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让钱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20:07 1

摘要:中国黄金报》记者对永银钱币博物馆馆长陈永进行了专访,从“中华金币3000年”讲到中国熊猫金币,不仅在当下时点深入浅出讲解了熊猫金币的可贵之处,也共同见证了文化传播如何与投资集藏并行。

导读

秦淮河畔,古城墙下,一座现代的钱币博物馆正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正如承载了千年历史写满故事的古都南京,3000年中国金币的历史记忆也在这座博物馆里回荡。《

中国黄金报》记者对永银钱币博物馆馆长陈永进行了专访,从“中华金币3000年”讲到中国熊猫金币,不仅在当下时点深入浅出讲解了熊猫金币的可贵之处,也共同见证了文化传播如何与投资集藏并行。

永银钱币博物馆是永银控股集团精心打造的钱币主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钱币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总面积为3200平方米,包括红色货币、中华金币3000年、熊猫金币等多个特色展区,馆中收藏了郢爯、老江南、江口沉银银锭等多件珍贵藏品,以及国内罕见的熊猫金币大全套等。

永银控股集团拥有两大品牌,包括1908年创立的三省品牌,以及1996年创立的永银品牌。自2012年开始,永银控股集团依托银行渠道,以高价值钱币产品,服务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农商银行近100家。目前其也是国内极大的熊猫币特许零售商,连续多年熊猫币销量排名全国同业第一。

此次在永银钱币博物馆内,《中国黄金珠宝》记者就中国贵金属钱币的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了永银控股集团董事长、永银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钱币市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永。陈永表示,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让钱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传递情感、传承价值。

陈永

初心:热爱与传承价值

记者:当我们来到永银钱币博物馆,看到这么多丰富的藏品,背后能看到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个钱币博物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这样做?

陈永:其实我个人谈不上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在整个建馆过程中,我是用玩的心态。我首先是个藏家,因为藏家在收藏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玩的过程。我也没有认为这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

建设博物馆不管是花10年还是20年,这个过程我极为享受,就像我们养育孩子,我们是参与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不会认为这个过程很痛苦,很艰辛。当你回望这一段的时候,还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无比的开心。而等这个孩子成长了,属于这个社会不属于你的时候,你再回望也只有开心。

记者:在博物馆的建设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的挑战,或者是一些困惑,甚至有没有后悔过?

陈永:建设钱币博物馆,我不是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说我要教你,我要告诉你钱币是什么,而是站在一个参观者的角度,希望让参观者了解钱币文化,了解钱币有趣的一些故事。

刚筹划建馆的时候,我一闭上眼睛就一直在琢磨,我要给跨进博物馆的参观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许正是因为有完全不一样的角度,所以才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博物馆。

记者:从2018年建馆到今年7年了,如果从成本角度来说,肯定要担负着较大的负担,您是怎么考虑成本这一块的付出?

陈永:首先,我完全不是以盈利的目的来建博物馆。这7年的时间,以我们投入的资金看,单从博物馆的角度看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心,看你的发心是不是向善的。因为我的初心就是建好博物馆,来实现我们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就是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一枚金币,传递情感,传承价值。

我们的初心是对的,这个博物馆最终也给永银控股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回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不只是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博物馆建成运营后产生的社会效应,对于我们集团的业务推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度支撑:“中华金币3000年”文化

记者:参观永银钱币博物馆,深刻感受到它的藏品之多,品类之广,也让我们对中国贵金属钱币的历史也有了直观的了解。作为专家,您是否能分享历史上的一些钱币的知识?

陈永:博物馆内专设了一个“中华金币3000年”板块,而“中华金币3000年”在钱币学或是货币史学术界,我大概是第一个从研究的角度喊出来的人。那么我提出这个口号,其实是希望通过黄金货币的文化来追根溯源,探求中华黄金货币的起源,到底是在距今3000年前还是在2800年前或者2500年前。

学术界目前对中华黄金货币的起源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提出“中华金币3000年”,依据的是从我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出现“罚金”“赏金”等记载,当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里的“金”在那个时代指的是铜。而到了距今28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黄金实物了,我们博物馆就陈列着实物——包金贝。而到了距今2500年就出现楚国的“郢爯”,这也是大家比较公认的作为黄金货币实物的一个起源。

这条历史脉络也正是“中华金币3000年”板块的呈现方式,把从距今2800年到今天重要的黄金货币实物,作为一个脉络来进行展示,这个主题板块也成为博物馆人气极旺,大家极为关注的一个板块。

记者:中国贵金属钱币的发展史,其实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包括社会风貌的一些变化,这对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您认为研究中国贵金属货币史,对当前熊猫币的推广有什么启示?

