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车运动是一项以速度、技术和工程创新为核心的竞技活动,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加入了赛车大潮。这项融合人体工学与机械美学的运动,正在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体育精神与多维度的技术革新。
赛车运动是一项以速度、技术和工程创新为核心的竞技活动,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加入了赛车大潮。这项融合人体工学与机械美学的运动,正在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体育精神与多维度的技术革新。
一台赛车承载的价值远不止于物理意义上的速度与效率,它像一间移动的实验室,将科技、创新与实践编织串联。这一次,《NYLON尼龙》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与六位赛车队成员一起聊了聊赛车背后的故事。赛车运动缘何被定义为工业体育项目?赛车如何突破人类对速度的追求与想象?我们从赛车队六位女队员身上,看见了速度与激情并存之外的更多想象。
赛车运动的存在,有意识地诠释着人类对速度极限的追求。从飞驰而过的声浪到加速度起伏的变化,赛车始终处在一种强烈冲击的音感与可视化的震颤中。
这项机械与人体工学相互作用的竞技运动,对于廖卓韵而言,是一场不断迸发生命张力的比赛。在加入校赛车队之前,廖卓韵的“车感”源永恒自开车过程中的自我体察,“因为本科考了驾照,后面经常有机会开车,发现自己喜欢开车的感觉”。廖卓韵记得读高中时候,哥哥会在开车载她上下学的路上,教她驾驶汽车的基础知识,尽管理论居多,但开车过程中掌握方向盘的准确性与自由感,让廖卓韵对开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以赛车手的身份加入校赛车队以来,廖卓韵的任务并不限于完车后进行试驾、调试参数、检查性能等后期工作。廖卓韵和团队的其他赛车手也需要参与造车过程。“赛车队最吸引我的特质是造车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我是以车手身份入队的。”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在廖卓韵眼中,赛车看似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速度角逐,但如果往回追溯,更像是一场群体化的共同协作。在试驾之前,赛车需要人力推行或者由轿车拖行至场地,在运送过程中产生颠簸会导致赛车的某些零件产生细微松动,廖卓韵会和其他队员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拧螺丝工作。廖卓韵把这个过程称为“框架性的搭建”,前期她会把碳纤维的壳或者安全带这类轻零件进行简单的组装,再交由下一组造车队员进行最后检验。“车队内总体上大家都蛮直接的,不会因为性别有太大的差异,其实对于女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环境,唯一比较难以突破的就是——拧螺丝女生真的拧不紧啊,哈哈哈!”
尽管廖卓韵在造车环节中参与度并不算很高,但是她很享受硬工业造车的过程,大团队被拆分为不同功能属性的小组,大家像在进行一场接力棒游戏,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这种有互动、有交流的体验,让廖卓韵直观感受到了赛车运动的精密严谨和极限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与廖卓韵的实际驾车体验不同,万筱如对车的初始认知更多来自于理论学习与经验探索。在加入赛车队之前,万筱如是一名业余帆船运动员,她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帆船,在长期航行过程中,她对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帆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机翼,风在帆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不同的压力,从而形成前进的动力。赛车同样依赖空气动力学优化,例如通过前翼、后翼、地面效应等设计减少空气阻力、增加下压力,以提升抓地力和操控稳定性。
帆船和赛车对于万筱如而言,意味着剥开二者的运动外壳后,它们拥有共同的核心原理。赛车的高速流动条件为空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挑战,万被如很期待和队友一起探索机械与工程的奥秘。
万筱如在赛车队里主要负责赛车天鹅颈和尾翼龙骨的设计工作,其中天鹅颈是尾翼的一种支撑方式,可以优化尾翼与车身之间的气流,提升稳定性。龙骨可以使得零件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不变形并方便组装。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在设计过程中,万筱如有一个持续化的期待过程,当CAD软件中的图纸变成了在实验室里可以触摸的实体零件,最终“嵌入”成为赛车的一部分,这种由平面转为立体的设计场景,让万筱如乐此不疲。
从零开始的制作过程,成为万筱如与赛车之间的无声交流每一次的经验累积和新的突破,会让万筱如诞生新的构思。设计之外,万筱如还参与了赛车单体壳以及前翼、尾翼的加工制造与翼片组装,其中赛车单体壳有很多细致的步骤需要制作者一步步完善,例如在玻璃钢磨具里,需要铺设碳布、插定位销、放置预埋件、修剪蜂窝铝、固化合模等,也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万筱如开始有意识地打破自己对赛车的固有印象,以前她觉得赛车是危险与刺激并存的运动,但当自己实际参与设计制造后,她发现赛车工程师与车手之间的默契配合同样重要,赛车运动的安全性是环环相扣的结果。
“这让我对赛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期待能在赛车队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
从速度与激情的较量,到赛车队从零到一的工程角斗场,赛车给予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于天芸是赛车队车身空套组的一员,车身空套组对于赛车队来说,像一个“空气裁缝”,需要为赛车量体裁衣,设计出一套空气动力学的套件,例如前分流器、尾翼、扩散器等,让车在减少风阻的同时,能够在跑道上游刃有余地丝滑行进。
