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推行“四膜一被”技术 助力越冬番茄高效种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7:07 1

摘要: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膳食纤维、钾、β-胡萝卜素)等特点,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并已实现周年种植。番茄不仅可以作为蔬菜或水果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番茄酱、番茄脆片、番茄饮料等多种产品,深受消费者喜

裕安区推行“四膜一被”技术 助力越冬番茄高效种植

黄 鸿

番茄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膳食纤维、钾、β-胡萝卜素)等特点,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并已实现周年种植。番茄不仅可以作为蔬菜或水果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番茄酱、番茄脆片、番茄饮料等多种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年平均气温15.7 ℃、年降水量1 000 mm、年日照时数2 100 h以上,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土壤肥沃,为番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为促进番茄提早上市、提高种植效益,裕安区菜农摸索出越冬番茄“四膜一被”(即1层大棚膜、1道中间膜、1层小拱膜,外加地膜及保温被,保温被覆盖在二道膜上)种植模式(见图1)。应用该模式,番茄在3月上旬开始采收,较传统栽培模式提早10~15 d上市,上市高峰期集中在4~5月,6月底采收结束,每667 m2产量10 000 kg以上、产值达25 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越冬番茄“四膜一被”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图1 越冬番茄“四膜一被”种植模式

1 品种选择和育苗

选用耐低温弱光、抗病、早熟、丰产、口感好、耐贮运、适应性强的番茄品种,如金棚1号、金棚 101等。采用72孔穴盘和茄果类专用营养土育苗,10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 6~8 h,再放入55 ℃温水浸烫30 min,待水温自然降至室温后继续浸泡4~6 h,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30 min,将种子捞出搓洗干净后沥干表面水分,再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置于28~30 ℃环境中保温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温水清洗1次,3 d左右、约80%种子露白时即可将其播于育苗盘,每穴播1粒种子,覆土厚0.8~1.0 cm,随即均匀浇透水,覆盖1层薄膜,育苗棚温度保持23~25 ℃。80%幼苗出土时,及时揭除覆盖物,保持白天22~25 ℃、夜间 15 ℃左右。白天温度超过30 ℃、夜间温度超过20 ℃时,覆盖遮阳网、启动湿帘风机等进行降温。育苗期间基质保持见干见湿,做到不干不浇水,空气湿度保持60%~70%。

2 整地筑畦

整地前1周,用氯溴异氰尿酸对大棚进行消毒,放风3 d后每667 m 2 施腐熟农家肥3 500 kg、商品有机肥700 kg、生物菌肥80 kg、复合肥40 kg、钙镁磷肥20 kg作基肥,深翻30 cm,整地筑垄宽50 cm、垄高15 cm,沟宽60 cm,垄面覆盖地膜。

3 定植

12月上旬,苗龄60 d左右、苗高15 cm、长有6片真叶、第一穗花初现时,选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的秧苗定植。单行定植,行株距为1.20 m × 0.25 m,每667 m 2 栽2 200株,定植后浇透水,膜口用细土封严。

4 田间管理

4.1 温湿度调控

定植后立即搭建小拱棚,密闭3~4 d,棚内温度保持20~30 ℃。温度高于33 ℃时,适时通风换气,棚温降至28 ℃时,立即关闭通风口。苗期和结果期保持白天25 ℃、夜间15 ℃,确保昼夜温差在10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0% 。夜间温度低于8 ℃时加盖保温被。通风或揭膜时,先开启小口,再揭开一半拱棚膜,待拱棚内温度与二道膜内温度相差不大时再完全揭开拱棚膜,避免温度骤变影响植株生长。生长后期,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

4.2 肥水管理

番茄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定植后严格控制水分供给。第一穗果坐稳、果实长至核桃大小时,结合浇水每667 m 2 施钾肥8 kg或复合肥(生物有机肥)20~25 kg,以后采收1次浇水施肥1次,保证营养供应充足。为防止裂果,肥水中可添加含钙镁元素肥料 。浇水宜在晴天进行,浇水结束后立即闭棚,待温度升高后再进行通风排湿。

4.3 整枝吊蔓

株高35 cm左右时,推倒植株以控制其长势。第一穗花开放时,及时摘除其下方侧枝。第一穗果坐稳后进行吊蔓。第二穗果坐稳后,采用单秆整枝法整枝,同时摘除植株底部带有黄斑或受病虫侵害的老叶。整枝宜在晴天早晨进行,降低植株伤口感病风险。打叶操作完成后,喷施0.01%芸薹素内酯乳油,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第四穗果坐住后约10 d,其上方保留3~4片叶后打顶。随着植株生长,当下部叶片出现病黄、老化或果实开始转色时,结合整枝摘除第一穗果以下的叶片,并将其带出温室进行深埋或销毁处理。

4.4 疏花护果

12月25日左右,温度较低,加之棚内光照不足,会影响番茄花朵授粉受精。为提高坐果率,建议在上午8~10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用毛笔蘸取董氏好喜液或30~50 mg/L番茄灵药液,然后将药液涂抹在番茄花柄上,或直接点涂在正在开放的花柱上,每朵花处理1次。每穗留4~5个果,去除最大和最小的果实,确保果实均匀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灰霉病、溃疡病、叶霉病、脐腐病等,以及冷害等生理性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飞虱、潜叶蛾等。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放风时间,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

5.1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品种,温汤浸种,合理轮作 ,适当增施磷钾钙肥,应用水肥一体化及配方施肥技术,及时整枝打杈,加强通风透光。

5.2 物理防治

每667 m 2 交替悬挂规格为20 cm × 30 cm的黄板、蓝板35~40块,可有效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 。

5.3 化学防治

番茄灰霉病可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防治,选晴天上午喷药,1周喷1次,连续用药2~3次;番茄溃疡病可用5%大蒜素微乳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番茄早疫病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防治;叶霉病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连续用药2~3次;番茄脐腐病可用0.5%氯化钙液加5 mg/L奈乙酸液防治。冷害可用0.01%芸薹素内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预防。蚜虫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 、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防治,每7 d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粉虱选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40%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续防治2次;潜叶蛾可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始见虫道后用药,间隔7 d再喷1次。

当番茄果实充分膨大并进入转色期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距离适时采收。应选晴天温度适宜时采收,摘下的果实按品质、大小等标准进行分级装筐。采收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面。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