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会以生活化的场景切入,通过具体历史人物与事件,结合补充的史料背景、后人评价,展现 “美人痰盂”“肉屏风” 背后权贵的奢靡与对人性的践踏,用短段落、口语化叙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我会以生活化的场景切入,通过具体历史人物与事件,结合补充的史料背景、后人评价,展现 “美人痰盂”“肉屏风” 背后权贵的奢靡与对人性的践踏,用短段落、口语化叙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 美人痰盂、肉屏风:古代顶级权贵的另类享受,奢靡又令人作呕
老茶馆的铜壶冒着热气,老孙用茶筅搅动茶汤,忽然抬头问:“你见过把活人当痰盂的吗?南朝齐有个皇帝,办宴时让美人跪跟前张嘴接痰。”
小周刚咬下的包子差点喷出来:“这也太离谱了吧?史书上真有记载?”
“《南齐书・武帝纪》里写着呢,” 老孙指了指桌角翻旧的史书,“那皇帝叫萧赜,是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儿子。他前期还算明君,后期却荒唐得没边。”
萧赜在位后期,把后宫变成了享乐场。每次设宴,数十个美人得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跪伏在酒桌旁。他要是酒喝多了想吐,身边美人就得立刻仰起头,张嘴接住。
有次太监王珍在旁伺候,见美人吞痰时脸色发白,忍不住皱了皱眉。萧赜当即瞪过去:“你替她吞?” 王珍吓得扑通跪地,连喊 “不敢”。这事传到朝堂,太傅王僧虔私下叹气:“君失德,国之祸啊。”
不光萧赜,唐玄宗李隆基也有类似传闻。宋代《开元天宝遗事》里写,他和杨贵妃喝酒调情时,曾 “醉吐于妃口”,杨贵妃还得笑着咽下去。
后世文人对这事吵翻了天。白居易写《长恨歌》,把两人塑造成痴情伴侣;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直斥:“此非恩爱,乃辱人也。”
小周听得直皱眉:“这些美人就不会反抗吗?”
“反抗?命都保不住,” 老孙摇头,“明代王世贞在《艳异编》里记过一个故事:有个赵姓侍妾,不愿给主人当痰盂,被关在柴房三天三夜,最后渴死了。”
那侍妾临死前,在柴房墙上刻了行小字:“宁为泥中草,不做掌中痰。” 可这字迹没几天就被主人刮掉,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
到了清朝,虽然没皇帝明着让美人吞痰,但宫女当 “人形痰盂” 的事仍不少。《清宫词》里有句 “捧盂跪接龙涎唾”,说的就是宫女得捧着玉盂,跪接皇帝的痰。
清末有个老宫女回忆录里写,康熙晚年得风寒,总咳嗽。有次新来的小宫女没及时递帕子,康熙一口痰直接吐在她脸上。小宫女吓得磕头出血,还是宜妃求情,才免了杖刑。
“他们图啥啊?就为了显自己有权?” 小周忍不住问。
“不止是显权,是享受掌控人的快感,” 老孙点了根烟,“就像驯兽师,看动物听话才高兴。这些权贵把女人当物件,连痰都能吐在她们身上,才觉得自己真的至高无上。”
歇了会儿,老孙又开口:“比美人痰盂更荒唐的,还有‘肉屏风’。你听过没?就是让美人脱光衣服,站成圈当屏风。”
小周的眼睛瞪圆了:“还有这种事?哪个皇帝干的?”
“最早能查到的是梁武帝萧衍,” 老孙说,“这人年轻时荒唐,后来信佛吃素,可早年办宴,能让十多个宫女脱了上衣,只穿薄纱裙,围着酒桌站着。”
《南史・梁武帝本纪》里写,那些宫女得一动不动,像屏风似的。客人敬酒时,还得按梁武帝的命令,转身、摆姿势。有个宫女站久了腿麻,稍微动了下,就被拉出去打了二十板子。
“要说玩得最疯的,还得是隋炀帝杨广,” 老孙的声音沉了点,“《资治通鉴》里记,他在扬州建行宫,征调了几千美女。每次夜宴,都让三百个宫女脱光衣服,站成圈把他围在中间。”
杨广管这叫 “玉女饮宴”,还说 “肉屏胜木屏,香躯赛沉香”。有个十五岁的宫女叫萧玉儿,宴后偷偷跟同伴说:“我到底是人,还是屏风啊?”
这话被太监听到,第二天萧玉儿就被扔进了冷井。没人知道她最后是淹死的,还是冻死的,只知道那口井后来再也没人敢靠近。
到了唐朝,唐玄宗把 “肉屏风” 玩出了新花样。他让杨贵妃办宴时,选十个舞姬赤身站在席前,还在她们身上涂满香粉,说这是 “香屏”。
有次大臣苏颋赴宴,见舞姬们冻得发抖,忍不住劝了句:“天寒,恐伤美人。” 唐玄宗却笑着说:“美人如花草,冻一冻更艳。” 苏颋气得当场告辞,从此再没参加过这种宴席。
明清时期,表面上管得严了,可私下里,王爷亲贵们还在玩。《闲情偶寄》里写,有个亲王中秋设宴,让侍妾们裹着湿丝巾站在湖畔,夜风一吹,丝巾贴在身上,跟没穿一样。
亲王还让文人给这场景写诗,有个书生偷偷写了句 “屏中泪,谁能知”,结果第二天就被抄了家,赶出京城。
“这些美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小周叹了口气,“史书上只写皇帝多威风,却没人提她们有多惨。”
“可不是嘛,” 老孙掐了烟,“钱穆先生说过,古代皇权最可怕的,就是把人不当人。那些权贵享受的不是‘另类乐趣’,是把别人的尊严踩在脚下的快感。”
现在茶馆里人多了起来,有年轻人在聊平等自由。老孙看着他们,忽然笑了:“现在没人敢这么做了,可那种把人当工具的心思,得一直防着。”
小周拿起茶杯,轻声说:“希望那些没留下名字的美人,也能被记得。她们不是痰盂,不是屏风,是活生生的人。”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桌上的史书上。书页里那些关于奢靡与痛苦的文字,仿佛在提醒着:真正的文明,从来不是看权贵多风光,而是看每个人都能被尊重。
来源:小豫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