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山东最不该拖的后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07:40 1

摘要:无论这些印象是刻板还是传统,作为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都是不容置疑的“优等生”!

说到山东,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齐鲁大地、考公大省?

煎饼卷大葱,大集喝早酒?

无论这些印象是刻板还是传统,作为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都是不容置疑的“优等生”!

一、五谷丰登的农业大省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中,山东夏粮生产收获了两个“全国第一”

1.山东夏粮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1.2倍;

2.山东夏粮总产达547.4亿斤,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居全国第一。

仓廪实,天下安。两个“全国第一”的奖状,即展现了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实力,也彰显出山东扛牢粮食大省责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贡献与担当。

此前,山东粮食总产量已连续4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以更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齐鲁大地,不仅是“米袋子”,更是“菜篮子”。

2021年,山东蔬菜产量达8801.08万吨,远超第二名河南近1200万吨。2024年,播种面积超2300万亩,总产量9623.2万吨,总产值超 2400 亿元。

常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山东,堪称“菜可敌国”!

山东大葱、豆橛子、“宇宙寿光”等热梗的背后,满满都是山东断档领先的蔬菜“含金量”!

除此之外,山东202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为928.3万吨,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坐拥全国1/6海岸线的山东,海域面积广大,海产品产量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20万吨,不含远洋渔业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以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3%的水产品和12%的水果。

山东,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渔网子”,是五谷丰登、全国领先的农业大省!

二、出类拔萃的工业大省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工业实力决定国家地位”的历史规律。工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而山东,在工业方面堪称全国标杆——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而山东则是唯一一个集齐这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除此之外,在207个工业种类中,山东拥有197个,其中制造业占179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拥有526个。由此可见,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

工信部评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全国390个产品中山东占了76个,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山东长期名列前茅。

在大而全的工业中,山东可谓群峰林立:潍柴动力、兖矿能源、魏桥集团、山东能源、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晨鸣纸业等产业巨擘,皆高居全球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之列。

在模范引领下,山东在电子计算机、发电量、水泥、化肥、轮胎、改装汽车、氧化铝、拖拉机、纱、布、机器纸新闻纸、啤酒和葡萄酒等产量均全国领先。

山东的工业,既有“山东大汉”般的重工企业,能造出重工重卡、大飞机配套设备;也有“粗中有细”的精细工厂,能生产几微米精度的医疗耗材。

“啥都能造、造啥都精”的特质,俨然是山东制造业最鲜明的标签。

山东制造,以实力出圈!

三、人杰地灵的文化大省

正如开篇所说,提到山东,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这片齐鲁大地上,每一处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的深刻印记。

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孕育了多位被尊为 “圣” 的贤达,涵盖思想、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兵圣孙武、算圣刘洪、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这些“圣”不仅是山东的文化符号,更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文明。

厚重的风土,也孕育了灿烂的文脉。东方朔、孔融、左思、鲍照、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蒲松龄、孔尚任……

时光流转,这片土地的英才从未缺席:季羡林以国学大师之姿深耕东方学,为中华文化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莫言用魔幻笔触勾勒乡土,让中国故事站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沂蒙山区的红色热土上,无数英雄儿女用热血铸就沂蒙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丰碑。

泰山的雄奇赋予他们风骨,黄河的浩荡滋养他们胸怀,渤海的辽阔拓展他们眼界。山东的“地灵”,是山水与文脉的共生;山东的“人杰”,是先贤与后辈的接力。

四、山东,落后在最不该落后的白酒产业

农业与工业全国领先,名人数量冠绝全国的山东,堪称最硬核的“六边形战士”。

如果要说事事争先的山东有什么落后,有一个答案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白酒!

或许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山东大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酒量全国知名,怎么会喝不出一个白酒巨头?

而且白酒之外,山东有青岛啤酒这个世界品牌,也有张裕葡萄酒这个拉开中国葡萄酒产业化序幕的领军品牌。怎么到白酒就黯淡了呢?

然而这个令人意外的答案,的的确确就是事实。

山东是人口大省,酒文化底蕴深厚,一亿山东人喝出了550亿的白酒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其中省外品牌占比约83%,省内地产酒占比仅为17%。

千年酒文化传承、偌大的白酒江湖,再加上向来能喝的山东人,山东白酒几乎没有落后的理由。

遥想鲁酒当年,也是全国白酒产业的翘楚。

1986年到2006年,山东白酒连续21年稳居全国产量榜首。90年代末,彼时的鲁酒不仅产量领先,更凭借强劲的市场穿透力雄踞一方。1996年,鲁酒军团中的秦池、兰陵、孔府家、景芝更是在全国白酒销量排行榜上强势占据四席。