陈永:其实我去研究“中华金币3000年”是有私心的。因为我们集团一直是把熊猫金币作为重要的产业经营方向。

在我经营熊猫金币的过程中,我是从两个维度去思考,一个维度是广度,另一个维度是深度。广度是从世界的角度去看熊猫金币,比如说世界有五大投资金币,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经营投资金币产业的?深度就是我要为熊猫金币追根溯源,从我们中华3000年黄金货币文化的发展历史脉络中去寻找熊猫金币的根,这是我的私心,要为熊猫金币的产业形成找到一个理论体系的搭建,因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去研究“中华金币3000年”。

要把中国的熊猫金币产业继续做大做完善,就需要有广度和深度的支撑。

熊猫金币:潜力巨大,投资价值独特

记者:从国际性、全球视野来看,您对熊猫金币在全球贵金属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有什么看法?

陈永:4月25日,我们将要承办一场大型的钱币文化嘉年华。其中有一场论坛是世界投资金币发展论坛,我邀请了奥地利造币厂、澳大利亚珀斯造币厂、南非造币厂、加拿大皇家铸币厂等一起来参加。向人们展现,熊猫金币它不是孤立地存在,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投资金币体系,我希望展现投资金币的一个全貌给到中国消费者,这就是从国际性的角度去展现熊猫金币。

从市场的渗透率来看,跟踪熊猫金币在国内的数据,目前12岁以上中国人拥有熊猫金币的比例只有1.1%,这个是有公式能算出来的,因为熊猫金币发行量是确定的。而我7年前监测这个数据是0.55%,到现在上升到了1.1%,但和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仍然还有巨大的差距,说明熊猫金币作为实物黄金投资在中国还有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

现在中国市场的实物黄金投资份额中,投资金币和金条分别占比4%和96%。而欧洲基本上五五开,美国则是59%的人买金条,另外41%的人会去买金币。

所以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和西方国家的黄金投资人群在金币和金条上的认知差距还很大,但有差距就有动能,就有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一直在做文化的传播,告诉消费者,国内实物黄金投资其实还有更多的选项。

记者:您作为熊猫币的宣传大使,给广大的投资者爱好者提供一些建议,去购买或者收藏熊猫贵金属纪念币会有哪些实际价值?

陈永:熊猫金币好在哪里?第一是权威,是国家发行。

第二是艺术性,熊猫金币的背后凝聚了四代设计师、雕刻师的艺术创作,国家选择艺术家来创作熊猫金币,一定是挑选能够代表这个国家最高艺术成就的设计师和雕刻师,再由造币厂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去还原设计师和雕刻师的艺术创作,这就形成了从1982年到现在熊猫金币这样整体的艺术呈现。

第三是延续发行。熊猫金币从1982年一直发行至今,我发现这种延续性对客户的吸引力非常大。每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一经发布,熊猫金币就开始发行,客户也就迫不及待了。所以一旦产生黏度,不需要营销客户也会找过来。

第四是国际性。熊猫金币最初的时候不是销往国内,1982年,熊猫金币最大的职能是创汇,所以国际上大家对熊猫金币的认知度非常高。

熊猫金币这四个特点是和其他实物黄金所不同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熊猫金币的目标客户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比重占70%,这也是永银控股集团对熊猫金币客户的画像。而且在我和其他国家的造币厂、币商了解中他们的客户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年龄层。这是因为熊猫金币能够满足这些客户传承的需求。到了40多岁的年龄,很多人要考虑如何把财富传承给下一代,从资产安全配置的角度看,熊猫金币完全能够满足这个需求。

另外,熊猫金币还有一个独特价值。熊猫金币源于黄金但胜于黄金。大家对黄金很熟悉,它每年的开采量、供给基本上是恒定的。而当需求持续不断增长的时候,黄金的价格就持续上升,但熊猫金币有一个发行量,每年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都会公布熊猫金币的发行量,所以它的量是恒定的。熊猫金币有两个概念是非常清晰的——增量和存量。

熊猫金币的增量每年大概72亿元,因为2024年新发行的熊猫金币是72亿元的规模。而更大的数字是存量,从1982年到现在存量的熊猫金币规模大概是2000亿元。那么随着我们不断的进行宣传,客户在买增量的同时,他可能对存量也感兴趣,对成套的熊猫金币感兴趣,但是熊猫币的供给就这么多,那么它未来的价格就可能会水涨船高。物以稀为贵,物以需求为贵,体现在存量上,这就是熊猫金币的独特价值。

健康发展:文化传播与投资集藏并行

记者:现在各行业都在提倡年轻化,瞄准下一代消费者进行创新、迎合。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吸引年轻人关注、购买及收藏熊猫币,又如何看待消费者年龄层的问题?

