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子撑起饭碗,老农疑问新技术,科技田里藏秘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8:55 3

摘要:今天是秋分,农民丰收节当天。我在村里转悠看见晒谷场堆满粮食,好多农户忙着打包快递往外发。路过李叔家玉米地时他说,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全是些新玩意儿,他也不太明白那些技术。

今天是秋分,农民丰收节当天。我在村里转悠看见晒谷场堆满粮食,好多农户忙着打包快递往外发。路过李叔家玉米地时他说,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全是些新玩意儿,他也不太明白那些技术。

城里专家前阵子来给咱们村送了一批新玉米种子。他们说这种子能扛虫子,还能在旱地活下来。李叔当时就撇嘴:“种地多少年了,哪来这么好事儿?”可等到收成时他瞪直了眼——亩产比去年多出三百斤,虫眼儿少得跟没似的。现在他逢人就念叨:“这种子怕不是会自己长?”

国家农业园里头有座白楼,听说整天在鼓捣种子。研究员告诉我他们往小麦里头加了抗盐碱的基因,能帮北方盐碱地恢复种粮。还给奶牛做胚胎移植,说能让母牛生双胞胎。我虽然听不太懂,但看数据表上写着,牛奶产量涨了两成,这数字倒是实打实的。

不过新技术推广也闹出不少笑话。前两天王婶跟我抱怨,她买的高产大豆种子贵得吓人,一袋能买两袋普通种子。她说:“要是真能赚回本钱还好说,万一收成不如预期咋办?”还有人质疑这些经过改造的种子会不会有后遗症,就像以前电视里演农药害人那样。

现在连养羊都能玩出花来。张大哥家买了批克隆羊羔,全是从一头优质种羊身上来的。他乐呵呵地说,这批羊块头大,肉也好吃,去年光卖羊绒就多赚了五万。不过他也发愁:“这么多新东西,文化程度不够的还真学不会。”

最近政策又出了新动向,说要保护咱们自己的种子资源。听说国外大公司想高价买走一些老种子样本。村里老人说:“祖祖辈辈留下的种子,可不能再让外国人拿去改来改去了。”

镇上来了帮年轻人,搞直播卖农产品。他们拿着手机在田埂上晃悠,对着镜头念叨:“咱家大米用的是生物育种技术,您看这米粒多瓷实!”有粉丝问是不是转基因,他们赶紧解释:“不是不是,咱这都是常规杂交,放心吃。”

最让我意外的是刘二娃。这小子以前总说要跑城里去,现在倒好,天天在大棚里摆弄传感器。他媳妇说:“现在浇水施肥都靠小本本计算,比他爸那会儿算账还精细。”前两天我瞧见他正对着平板改种菜,那专注劲儿活像在银行当白领。

今年村里修了大数据中心,墙上挂着块大屏幕,显示着每块地的温湿度。李会计说往后播种施肥都看这个指挥。不过王大爷嘀咕:“别到时候机器出故障,咱们连土都不会耪了。”

晚上收工去老槐树下闲聊,听见几个庄稼汉扯闲篇。有人说新种子确实不错,就是有点贵;有人说外国技术不能全信,但国内专家也真有本事。谁家要是不用新技术,反而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今年晒谷场比往年热闹,到处是打包快递的纸箱。大喇叭吆喝着明天有无人机喷洒农药培训。李叔蹲在墙根抽旱烟,看着地里黄澄澄的玉米,突然说了句:“现在种地跟过去真不是一个法子喽。”他的烟袋锅在暗处忽闪忽闪的,跟天上的星星一样亮。

来源:覃覃有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