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家之有谱也,其来久矣,因代远年湮,原本已失。九世祖创造于前,十世诸祖继修于后,其于先人丰功伟绩,后嗣之累衍浩盛,已无不炳若日星,灿若髟眉。但康熙乙酉至今,星已四纪,生齿日富,虽补续修葺,代不乏人,而前后续修,尚淆凌无律,以致支属舛错,宗派混杂。若无人纂辑而厘
余家之有谱也,其来久矣,因代远年湮,原本已失。九世祖创造于前,十世诸祖继修于后,其于先人丰功伟绩,后嗣之累衍浩盛,已无不炳若日星,灿若髟眉。但康熙乙酉至今,星已四纪,生齿日富,虽补续修葺,代不乏人,而前后续修,尚淆凌无律,以致支属舛错,宗派混杂。若无人纂辑而厘定之,前无以为纪,后无以为乘,先人创造之至意,名虽存而实已亡矣。辛未孟冬之朔,宗众省墓,少长毕集,十世祖辞若公,慨然有重修之举,会众诸公,莫不欣然称善。爰于今岁三月,择族中之善书文者十一世诸公,使董其事。而诸公有开创之责。属之任,窃思家乘之叙系绘图,提纲注目,以及歌功颂德,非易易事也,岂质鲁才拙如任者能胜任哉?然先人之懿徽,固有不籍文翰而显、不以质朴而晦者,况讨论润色,犹有诸公,任又何敢辞其责焉!仿庐陵欧阳、眉山苏氏之例,以昭其宗一派之同源,序世表以著合族支属之缕分,序年表以昭祖功宗德之辉煌,兼以传载碑石,见诸文翰者,详书而备录之,以垂不朽焉,斯亦可告无罪于先人乎?第恐数传而后,嗣绪蕃衍,虽灵左留笺,而楮短系长,后之今,不犹今之视昔乎哉?然规模粗定,后之踵事增华者,庶阶梯有式,而千枝万派,如珠贯绳联,亦以继绳绳于千百世无穷矣。事既竣,因纪修谱之巅末,俾后世相传勿替云。
十三世培任谨识
族不可无谱,族繁更不可无谱。谱者,所以昭世系,序降杀,睦九族,重一本也。吾乡望族首推何氏,往予读何干烈传见其
先公之文德武功,卓绝天壤,有碑可考,有传可稽,兹不复赘.迨其后科第云仍,后先接踵,或以平定逆徊,或以开豁荒粮,皆有功於社稷人民者,其他微行弗计也。我镇人耳而目之争为艳称久矣。予於其家孙县君孝廉二公,为总角交最密,以故稔(音仁熟识)悉其家世,近予卜居南乡,与其族人为粼,见夫耕者、朴读者,秀比户环,居孝弟力田,大有先民之遗。噫嘻,耆归几凋残矣,而世德岿然犹冠一郡,讵非厚德之报耶。乙酉秋重叙家谱成时孝廉衡率乃侄国学生元之等.问序於予,予思夫宗族繁昌一木万殊,不有斯谱,异日者支分派远,其何能识,故曰,族不可无谱,族繁更不可无谱也。其义不止此,观夫祖所自始可以动报本追远之,思大宗小宗较若眉列可以识群昭群穆之义焉,祖弥承祧(音挑。继祭之意)宗族袒(音泥,亲近之意)免。可以知自近而远由亲而疏之理焉。以明世系,以序隆杀,以睦九族,以重一本,是则立谱之意也夫。
乙酉之秋九月九日吏部进士郡后学孙克明顿首拜撰。
何氏门谱,失修多年,近年酝酿再三,修谱之事,未能奏成,今由十七代孙汉杰世家公和侄子新民(承颛)、承曾、承藻等率先倡导,合族称快,纷纷响应,嘱余成文,以为之序.
