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丨寻乌的教育公益样本:一家深企的“授人以渔”之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0:35 1

摘要:2025年中考、高考相继落幕,江西寻乌县的成绩单引发当地关注:中考成绩创历史最佳,多学科成绩在赣州全市名列前茅,高分段人数翻倍,多名学生跻身赣州市前列……数据背后,一场持续五年的教育公益升级实验,正在这个赣闽粤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显现轮廓。

2025年中考、高考相继落幕,江西寻乌县的成绩单引发当地关注:中考成绩创历史最佳,多学科成绩在赣州全市名列前茅,高分段人数翻倍,多名学生跻身赣州市前列……数据背后,一场持续五年的教育公益升级实验,正在这个赣闽粤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显现轮廓。

据中国房地产报了解,公益的发起方并非政府,而是来自深圳的一家企业——卓越集团。2020年起,卓越集团、卓越公益基金会以江西寻乌为试验田,并未止步于硬件上的捐赠,而是一步步探索出了一条“授人以渔”的创新之道,尝试回答一个更深层次的时代命题: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如何推动公益模式从“单向输血”转向“自我造血”?

01

教育公益的转型之路

从“硬件输血”到“生态造血”

教育公益正在转型向上。

过往,公众对教育公益的认知,大多仍停留在捐建学校、改善硬件的阶段。然而,当前的教育公益实践已悄然升级,正从单一物质投入,走向“硬件—软件—生态”三重维度系统推进的立体化新模式。

这一转变背后,是一批具有前瞻意识的社会力量在系统推进教育公平:其一,聚焦创新资源供给,引入人工智能、社会实践平台等多元内容;其二,建立协同机制,探索“特区+老区”教研交流体系;其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师结对、资源共享。

卓越集团的教育公益路径,可视为该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

初期,卓越以修建学校、捐赠直播设备、建设图书馆为主,重点解决“有学上”的问题;随后,持续升级硬件条件,回应“上好学”的需求;而在教育公平深化阶段,则转向课堂变革与系统赋能——例如在新疆喀什、塔县引入北师大名师资源,在江西寻乌落地“穆传慧审辩式学习”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推动形成“一十百千万工程”,在互联网教育、名师资源对接、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管理提升等领域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模式。

02

卓越集团的“寻乌实践”

一场影响深远、可复制的教育生态再造

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寻乌县,作为革命老区,虽经多年发展,仍面临城乡师资配置不均、教学方法传统等现实挑战。

直到2020年,卓越集团的“卓越魔法直播间”项目,成为了改变寻乌县教育现状的第一道切口。通过技术赋能打破地理壁垒,卓越在全县多所中小学铺设直播设备,形成“深圳名师云端指导+寻乌教师现场教学”的双师课堂模式,直接覆盖全县4.2万名学生,使偏远地区学生得以同步接受到深圳特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卓越杯”教师授课大赛,通过以赛促教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构建“竞赛—研讨—提升”的成长闭环。

第三步则是进行体系创新,培养核心素养,于2022年9月,项目引入了“穆传慧审辩式学习”教学理念和方法,由穆传慧、项阳等教育专家组建起了顾问团队,推动教学理念升级。据了解,同年12月,寻乌“卓越学校”项目同步启动,一个教育领域的“一十百千万工程”在两年内迅速搭起。

围绕“教育公平”核心理念,寻乌“卓越学校”项目系统构建起了以下的分级推进体系:设立1个总工作室引领方向,10个“审辩式学习”名师工作室带动跨学科教研团队,100名核心成员形成教研梯队,辐射影响全县3000余名教师,最终惠及数万名学生。该体系强调审辩式教学法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审辩思维、创新、沟通与合作等5C核心素养,探索本土化路径。

寻乌“卓越魔法直播间”项目城关小学魔法直播间教室

寻乌“卓越魔法直播间”项目名师示范课

从项目成果数据上看,寻乌“卓越学校”项目实施期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并结下教学教研硕果,累计催生697项教学竞赛荣誉、40篇专业论文发表等。

中国房地产报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累计开展活动170余次,涵盖公开课、辩论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直接受益师生超1.1万人,形成65项课题研究成果,上传35节优质课程资源。

更重要的一点是,从长远的教育影响来看,众多学生的主动质疑习惯明显增强,10个名师工作室也构建、带动起了“工作室+课题+竞赛”的本土化教研生态。寻乌县副县长彭键在项目结项表彰活动上感慨:“这个项目让教师焕发新生,让学生爱上思考,创造了寻乌教育史上的新辉煌。”

“寻乌样本”所呈现的,不仅是一套公益方法论,更是一种理念转型,卓越集团的公益模式通过“寻乌样本”,给出“精准投入,长期深耕”的答案:通过推动寻乌县教育体育局将项目纳入县级管理,预留教学课题申报名额、提供教学竞赛机会,确保成果可持续;构建“深圳-寻乌”常态化教研机制,形成“特区+老区”协同发展模式;激发受助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转变。这种“打桩式”投入模式突破了传统公益受制于资金波动的局限,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企业公益如何跳出短期化、项目化的传统模式,实现更精准、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推进?从“打桩式投入”到“可持续造血”,卓越集团在寻乌的实践,恰恰提供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长期主义”路径。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