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一座融合藏式风情与江南意韵的独特空间——“遇见·四姑娘山”文旅形象店,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正式对外开放。该店是德清县对口支援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标志性成果,更标志着两地协作从产业对接迈入文化共融、消费协作的全新阶段,为长三角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川西魅力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姚思思 通讯员 沈姝虹
9月20日,一座融合藏式风情与江南意韵的独特空间——“遇见·四姑娘山”文旅形象店,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正式对外开放。该店是德清县对口支援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标志性成果,更标志着两地协作从产业对接迈入文化共融、消费协作的全新阶段,为长三角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川西魅力搭建了新窗口。
启幕仪式在嘉绒藏族迎宾歌舞与献哈达仪式中拉开帷幕。德清县文旅集团与小金县国投公司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为形象店揭牌。来自浙川两地的政府代表、文旅业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时刻。
该形象店以原木结构、彩绘挂饰、唐卡、藏式服饰等元素,构建出浓郁的藏文化氛围,将川西雪域的壮美风情“搬”到了莫干山的翠绿竹海间。更引人注目的是,团队创新研发了以小金县青稞、玫瑰、酥油、苹果为原料的藏式咖啡、酥油茶、黑青稞酥饼等餐饮产品,让游客在江南清幽环境中沉浸式体验“雪山下的味道”,实现“绿水青山与冰天雪地”的诗意联结。
“这不仅是产品展销平台,更是跨区域文化对话的桥梁。”德清县文旅集团介绍,形象店紧扣“农文旅融合”主线,整合德清成熟的运营优势与小金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集文化展示、产品展销、藏式茶歇、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空间,真正实现“藏文化走进来,浙资源走出去”。
藏地风情 触手可及
推开店门,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刺绣的别斯满服饰,手工编织的藏毯和牦牛毡包,精美的藏式工艺品,精致的藏族饰品,历经岁月洗礼的藏式器物……每一件都是藏文化的载体,带着藏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与生活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到藏地。
蜜蜡、玛瑙、绿松石、琉璃等串联成手串、项链,传递着藏地的祝福与心意。店内手工编织的藏毯,一针一线织就的藏式独有纹样,饱含了手艺人的温度与匠心。
另外,这里还打破了传统文化展示中“只可远观”的局限,转向深度体验模式。游客既可以亲手绘制一幅唐卡,用笔触感知藏族美学中的吉祥寓意;也可以在藏香与墨香交织的环境中静心抄写经书,完成一场短暂的心灵修行。
服饰体验区则提供了另一种沉浸感。游客可换上藏袍、藏裙,在莫干山的自然背景中拍摄一组民族大片,实现“瞬间穿越”。而文创区则把四姑娘山的壮美风景“压缩”成冰箱贴、香薰片、许愿挂件等,让文化可携带、可分享。
农特产品区陈列着小金苹果、沙棘、高原玫瑰、牦牛肉干等特产,所有产品均以文旅故事为包装线索,不仅卖产品,更是在传递雪山背后的人文与风土。
餐饮区成为“舌尖上的小金”。酥油茶、青稞拿铁、沙棘美式、玫瑰特饮……这些既传统又创新的饮品小食,构建出“味蕾上的文化之旅”。尤其独具匠心的是,形象店采取“日咖夜酒”运营模式,白天主打藏式茶咖与文化体验,夜间则转型为藏地风情小酒馆,构建全时段、多场景的消费空间。
示范窗口 双向赋能
“莫干山与四姑娘山的‘遇见’,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相连,更是资源、文化与消费链路的深度整合。”德清县经合中心表示,以该店为枢纽,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通过文旅流量引爆区域公共品牌,可助力小金特色产品走进长三角、链接全国大市场。同时,也为长三角及更多游客提供多元的文旅消费选择,进一步激活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
自2021年德清与小金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双方已在农业、工业、文旅等多领域实现深度协作。从中药材进浙企,到农特产品加工,再到产业梯度转移,一步步夯实两地协作基础。此次形象店的落成,是浙川“三个专项”行动中的一项创新实践,推动协作内容从单一产业对接延伸至文化、消费和品牌共建的全面融合。
未来,形象店将依托莫干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客流优势,持续拓展藏式旅拍、文创开发、主题研学等多元业态,定期举办文化沙龙、手作体验、民俗节庆等活动,致力打造长三角范围内文旅对口支援的“示范窗口”和高质量网红打卡地。
业界认为,该店通过“东部市场+西部资源”“线上传播+线下体验”双轮驱动模式,不仅为小金县产品开辟稳定销售渠道,更以文化为媒介,增强两地人民的情感联结,为东西部协作与民族交融提供了“德清—小金样本”。
虽然德清与小金远隔千里,但因对口协作结下深厚情谊。“遇见·四姑娘山”正是这份情谊的最新载体,它不仅是文旅消费空间,更是浙川两地共绘共同富裕新图景的生动实践。在这里,藏地文化的厚重与江南风雅的灵韵相融,为游客带来跨界体验,也为区域协同发展与民族文化交流写下充满温度的一页。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