夫天上有三光,人间有九伦。无光天地则暗;无伦社会则乱,此理之常也。荀子曰:“天常有行,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自然之常规,不以人意而转移,人间的伦理道德,也是如此。漫长的封建社会、族权乃是四大支柱之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家族治理尚不失为要项之一。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前进,纷纷扬扬,是非善恶,多如辰星.“寓褒贬,别善恶,"乃人心之所向。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著《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其义昭然。我中华民族有光荣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美德。有国史、地志、家谱和艺文志.详载历代文治武功,兴衰得失以为继往开来,兴国利民之瑰宝;记述当地山川疆域,风物人情,因以教育人民思乡爱国,以为造福乡梓之蓝图;家族修谱,基于缅怀既往,慎终追远,继祖业之精英,启后代之奋进,借以振兴中华,庶可光前裕后;至于备载民族艺术科技百业之册乃为事业之所需。
我何氏自明代永乐二年(1041),海潮公从文县迁居民地定居三坝李二沟以来,年已五百九,代足二十四,在此边陲弹丸之地,农勤于耕,女勤于织,工则箕裘,相衍巧技,事农事牧,从商从文为开发繁荣民地,立下不可估量的功绩。养息子孙之繁衍,培哺后代之成人。能工巧匠、文臣武将、百业人才,层出不穷。我何氏传至六世、七世、八世为门族顶盛时期。噫呼嘻,盛不弗计。所惜者何氏总谱,六十年代文革期间抄杀殆尽,族谱因此而残断覆灭,实属痛心之至.所幸者我们历经曲折,寻得分谱序文几篇,整理附录,供后人学资。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重修家谱乃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之举,祖宗之功业,有文字记载者寥若辰星,有口传演义者,多为支离破碎之奇文。为光前裕后,得详则详,得略则略,不分远近,毋论古今,整理成文,以事备录,拙述附后。
夫修谱之事,同姓同祖同坐一条船,以血缘关系,促进同族之感情,然无论何姓,统为炎黄子孙之支脉派流。因而家谱殆不失为富有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献,于家于国均有裨益.纵观今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我何族子弟家道日隆,生活蒸上,人文蔚起,为振兴中华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我们作为先人之后人,后人之先人,上可告慰于列祖列宗,下可无愧于后代子孙。我们忠望何氏后代,勤于国事,忧于民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切记"勤业堂"之遗风,耐劳吃苦,奋发上进。至于家训家规,应顺乎历史之潮流;合乎人情之即达;效乎社会之良德,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提倡女性上谱,使我何氏后代成为新时代的皎皎者。此乃重修家谱之良苦用心,文天祥曰:“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爰将此意表述如上,是以为文,以昭久远.
陕西师大毕业、民勤县政协委员、民盟支部主任、民勤一中高级教师、第十八代孙承颛敬撰。
一九九三年八月
乙酉岁之秋八月望日,岁贡何子鉴,盘武孝廉.何子衡率乃侄国学生亢之等,以家谱嘱余叙文,余欣然应之,日盛矣哉。此举也.夫谱之所从来久矣,凡今之人其不讲於谱也亦久矣;枢密不祀梁公尚矣;若崇韬之拜汾阳,遥遥华冑识者嗤焉;以昭木本水源之自出,否则空桑之讥不免有世表焉;系本宗而不系合族,先人其怨恫乎,有年表焉。祖功宗德,当时则荣,没则更显焉。又有内传外传宗传。夫天子祀焉,壶范亦祀焉。凡以垂昭鉴景前微,非家谱不为功。然则何子此举盖过人远矣。按何氏家世,阶州文县(甘肃东南部明州改县)祖名海潮者因从戍调籍镇番遂家焉。文县以前远而难稽断。自海潮公为鼻祖,历传至六世,俱以武功显赫;至七世而后,文武并茂.有父子世科者,有兄弟联登者,簪缨阀阅,累累若若,吾乡称望族焉。考之本家,家乘悉之,毋庸再赘。惟是孝子贤孙,披其谱而不觉心为之动神,为之往焉.是以靓杯劝衣裳,恍觌(音低相见,当面之意)祖光於数十世之前,思箕裘弓冶,又启孙裔於数十世之后,谱之义大矣哉;何子此举,君子曰:是礼也,於是乎序。
康熙乙酉岁重九前一日
诰封奉直大夫原住浙江海使者郡后学杨端宪顿首拜撰。
先辈排行字(单字双字交替使用)
→口→希→斯→孔→□緒→中→烈
→培→□共十四代.
正在使用字
天→开→世氶→立→玉→桂→自→有→文共十代。
三、再拟四十字
大才能治国(中)树德宜爱民(中)伟业光照宇(下)英豪万代扬(下)梦铎秉良宏(下)芳伦兰俊浩(中)清善福呈祥(中)金禄年吉泽(中)
名垂青史的大将军--何斯盛
何斯盛,镇番卫人.希闵公之次子,斯美公之胞弟也.出任山海关铁旗都司,清初顺治四年后任山西翼城总兵与其兄斯美公在保卫山西翼城战役中,壮烈牺牲,时人赞曰:“何铁军”。朝中降旨立碑建祠,以志彰功,以示怀念.晋人著《何千烈》一书,特纪其事。
平乱英雄何孔述
何孔述,字述古。镇番人,何斯美之长子.清顺治五年武举人.一六四八年丁国栋、米喇印组织西北回民反清斗争。反清队伍数万人遍及甘、青、宁三省.反清队伍至武威后,总兵张鹏翼、副将毛殡被杀。至番后,回民头领贴清泰逐镇番参将。马玘自立,为捍卫边疆,于是绅士何孔述和参将马玘协同乡绅王子众、邓万钟段可举、何孔成、卢愈曾等密练民兵,又借凉州镇兵李士达数千人,定于五月初二午夜分头起兵围城,三城门贴清泰据守。李士达兵临城下,何孔述从东门引李入城,民兵黄溢灿为内应,彩衣为号。在平定回患后,何孔述受甘肃总督孟太芳嘉奖,并升任镇番卫参将。平乱后主持重修关帝庙。明崇正时在东城敌楼上建魁星楼。
何孔述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时人颂之曰:“平乱英雄”。年四十六卒,无子.
