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插秧时,父亲总弓着腰,把秧苗一株株插进泥里,间距、深浅都得拿捏好。就像刚接新项目时,我们对着空白文档反复琢磨框架,逐字逐句打磨方案,哪怕熬到深夜,也不敢敷衍。有人嫌这过程太磨人,想走捷径,可就像插秧少了株数,到了秋天,田里难免会留空。
办公室窗台的绿萝又抽了新叶,看着它,我总想起老家田埂上的景象——工作这事儿,真和农夫种庄稼没两样,急不得,也懒不得。
春天插秧时,父亲总弓着腰,把秧苗一株株插进泥里,间距、深浅都得拿捏好。就像刚接新项目时,我们对着空白文档反复琢磨框架,逐字逐句打磨方案,哪怕熬到深夜,也不敢敷衍。有人嫌这过程太磨人,想走捷径,可就像插秧少了株数,到了秋天,田里难免会留空。
生长期更要费心思。夏天的太阳最毒,父亲却得顶着烈日去除草、施肥,汗水滴进土里,转眼就没了踪影。工作中也是如此,项目推进时总会遇到难题:数据出错要一遍遍核对,客户需求变更要重新调整方向。这些“除草施肥”的活儿枯燥又累人,可少了哪一步,都难有好结果。
我曾因进度慢而焦虑,直到去年秋天回老家,看到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秆。父亲笑着说:“你看,春天多下点劲,秋天就有得收。”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工作里的每一份付出,就像播下的种子,只要耐住性子、肯花力气,终会在某个时刻,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这世上从没有凭空而来的收获,就像农夫盼不来不劳而获的丰收。踏实耕耘,耐心等待,便是对工作最好的态度。
来源:小源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