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问政是我国主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独特形式,深受民众关注。由济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作风监督面对面》已创办十多年,经过不断创新探索,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居于领先位置。本刊邀约该栏目主创人员分享创作经验和从业感悟,共话电视问政新图景。
作者:田苑润
编者按:电视问政是我国主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独特形式,深受民众关注。由济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作风监督面对面》已创办十多年,经过不断创新探索,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居于领先位置。本刊邀约该栏目主创人员分享创作经验和从业感悟,共话电视问政新图景。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舆论监督,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济南广播电视台《作风监督面对面》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全媒体时代媒体做好舆论监督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提升媒体监督效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01
全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报道的新特点
当前,新媒体平台让公众作为行使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利得到了回归,但在一些公共安全事件中,消息来源真假难辨,网络舆情此起彼伏,极易产生谣言、网暴等次生危害。
新媒体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网络舆论较传统媒介场景中的舆论具有突发性、易变性、对抗性等特征。
这一方面源于舆论天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由新媒体环境中舆论传播链的开放性和新媒体应用场景、覆盖范围的开放性所致,归根结底是舆论生产与传播的动机出现了复杂化趋向。
由此,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报道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一是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介为公众表达意见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是公众参与度显著提高,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舆论监督中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
三是监督实效性不断增强,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问题曝光和反馈更加及时,客观上推动相关部门迅速回应舆情、解决问题。
这些新特点既为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带来了新景象,同时也伴生缺乏公信力、缺少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缺乏有力监管等问题。
媒体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就要创新舆论监督方式,整合多元渠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提高舆论监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02
《作风监督面对面》栏目的创新实践
《作风监督面对面》是济南市纪委监委与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一档舆论监督栏目。
该栏目自开播以来,以其独特的定位和创新的形式,成为济南市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该栏目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面群众质询,现场解答问题,承诺整改时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形式创新方面,栏目打破惯常模式,积极走出演播室。
2024年,栏目进一步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积极创新节目形态,策划推出系列“走基层”特别节目,将镜头话筒对准基层,将问政现场搬到基层,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全年策划录制了15期区县问政节目,实现问政“走基层”在济南所有区、县、功能区的全覆盖。
在多元传播方面,栏目探索“电视问政+网络直播+新媒体互动”模式,有效提升节目传播力。
节目在电视频道播出的同时,在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和济南网进行网络直播,并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平台实现全媒体覆盖。
此外,栏目还推出“问政60秒”系列短视频,实现了网络优先、群众互动、新政速递、政策解读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
在强化互动方面,栏目注重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节目现场设置观众席,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等参与讨论;通过微信公众号、“小薇热线”等多平台收集群众意见,筛选典型案例;建立“问政再问”问题反馈板块,跟踪报道问题整改进展。
同时,电视问政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同步运作,即节目录制播出及问政服务进社区同步进行。这种全方位的互动模式有效激发了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
在注重实效方面,栏目通过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回访反馈等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据统计,2024年通过“走基层”节目累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近5000件。
此外,栏目聚焦医疗服务、就业服务、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主题,组织参加评议部门(单位)上镜接受舆论监督,制播节目35期,直接推动解决问题近2000件。《作风监督面对面》业已成为济南市委、市政府加强作风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
03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转变方向和策略
舆论主体的多元化、舆论传播的圈层化以及舆论生成的链条化,推动着整体舆论格局进行重塑。
为此,主流媒体要继续做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在观念上,要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维方式转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思维方式,明确舆论监督的社会价值,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有机统一起来,深刻认识当下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在角色上,要看到舆论场上不再是主流媒体一家独大,舆论话题也并不完全由主流媒体率先设置和营造。主流媒体需要适应舆论监督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现实,积极推进构建建设性舆论监督联盟,并自觉承担引导角色,发挥好导向把关作用。
三是要着眼“媒介社会化、社会媒介化”的相向发展趋势,在更广阔的社会场域中建立和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话语权,增强影响力。
基于对《作风监督面对面》栏目的分析,结合全媒体时代特点和新闻工作的转变方向,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创新监督方式,多渠道分发、全媒体传播。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打造全媒体监督矩阵,提高监督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就《作风监督面对面》而言,可以在现有的“问政60秒”系列短视频基础上增加“政事60秒”“再问60秒”等系列短视频,不断丰富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的种类和角度。
一方面对党政机关作风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另一方面开展树形象、强作风的政策宣传,实现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整体统一。
其次,不断创新节目,增强公众参与。
在总结2024年电视问政“走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走基层”节目提档升级。
如围绕市纪委监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或区县开展电视问政“走基层”活动,探索新的节目样式。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意,搭建互动平台,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监督。
再次,策划独家内容,形成监督闭环。
直播是问政平台的拳头产品,要用好电视问政直播这张王牌,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联动机制。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及市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工作,策划推出电视问政直播季,持续扩大电视问政品牌影响力。提高监督实效,建立问题反馈和跟踪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04
结 语
《作风监督面对面》栏目的实践表明,创新形式、强化互动、注重实效是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关键。
媒体应主动适应全媒体环境,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监督方式,增强公众参与度,提高监督实效。
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只有这样,媒体才能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济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编导、记者)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8月号,原标题为《全媒体时代提高舆论监督报道实效的着力点》,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