为民请命的好知县何孔学
何孔学,本卫人.清崇正十五年功贡.斯美次子.曾任河间府通判,浙江按察司经历,海盐县知县,本县知县。在任职期间,由于本县风沙灾害严重,谷物歉收,孔学奏本朝廷,豁免皇粮三千余石.为防治风沙,提倡建立防风固沙柴墙,民众响应,效果显著。其子何志为知县。
军事家---何淮
何淮镇番卫人。明嘉靖中期武进士。由生员袭副千户职,后任镇番卫守备。是何氏第九代孙。在任期间,修筑西关,操练民丁,以周勃为榜样,视兵如亲,治军如家,军纪严明,谚语曰:“清如何淮,不恤多怨”。后又任参将,因治军有方,即以升授,官至昌平总兵,在昌平时,法令整肃,有岳飞再世之美称。年九十余卒于昌平,昌平人民建祠祭祀,以志怀念。在本卫城北街建有总兵坊。
飞刀将军--何伟
何伟,本卫人.明末任镇守山海头的骠骑将军之职,武艺超群,善用飞刀,时人称之曰:“飞刀将军”。后遭奸臣诬陷,死于非命,临终前设台祭刀;口念“飞刀啊飞刀,回家去吧”。将刀抛向空中,只见浓烟滚滚,不见刀影。
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何志
何志字鉴开。知县孔学之子。康熙十一年拔贡。因平虏立军功,授镇原县知县;改浙江嘉兴知县;福建县知县。以祖母在堂陈情终善,居家教子习文。本人尤精书法。子绪浩监生。他为官清廉,政绩着著。
民间奇才-一何中棣
何中棣,本卫人,绪溥次子,志孙。相传乾隆年间,外出谋生,病于店中,店主人同情此境,无偿治疗。中棣为报谢恩意,则以劳补偿。一日,乾隆皇帝伪服私访到此。中棣差役左右,无意中把皇帝玉扇掸于地,中棣下意识的下跪求饶.皇帝举搀扶状。中棣随口咏诗一首,以表不杀之恩。“一山一水一小桥,一轮明月挂松稍;无意损坏江边玉,万里江山不动摇”。皇帝随意诘问:“既在河中立,为何不湿衣?”中棣道:“面前无子照,背后太阳烤,故而不湿衣。”不一会中棣提篮而进。帝问:“篮子何为?”中棣道:“提东西”。帝诘问:“为何不提南北”,中棣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木和金能盛着,火与水盛不着,故而提东西。”皇帝连声赞曰:“朕得民间奇才耳”,遂诏命为官。
书法家-何远烈
何远烈,字近涵,本县人.自幼好学酷爱书法,对大家名流之书法,爱不释手,终于书工成就,从中年开始,曾帐授教,弟子纷拥而来,县外省外登门求教者不可弗计。成效甚多。远烈公品德高尚,为世人木铎。生平矩步规行,为士林钦敬为后生楷模也。其子培诚庠生,培鲁贡生。
小神医-何步云
何步云,字添峰.本县大滩人。晚清秀才。当时有名的中医学专家。人称“小神医”。他著有潜心《内难》、《伤寒》等著作。以伤寒、妇科尤为特长,还著有《医案》、《验方》数卷。叩门拜师者,门庭若市,其弟子遍及全县。
教育家、书法家-何开淑
何开淑,字淑玉,六坝新粮地人.清朝秀才,当时有兄弟联登的美名。他自幼苦读经书,善嗜书法.他秀才及第后专意教书育人,同时书工成就也在此时,与薛筱川、曾云天,时称“六坝三才"。其后又投入叔父何步云门下习医。他对张景岳的温科学说推崇备至。重视温热药……边教边医誉满瀚涵。木铎之声播及全县,成才之生遍布城乡。书法成就可与张聂齐名,作品形多面广,尤以大字著称。虽经劫难,却也流之后世.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保镖-何云章
何云章是西渠西臣人。父子几人武艺高强,建有豪华的庄园一座。相传在清代晚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驼队,发展到了一个顶盛时期,从天津、北京、包头、银川、翻越贺兰山,横穿腾格里,途经民勤、张掖、酒泉、直入新疆的驼队,络绎不绝,终年不歇。当时土匪看红了眼,以贺兰山为据点的土匪群,更是盛嚣尘上.于是武功高强的何云章,就成了赫赫有名的东大路上的保镖。土匪一听何云章的名字,就闻风丧胆.有一年驼队起场后,东大路上的驼队都借何云章的威名过贺兰山,于是土匪气极败坏,派人来抄了他家,烧了他的庄园,从此何氏家族结束了他的保镖生涯。他的动人故事象"单骑入贺兰山”、“石块隐身"、“头上套斗”等耐人寻味.但他为发展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经济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奉献了一生的精力。
来源:青土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