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00:20 1

摘要:回信在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并迅速掀起学习讨论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切实把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继续深耕“三农”,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回信在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并迅速掀起学习讨论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切实把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李新圆(服务于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念。在泰宁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善治,以实际行动践行“知农爱农”的初心,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陈烨韵(服务于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无论是农林院校培育专业人才、攻克农业技术,还是基层工作者扎根田间地头服务产业,核心都在于“深耕细作”,在乡镇服务工作中,我始终将“搭建乡村产业桥梁、助推农产走向广阔市场”作为核心目标。针对小湖镇红糖、水仙茶、杨梅三大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线上新媒体内容宣传、线下活动推广、网红带货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展示产品的天然品质与地域特色。让小湖镇的“好东西”被更多人知晓,为当地农民稳步增收注入了动力,也为乡村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林翼远(服务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我们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技术推广、产业帮扶等工作,把课堂知识有效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成果;要传承奋斗精神,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志愿者,我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扎根乡土、服务基层,让青春在基层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谢阳杰(服务于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深牵挂“三农”工作,强调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这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在田埂上奔波、与乡亲们共处的日子里,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实事求是”,也更坚定了“自找苦吃”的信念。乡村这片热土,需要我们年轻人用脚步去丈量,用汗水去浇灌。我们会牢记嘱托,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青春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严晨(服务于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深耕‘三农’、送技下乡”的殷切嘱托,不仅为农林院校发展指明方向,更像是对我们每一位基层志愿者的“工作动员令”,让我对自身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协助水利站排查防汛隐患、保障农田灌溉,到为村民普及反诈知识、守护财产安全,再到帮扶特色种植产业、助力农户增收,每一件事都与“三农”紧密相连,让我真切体会到“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重要性。

吴依滋(服务于宁德市福鼎市店下镇):作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深知“三农”工作的深远意义,我们虽身处不同领域,却共鸣着同一份时代担当:将最炽热的青春,播撒在祖国最需要浇灌的沃土上。真正的“诗与远方”,不在繁华的都市圈里,而在广袤的田野中、在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在每一个乡村振兴的实践现场。志同道合者从不惧山高路远,愿我们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共同书写强农兴农的青春华章!

张惠椿(服务于宁德市周宁县):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有科技的硬支撑,也要有人才的软实力。作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们更应主动融入这一历史进程,积极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服务乡村的能力和素养,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俯下身、沉下心,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把论文写进乡村大地,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林倩(服务于福州市永泰县城峰镇):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的一名学子,同时也是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回信中对学校发展的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对深耕“三农”、培养人才的殷切期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将始终牢记嘱托,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服务乡村的具体实践中锤炼兴农本领、厚植三农情怀。努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黄子涵(服务于莆田市仙游县):作为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们要像回信中所期望的那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的这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还要厚植爱农情怀,真正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地练就兴农本领,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林树屹(服务于莆田市仙游县菜溪乡):作为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内心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志愿者虽不是专业农林人才,但同样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走村入户摸清农户需求,助力农技知识普及,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份鼓舞,继续扎根乡村,把总书记的期望转化为服务村民的动力,和农林工作者、村民们一起,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林扬(服务于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这份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三农”工作与农林院校的殷切期望。信中对“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要求,正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将把这份鼓舞化为动力,更坚定地扎根乡村,做好科技兴农的“桥梁”,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徐昭玙(服务于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作为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在基层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改革实践,始终将开拓创新作为力量源泉,通过“火山公社”以及“火山公社卫末生”“火山公社禾一叶”等新媒体平台,真实展现基层工作面貌。我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初心,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回信精神,厚植爱农情怀,提升兴农本领,努力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和群众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之花。

翁家营(服务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仅是对福建农林大学的期望,更是对所有投身“三农”事业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作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我们扎根基层、投身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我们就像一颗颗火种,带着知识和热情,奔赴乡村的各个角落,点燃乡村发展的希望之火。我们将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青春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来源:共青团福建省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