陈永:永银钱币博物馆其实来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每当周末节假日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这些孩子之前没有见过实物钱币,他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非常兴奋,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永银钱币博物馆已经成为向孩子们传播钱币文化的阵地。

但是孩子也好、年轻人也好,他们与熊猫金币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比如熊猫金币虽然能够满足客户传承的需求,但年轻人对传承的概念是比较淡薄的,他们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这些需求打动不了他们,只有年龄沉淀的人才会滋生出对资产安全的诉求。

向年轻人传播金币文化是我们要去做的,整个行业都要去做,因为你现在不去培养这些年轻人,就支撑不住未来当他对传承有需求,对资产安全也有需求了的时候能够想到熊猫金币。

但现在就把年轻人作为客户还是比较困难。因为进行文化传播是一回事,而商业实践是另外一回事。就像我开博物馆并没有追求商业的成功,把它看作是文化传播的阵地;但是在开展熊猫金币的产业经营和布局过程中,我追求的是投入产出,要向精准客户进行传播,这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是文化传播是另外一回事,文化传播一定要“种草”,这是我29年来在产业实践的经验和体会。

记者:近些年永银控股集团在推广中国贵金属币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之前出了一本《无缺》,填补了中国熊猫金币40年历史的一个空白。今年您又要出品另一部专著《中华金币3000年》,那这本书的初衷以及进展目前是什么样?

陈永:《中华金币3000年》这本书的缘起其实是给熊猫金币来追根溯源。我其实有三个身份,即收藏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我觉得整个钱币产业中像我这样三个身份合一是很难得的。所以我写这本书也是从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进行,从一个收藏者、一个研究者和一个产业实践者的视角来看中华金币3000年的发展。

行业前辈已经出版了很多钱币学和货币史的著作,但他们更多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写,而我更多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把中华金币3000年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这本书目前确定的有四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华金币3000年的历史的脉络。第二条主线是钱币历史上的未解之谜。第三条主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把几百件黄金实物展品拍照藏在书里,读者只有手动裁剪才能看得见它,这就形成了和读者的一个互动。第四条主线是中华金币3000年的历史人物和黄金货币的故事,节选了8位历史人物和黄金货币的故事。

有一次我跟观众们讲喜儿金银钱的故事,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干儿子,要办仪式,当时唐代有习俗妈妈要给孩子金银钱,唐玄宗听到后就高兴地带了金银钱前来,和杨贵妃来到城墙上面撒金银钱,撒的金银钱就是鎏金的开元通宝。然后我讲到这一段,就从口袋里把鎏金的开元通宝拿出来,我说当年落在地上的这枚金银通宝就在我的手上,全场观众轰动欢呼,这就是钱币的魅力。我觉得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消费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让这些有趣的故事和他们产生关联。

记者:您作为收藏家,对我们广大的钱币投资者和爱好者,有哪些投资方面的建议?

陈永:这几十年其实我一直是倡导套系集藏,就是成套的进行收藏。比如永银钱币博物馆里有一面熊猫金币墙,汇集了熊猫金币从1982年发行到现在所有的规格产品,其间一共连续发行了9个规格的熊猫金币。

首先是普制币的5枚套装,包括了5个不同的规格,30克、15克、8克、3克、1克,然后是精制币的4个规格,50克、100克、150克和1公斤,一共是9个规格。我要集藏的话,我就把整个套系全部集藏在手上,然后每年新发行的时候我再配一套,就形成这样的一个套系。形成套系之后,它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集藏,展现出来之后它的艺术感染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些年来我不停的推荐套系集藏,也是希望以存量带动增量,把存量市场激发出来。

消费者在配套系的过程中,通过回购把存量的熊猫金币回购回来,这种回购的需求又可以把存量的熊猫金币盘活,这就是存量带动增量,并推动存量价格持续上涨,同步推动增量市场的增长,形成熊猫金币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生态体系。

现在我们在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今年计划布局100家熊猫金币回购中心,老百姓不管是在银行渠道,还是在中国金币零售渠道购买了熊猫金币,要想变现轻松就可以实现,这将极大有利于促进熊猫金币增量市场的发展。

来源:中国黄金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