于天芸一直记得组长和她分享的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时候“雷区”不是用来避开的,而要亲自踩一遍后,体会完整的过程,才能真切领悟到曾被忽略的部分。
在不断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于天芸有吸收也有借鉴,她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留足安全冗余,"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于天芸记得一些细节,赛车在运输过程中,会存在颠簸的情况,而这个随时出现的“动荡感”会影响赛车整体的性能,这些随机出现的变化为于天芸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即永远要在设计过程中多想一步,为设计增加PLAN B,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廖卓韵也深有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于天芸至今还记得她和赛车的初相遇,因为父亲喜欢看F1比赛,于天芸在耳濡目染下,对赛车产生了好奇心。在她看来,赛车一圈一圈飞驰、攻防的过程,以秒为计量单位,这种极限化的运动,并存在酷与精准之间。
褪去对赛车浮于表面的认知,当于天芸加入校赛车队后,在与团队实践的过程中,她发现赛车的酷,还有其另外一面支撑。
“工程师通过一次或三次的练习赛,进行赛车的精细调校抓住赛道上零点几秒甚至百分之几秒。在比赛中,策略工程师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实时调整策略,比如什么时候进站、怎么应对对手的策略选择,这些决策往往决定了胜负,这种精准的计算和临场应变,真的很酷。”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同于天芸形容的一样,赛车背后的工程师通过精准的预判让同一台赛车在不同比赛中,迸发出截然不同的势头。这种精密计算后的衡量标准,让赛车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
在车身组的范译丹也有同样的体会,在校赛车队里,范译丹是车身组的队员,主要负责单体壳、防火墙、主环、前环等部件的设计和打印3分钱一页,流程基本围绕设计、仿真、对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制造展开同城极速发货,最快流程烦琐,需要周密的计划和人力调度。范译丹所在少,其中几位又处在课业繁重期,这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那段时间,范译丹和组员一起交替轮岗,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的同时,又需要衔接起前后组员交接的工作内容,这是一项很考验沟通技巧的接力工作,但让范译丹感到欣慰的是,几位组员之间达成了共识与默契,大家在各自课余时间交替工作,最终配合完成了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困难时有,范译丹回忆起去年单体壳使用了新的碳布后,在进行试验件制造和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整个小组花费了大量时间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为了找到最佳参数,组员之间除了信息保持对等外,也要各自匀出时间进行反复的检查和测试,范译丹觉得,在车身组有点像进行闯关模式,需要和时间赛跑的同时,也要和数字“死磕”。
人体工学是连接车手与机械的“隐形桥梁”在理科思维背后,范译丹看见了赛车柔软与缓和的另一面,这也是她和小组每位成员共同闯关之后最大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共享,让赛车制造变成了充满人文情怀的技术工程,在范译丹眼中,赛车不仅仅停留在速度之上。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于天芸、范译丹、廖卓韵、万筱如、苗馨丹
《NYLON尼龙》采访的六位赛车队成员都为女性,我们向她们抛出了同一个问题,女性成员在车队中的角色是否具有特殊性?运营组负责宣发与拍摄的赵佳曦说,她认为女性成员在任何团队中都不应该有特殊性。很多人提及赛车,第一反应仍然会站在男性视角来观察,但实际上,女性拥有职业延伸的无限可能性。
顺延着自己的喜好,逐渐与校赛车队有了连接。在赵佳曦看来,尽管未来她不一定会从事赛车相关的工作,但是她仍然很想在参与赛车队运营工作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在一支车队工作是什么感觉”。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与赵佳曦有相似感触的是团队成员苗馨丹,苗馨丹目前运营赛车队的抖音账号,工作内容主要是剪辑视频,留下赛车队的高光切片。尽管与赛车制作和设计相比,无法设身处地感受人与赛车之间的距离关系,但苗馨丹很享受编排、拆分、重组赛车队视频时的高燃感受。“这不仅是造车,是一群年轻人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式。”苗馨丹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她在目睹一支支赛车队伍激烈角逐的场面后,深刻体会到了这台“会呼吸的金属”背后诞生的强大力量。在Z世代眼中,“赛车”在当代语境中已经成为了主流社会中的文化符号在机械美学与数字技术的碰撞下,赛车不再只是一项竞速运动,而是个性表达与社群认同的载体。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当内燃机轰鸣声响起,意味着,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更多年轻群体行列。
监制: 李璐璐、张申
采访、撰文: 曹璐
摄影: Kenny Chen
编辑、造型: Colon Mao
文字编辑: 傅青
社团统筹: 郝飛飛
发型: 罗康
化妆: Yilin Xu
制片: 刘睿泽
执行制片: Kiki Yang
灯光: 李继超
视频摄像: Brian Cheng
后期: Kann Studio
摄影师制片: Wills Chen
新媒体编辑: Ciaran
发型助理: 林茜
化妆助理: 凌朵朵
现场社团协助: Tara
特别鸣谢: 上海交通大学赛车队
来源:绿茵风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