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布局:文有长孙无忌,武有李勣,为李治铺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8:42 1

摘要:李治生性宽厚,没有杀伐决断的铁手腕,这让唐太宗十分的担忧。唐太宗竭尽所能,为李治铺平道路。恨不能将自己百年之后,所有的事,全部安排妥当。如此拳拳爱子之心,可见一斑。但是他深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他也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事事周全

李治生性宽厚,没有杀伐决断的铁手腕,这让唐太宗十分的担忧。唐太宗竭尽所能,为李治铺平道路。恨不能将自己百年之后,所有的事,全部安排妥当。如此拳拳爱子之心,可见一斑。但是他深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他也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事事周全,而且单凭一个文将,长孙无忌独掌大局,是不可行的。那么,在武将的人选方面,唐太宗又会为李治,物色怎样的股肱之臣呢?

唐太宗绞尽脑汁,为李治班子物色人选,文将长孙无忌,是他物色的第一个人,第二个人选,是武将李勣大将军。

李勣原来姓徐,不姓李,出身山东豪门。他家并不缺钱。隋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已经走到与老百姓作对的极端,他觉得必须推翻。所以,他拿出自家财产,招兵买马,起兵反隋。由此看来,李勣不是因为贫穷,生活所迫,饥寒无奈反隋的。他有政治头脑,军事指挥才能非凡,作战勇敢,是战场上的勇将。他凭借个人军功,一路走来,带领自己的队伍,加入了瓦岗军。

瓦岗军的领袖人物是李密,李密和唐太宗一样,是北魏开国元勋,八柱国之一。北魏开国元勋里面,最高的八家人。有两家姓李,一家是李世民,一家是李密,这是一个政治世家。李密从小聪明,很有政治头脑。有远大抱负。隋炀帝时期,有很多人看好李密。李密后来的反隋,到了瓦岗军,把瓦岗军组织成一支,目标明确的政治队伍,开始了推翻隋朝的战争。

在瓦岗军发展最强劲时,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隋炀帝带着主力部队,去江南平定叛乱。由于将士们跟着隋炀帝,已经打了好几年仗,打累了,想回家,导致军心不稳。将士们私下议论,江南对帝国来说,并不重要,江南丢了,一时半会儿,影响不到帝国的根基,等帝国江山稳固了,随时可以拿回来,何必跑这么远,长年累月地作战呢?还不如返回长安,首都才是帝国之根本。

将士们私下说的这些话,说明队伍中有分裂思想,这就给野心家,有了可趁之机。这个野心家是谁呢?是中央禁军统帅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把将士们思念故土,回家心切的实际情况,向隋炀帝做了汇报,建议隋炀帝收兵,返回长安,被隋炀帝拒绝。于是,宇文化及就起兵造反,发动江都政变,把隋炀帝杀了。

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承诺政变后,我带你们回家。现在政变成功了,宇文化及真的兑现他的承诺,带着江都的隋军回家。这些来自西北的骑兵,要从江都回家,必须经过河南。

河南是瓦岗军地盘,这里有百万雄师。作为瓦岗军统帅,会让隋军通过吗?这是你打上门来的,我以逸待劳,军事上,我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在战场上,是我选择战场,我来打你,不是你选择战场。所有的优势,都在瓦岗军这一方,所以,瓦岗军统帅李密,决定就地消灭隋军。

这时,李密手下的谋士劝他,说别打了,这支军队疯了,他们只想回家,为回家,连皇上都敢杀。我们干嘛跟他们拼呢?不如放开一条路,让他们过去,过去就完了,以后我们再消灭他们。

李密没有听取规劝,仍然选择了作战,结果开战后,隋军真的像发疯一般的冲锋,因为对这支隋军来说,他们没有胜利的希望。他们只有回家的要求,冲过去就是回家了。这样的军队,谁也挡不住。

结果瓦岗军的伤亡极其惨重,隋军当然也伤亡惨重。在这紧急关头,被瓦岗军包围的洛阳隋军,掉过头来,合击李密。李密陷入随军两面夹击的境地,终于支撑不住了。明明是一次赢定的战斗,结果打成了败局。

李密不愿意成为隋军的俘虏,他跑了,突围了。突围到哪里呢?这时,唐朝已经起兵,占领长安。李密被隋朝军打败,突围后,投降了唐朝。瓦岗军是一个巨大的集团,李密是这个集团的核心,现在李密及核心队伍都败了,瓦岗军也从此消失了。

瓦岗军还有一个重要的将领,就是李勣,当年叫作徐世勣。李密投降了,李勣当然也要选择投降。为什么选择投降?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打下去,而是想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因为隋炀帝被杀了,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后面就是各路英雄自相残杀,还不如早日结束战争,省得生灵涂炭。更何况,李勣起兵,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富贵。

他很自然地选择了投降,怎么投降呢?他手下的谋士,给李勣建议,说要投降,你要献上三样东西。军队的花名册,你掌控的地盘地图,户口。这些你要交上去。你把这三样东西,直接交给唐朝的李渊,换一个宰相当都嫌小。为什么换一个宰相当,都嫌小呢?

你知道李勣当时掌控的地盘有多大?他掌控的地盘,西起河南,东面到海。北起河北的邯郸,南面到长江。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中心区域,都掌控在他手里。他拥有的人马,要远远超过唐朝的军队,唐朝的地盘,只有关中这么点,还没有李勣掌控的地盘大。

所以,这等于说,一个大公司,向小公司投降,换一个宰相当,是不是嫌小呢?可是,李勣告诉这谋士说,你这个建议我不采纳,为什么呢?这个地是瓦岗军的地,李密交给我,让我替他守。要投降、交权,必须由李密去交,而不应该由我去交。

你想,李密已经投降了,在那种没有道德的社会,墙倒众人推,还有很多人卖主求荣,而现在主已经倒了,他还念着故主,他自己还不要这份功劳。李勣派使者去向唐朝投降,这三样东西没有交上来。李渊觉得很奇怪,派人去查,一查,人家还真带来了,就是没交上来,他交给了李密,由李密交上来。

也就是说,李勣这个人,放着眼前的金山他不要,要的是一种情谊,他不要这个金山。这样的人,你去哪里找呢?多少人一辈子的奋斗,就为了当个宰相,人家放着宰相也不要,他要的是他跟李密的情谊。李世明记住了这个人,深深地记住了他。这种有情有义的人,今天没有办法赏你,因为你没有功劳,你没有交,你让李密来交的。但是我可以认你这个人吧!

这次,唐朝赏给李勣一个重要的东西,是赐给他皇家姓。因为他名字里,世界的“世”,和李世民的“世”正好犯讳,去掉,就叫李勣,意思是唐朝认了你这个人,我要的是这个人。李勣是这么一个人物,唐太宗记住了他。

等晚年进行政治交班的时候,他找到的第二个人就是李勣。他把李勣找来,跟李勣讲。李治当晋(山西太原)王的时候,你是他的副手,你们有这么一个关系,现在我把孩子交给你。我希望你以后好好地辅佐他。

唐太宗又给高宗找了第二个重要的人。文有长孙无忌,武有李勣,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忠诚、可靠。由此可见,唐太宗晚年,一点都没昏,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政权向高宗过度,做好政治上的安排和准备。

来源:小苗苗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