然而鲁酒却在接二连三的变故与动荡中不断下滑,接连错过“黄金十年”与酱香热等契机。如今已经完全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川贵等名酒云集的省份相抗衡。

除此之外,山东白酒产业不该落后的原因,还在于当下的山东拥有最全的白酒产业链。

一、原粮供应:山东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1142亿斤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小麦、玉米等酿酒原料的高产技术和加工转化率为白酒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二、酒曲制造:梁山是著名的酒曲生产基地,全县规模以上酿酒制曲企业33家,年产酒曲20万吨,从业人员达6000人,梁山酒曲产品销量占全国的40%左右。

三、包材产业:郓城是“中国酒类包装之都”,拥有完整的酒类包装产业链条。郓城的酒类包装产业形成了三个“行业之最”:种类最全、链条最完整、营销范围最广。

四、储酒设备:泰安市拥有众多专业的不锈钢储酒设备制造企业,普瑞特公司更是全国首家具备液态食品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

五、灌装设备:潍坊市的灌装设备行业技术先进,鼎正公司是灌装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与产业链延伸的“奋进者”。

六、人才培养:齐鲁工业大学是培养发酵、酿造、酿酒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酿酒工程专业更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是与江南大学齐名的酒业“黄埔军校”。

在如此深厚的土壤之上,竟然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鲁酒企业破土而出,甚至连一个强势的区域龙头品牌都没有,究竟是谁之过?

五、山东白酒,未来机会在哪?

目光要放长远,不在乎一时之得失。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

然而,怕就怕像山东白酒这样,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没赶上趟,行业调整下行时自己也被拉下水。

在深度调整期中,马太效应加剧、消费降级、名酒下沉等现象已愈发凸显,市场规模缩小、主销价格带承压明显、宴席市场萎缩、地产酒下滑严重、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对鲁酒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鲁酒各大企业的高层在很多场合都表示了同一个观点:先守好家门口市场再说。

总之,情况很不乐观!

鲁酒还有机会吗?

我认为,有!其因有二:

一、鲁酒底蕴深厚

若论底蕴,鲁酒不怵任何名酒企业。

云门酒业拥有7000年酒史,其所在的青州产区是中华酒源地、中国大曲酱香源头之一。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诗仙挥就的千古绝句,使得兰陵美酒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千秋百代的爱酒之人为之倾倒。

泰山酒业背靠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历代帝王登泰山封禅的传统和“登泰山保平安”的习俗等组成的泰山文化无人不知。

孔府家酒根植于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的儒家文化,“孔府家酒 叫人想家”的广告语也曾风靡一时。

二、鲁酒从未放弃

鲁酒一直在努力,等待着未来的厚积薄发。

泰山酒业携手中国著名的策划公司张默闻策划,以“国人的平安酒”为品牌核心定位,打出平安文化这张牌,开启了声势浩大、前途光明的省酒工程。

红太阳酒业手握红太阳和祥酒双品牌,保持着逐年增长的稳健发展趋势,成为鲁酒的后起之秀,未来可期。

那么,鲁酒的机会在哪?

一、抓住降度机遇:作为全国最早开创、规模最大的低度浓香产区,鲁酒在降度热潮中手握天然优势。但鲁酒的当务之急是撕掉低度浓香产品的低端标签,以工艺升级、品质背书重塑价值。

二、吸引年轻消费者:鲁酒不必空谈文化,只需深挖本土故事,用年轻化表达转译传统 —— 比如联名县域文创、打造 “酒 +文旅” 体验,让每瓶酒都成为 “可饮用的文化符号”,自然吸引年轻消费者。

三、引领时尚化:在消费者心中,山东白酒似乎总是缺乏时尚感。鲁酒需从包装设计到营销语境全面革新,摒弃传统酒企的陈旧叙事,注入简约而有内涵新潮基因,用时尚质感打破刻板印象。

这三大机会,本质是让鲁酒“扬长(低度、文化)去短(低端、土味)”,找回发展的加速度。

厚重的风土、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孕育了今日之山东,一个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事争先的经济巨人。

然而,山东白酒如今在白酒江湖的隐没尤为可惜。

山东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却未能锻造出卓越的品牌;

山东孕育了深厚的饮酒文化,却未能讲出动人的故事;

山东本是低度浓香白酒的先锋,却困在了价值的洼地。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刻的遗憾。白酒,不仅是商品,更是一张流动的名片。当其他省份的美酒香飘世界时,山东的这张名片,似乎尚未完全写下应有的辉煌篇章。

您是否也曾为此感到惋惜?

您是否对某个本土品牌抱有期待?

山东白酒的破局之路,需要集思广益。

来源:美酒霞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