超级工厂=?答案太震撼了!》,介绍当天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如期在京举办。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及唐山市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会,11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本次对接会以“共建产业生态、深化产业协同”为主题,旨在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与创新融合,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那么什么是“机器人共享智造”?在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中国科学院北京“伏羲农场”指挥中心,我们寻找到了答案。这里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的一款新式机器人,测试论证之后就会到唐山百川共享制造工厂进行工艺优化和生产制造。这台北京、河北联合制造的机器人,它的大脑等核心技术的设计来自北京,而它的出生地却是在距离北京150公里外河北唐山的共享工厂。这台机器人能够很快与大家见面,就得益于“北京创意、唐山转化”的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

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

9月1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播发《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消息,介绍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在京举行,11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探协同发展新路径。

9月16日,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及唐山市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企业代表150余人,共同探讨“共建产业生态、深化产业协同”,11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近年来,河北唐山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体系,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在高新区,机器人企业已达236家,占河北总数的60%以上。“高新区还建设了共享智造集群,已形成以百川机器人共享智造为龙头,中信开诚工业设计和重点实验室、亚特外燃机制造和车辆实验检测中心、陆凯选矿和选煤智能筛分设备工厂、旭华智能电子产品工厂等共享工厂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智造模式,为企业提供设计研发、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物流售后等一站式服务。”对接会上,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介绍。

共享智造受益企业现身说法,进一步探讨合作机遇。“科创资源丰富是北京的先天优势,尤其是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很多前瞻性研究,而河北省特别是唐山市传统产业的转型、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AI赋能。”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生态合作总监唐鹏表示,共享智造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桥梁纽带。

新华社

“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激活河北唐山基层减负

9月15日,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激活河北唐山基层减负》消息,介绍唐山创新“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大幅减轻基层报表负担,提升数据服务效能。

“过去我一年经手的各类报表有100多种,使用‘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后,只需及时更新个别有变化的信息即可。上级部门需要报表时,可以在系统内调取,也可以自行提取数据生成新报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李庄子村村干部王文娟说。

今年以来,唐山市围绕基层减负工作,创新开发了“只报一次”数据库系统。“我们依据各部门权责清单全面梳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报表,通过精简整合,建立了人口、企业两个底层数据子库,并在数据库嵌入了涉及民政、残联、人社、卫健等领域的96张常规报表模板。”唐山市数据局数据管理科科长齐欣介绍说。

“除了常规报表,居民办理残疾人补贴、高龄补贴等业务时,也经常找我们帮忙填写。过去一项项填报很费时,还容易出错,现在使用系统中的‘智能组表小助手’功能,申请表可很快完成。”丰润区太平路街道冀新社区杨姗姗说。

针对跨部门调用数据的需求,唐山市构建起了“申请—审核—授权—使用—追溯”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该数据库系统全部使用国产化硬件,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环境隔离,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严防数据泄露、篡改风险。

河北工业 向上突围

9月15日,新华社客户端播发《河北工业 向上突围》消息,介绍河北工业动能充沛,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河北省近期通报2025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领域动能充沛。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邯郸市邱县食品产业近年来聚焦产业升级、招大引强,累计培育各类食品企业200余家,2024年集群营收跃升为150亿元。

今年以来,清河县依托新华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河北联怡供应链共享平台等多家共享服务平台,探索共享工厂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生产效率总体提高46%、成本节约15%,带动近百家企业受益。

唐山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厂、无极绿色共享门业智能制造工厂……近年来,在共享理念引领下,共享工厂在河北大地涌现。目前,河北已有79个集群建成148个共享工厂(载体),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

光明日报

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举办

9月1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播发《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举办》消息,介绍京冀津机器人产业对接会举办,1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共促智造赋能京津冀产业协同。

9月16日,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在北京举办,现场11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河北省唐山高新区产业特色鲜明,在共享智造、场景应用、企业培育等方面,特别是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成绩突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六链五群”中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目前,该地机器人企业236家,占河北省60%以上。

会上,百川共享工厂、中信重工开诚、亚特专用汽车、四维智能等企业代表分别围绕机器人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检测检验能力、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等主题作了精彩发言。中科院计算所、北京配天等机构与企业也分别从科技成果转化与制造能力需求角度展开交流,一致认为共享制造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区域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路径。

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介绍,本次对接会为京冀两地机器人企业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未来,唐山高新区努力将北京丰富的科创资源与唐山完备的制造能力连接起来,共同跑出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度”。

科技日报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9月17日,《科技日报》3版刊发题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消息,介绍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加速,共享工厂助力200余家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产值增长超2亿元。

“我们是共享经济模式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类服务平台,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机器人非标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共享服务平台。”在9月16日举办的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上,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总经理赵辉介绍,共享工厂模式打破了地域界限, “大大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被誉为新时代的‘工业合作社’。”

自去年初启动以来,赵辉所在的共享工厂已为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推动新增产值超2亿元。数据显示,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整体提高1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岐分享了“王致和装瓶机器人”典型案例:依托共享工厂的资源与政策支持,该公司成功承接并实现了北京王致和“装瓶自动化”的创意从方案到产品的完整闭环。“这完美体现了京唐协同的创新模式。”陈耀岐说道。

陈耀岐特别提到,唐山高新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创制券和创新券、设立2亿元资金池,并推出多项科技企业扶持政策,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的资金压力。

中新社

“北京创意、唐山转化”:京冀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9月17日,中新社客户端播发《“北京创意、唐山转化”:京冀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消息,介绍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对接会在京举行,共绘产业链图谱,共建创新联盟。

9月16日,“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共建产业生态深化产业协同”为主题,旨在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与创新融合,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项目投资处处长郭端说:“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到机器人产业则由我们河北来牵头,从推进工作的角度上,我们和北京、天津联合三地共同修订了机器人的产业链图谱。第二,我们和京津共同开展了“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共建工作,比如说,我们的唐山高新区就和中关村在联合开展机器人+共建的园区。第三,从推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共同推进产业链的融通和合作。”

“我们是希望能够体系化地把北京的这些创新资源跟河北的这些产业资源,通过这种平台有效地构建一个大的创新联盟,这样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智能装备与电子信息项目部部长刘刚说。

农民日报

夏粮生产实现“三个增长”

9月16日,《农民日报》3版刊发题为《夏粮生产实现“三个增长”》消息,介绍唐山夏粮产量创新高,实现面积、亩产和总产“三个增长”。

记者获悉,今年河北省唐山市夏粮播种面积182.6万亩,较上年增加1.31万亩,平均亩产405.7公斤,较上年增长5.08公斤,总产7.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该市粮食生产实现“三个增长”,得益于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精准发力,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该市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改良土壤。目前,累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588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8.68%。

突出“良种+良法”引领,挖掘增产潜力。全市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在滦南、玉田等地建设4个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新优品种32个。今年以来,共展示示范品种145个,品种更新换代加速。

此外,培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4416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机有效衔接。“三夏”期间,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次,机收率达到了99.9%。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