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扶持、特殊教育提升、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十四五”期间,安徽聚焦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残疾人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安徽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科大讯飞举办科技助残体验员培训班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扶持、特殊教育提升、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十四五”期间,安徽聚焦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残疾人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筑牢民生根基,残疾人基本生活更有尊严
为切实守护残疾人基本生活,安徽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从防止返贫、社保覆盖、补贴发放到托养服务,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保障体系。
在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中,安徽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部门筛查预警工作的通知》,优化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精准掌握监测对象底数。同时,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4万人次,助力农村残疾人掌握技能、稳定增收。
在社会保障领域,安徽持续扩大覆盖范围,为困难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安徽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8%和98.6%,其中困难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全额代缴保费,受益残疾人达69.3万人次。全省持证残疾人实际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90.3万人,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数107.1万人。
在托养服务方面,安徽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鼓励各地争取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目前,安徽10.17万人接受了居家、寄宿、日间照料等托养服务,共计477家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安徽怀宁的乐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怀宁县“阳光家园”重度智力残疾人托养示范机构。肢体二级残疾人汪竹霞,曾一度生活不便,如今在中心帮扶下,既能在这享受托养服务,还能从事文员工作。据了解,该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记录服务轨迹,开通“自助点单”服务,让医疗康复与社区服务无缝衔接。此外还通过购买服务,建立托养服务档案。截至2025年9月,怀宁已为324名困难重度智力残疾人开展居家安养服务。
激活就业动能,残疾人发展机会更充足
以实施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为抓手,通过产业带动、公益性岗位、新业态就业、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
安徽支持省盲人按摩(康复)医院项目建设,打造集盲人医疗按摩技术培训、康复医疗与研究于一体的就业培训基地。全省由盲人开办的按摩机构达920家,成功吸纳1896名盲人稳定就业。同时加大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建设补助力度,支持建立437个阳光助残基地,辐射带动5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10.3万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49.2万人。安徽各级机关设置23个定向招录残疾人公务员职位,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举办残疾人用人单位(雇主)培训班,引导民营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开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精准开展就业培训,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培训费、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对残疾人技能等级认定的费用予以免除。
此外,安徽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以“党建+、校企合作+、信息技术+”融合引领,以“教师、教材、教法”创新驱动,建立残疾人职业学校“融创共生”教师发展模式和“共同体赋能赛教研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积极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提升省特教中专学校办学能力,安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升康复服务质效,残疾人健康福祉持续增进
残疾预防与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关键。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安徽已制定《安徽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并将残疾预防工作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中。同时,将重点康复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制定《困难残疾人康复实施方案》,累计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73.万人次,完成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47.5万人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到100%。
通过出台《安徽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暂行办法》,安徽16个市出台辅具补贴实施细则,全省辅具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构建“省级统筹—市级细化—县区落实”的三级政策体系。儿童孤独症、智力障碍门诊康复训练,脑瘫、听力语言障碍等康复训练治疗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同时将大小腿假肢,听障儿童助听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取消定点装配机构的限制。
此外,依托科大讯飞公司,组建长三角区域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分中心,制定《长三角区域辅具技术交流机制方案》,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辅具技术交流培训班。
安徽也大力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建设,联合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安徽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工作的意见》,做好2个重点联系点工作,积极总结推广试点地区金寨县和天长市工作经验。
从托养服务中的爱心陪伴,到企业里的就业身影,从政策扶持的坚实保障,到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安徽正用温度与力度为残疾人编织一张覆盖民生、就业、康复的保障网,让残疾人共赴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