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日话秋分/王芬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7:15 1

摘要: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是今年的秋分之日,关于秋分的知识,你知多少呢?

秋分之日话秋分

王芬谦

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是今年的秋分之日,关于秋分的知识,你知多少呢?

秋分,是时光赠予人间的诗意注脚,是二十四节气中极具魅力的存在。它意味着太阳行至黄经180°,阳光温柔地直射赤道,让全球昼夜平分,宛如宇宙精心设计的平衡之术,将白昼与黑夜均匀分割,赋予世界“平分秋色”的奇妙意境。

其来历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老的岁月。早在《尚书·尧典》中,便有关于它的历法记载,如同深埋时光的种子,在历史长河里生根发芽。到了汉代,《春秋繁露》中“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的描述,更是从自然哲学的高度,阐释了秋分阴阳平衡的深刻内涵。在周代,秋分曾是庄严的皇家“祭月节”,天子身着华丽的黼衣,于夕月坛虔诚祭祀月神,祈求国泰民安,那庄重的仪式,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期盼。而后,因秋分日期不定,未必能逢满月,民间为了更好地祭月,便将活动挪至农历八月十五,逐渐演变出如今阖家团圆的中秋节,古老的传统在岁月流转中焕发新的生机。

秋分的传说充满奇幻色彩,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月中玉兔捣不死药的故事,在东汉画像石上留下印记,寄托着古人对生命循环与长生的美好愿望,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互交织,编织出神秘浪漫的神话世界。而老人星崇拜,则让秋分与浩瀚星空相连,古人将老人星的出现视为“天下安宁”的吉兆,反之则预示战乱,一颗星辰,承载着人间的悲欢与对和平的渴望。

农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秋分时节格外生动鲜活。“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短短数字,便将农事的最佳时机精准点明,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耕耘,成为农耕文明中口口相传的“黄金法则”。

站在秋分的节点上,不禁让人思绪万千。它那昼夜平分的特质,恰似在提醒我们,生活亦需追求平衡之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总是在忙碌与休闲、工作与生活间奔波,却常常忘了把握其中的平衡。而秋分“阴阳均衡”的理念,不仅被古人用于检校度量衡、构建司法制度,更让我们看到自然规律与社会秩序的紧密联系。它启示我们,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唯有顺应规律,方能和谐发展。

秋分,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文化、智慧与启示的厚重典籍。它让我们在感受自然奇妙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在时光的流转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分的打油诗:

《秋分》

九月秋分日日凉,

晨起雾珑地见霜。

微风吹开菊花艳,

遍地秀色叶红黄。

大雁排行南飞去,

民哥收粮忙忙忙!

《秋分》

秋分到来树叶黄,

云淡风轻雁南翔。

敬邀圆月共举杯,

醉后大地做我床。

《秋分》

一夜秋风起,

满山黄叶飞。

大雁声声里,

游子何时归?

《秋分》

秋分不入是非场,

从未与人道短长。

今宵之后须留意,

世间逐渐短日光。

《秋分》

昼夜平均早晚凉,

田畴岁稔备收忙。

梦中又许青春愿,

种麦时宜干一场。

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分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元稹

琴弹南吕调,

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

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

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

人心敢不惊?

《点绛唇·金气秋分》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庚戌秋分》

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

秋分残景自萧条。

禾头无耳时微旱,

蚊嘴生花毒渐消。

钱迸嫩苔陈阁静,

字横宾雁楚天遥。

西园宴集偏宜夜,

坐看圆蟾过丽谯。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陆游

今年秋气早,

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

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

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

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

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

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同友人山行》

钱月龄

羁愁暂摆作山行,

秋日平分气转清。

溪影照人风已息,

稻香沾袖雨初晴。

古今在眼青山色,

岁序惊心白雁声。

更喜同游俱物表,

搴芝坐石看云生。

作者简介:王芬谦,网名青云居士,又名知足常乐、丹江石翁,退休教师,退休后返聘在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县老年大学发挥余热,现为商南作协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民协会员,县老年学会协会副会长,商洛市民协会员。

来源:文学艺术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