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丨八载欢歌庆丰年 乡村振兴谱新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0:23 3

摘要:崆峒山下丰收景,泾河两岸瓜果香。在这秋色绚烂、五谷丰登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它既是欢庆农业丰收、分享农民喜悦的盛大节日,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崆峒山下丰收景,泾河两岸瓜果香。在这秋色绚烂、五谷丰登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它既是欢庆农业丰收、分享农民喜悦的盛大节日,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市为引领,紧盯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建设陇原和美乡村平凉先行区目标定位,坚持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全市“三农”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在平凉大地上绘就了“粮丰仓廪实、产旺百姓富、乡美生态优、创新动力强、城乡融合好”的崭新画卷。

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坚决扛牢底线责任 夯实“三农”压舱石

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性任务抓紧抓好,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切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乡村振兴基础。一方面,加压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力稳面积、提单产、保总产,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行“两年三茬”复种模式,年均推广旱作农业230万亩、复种粮食作物46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3.5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8.23%,高于全省近10个百分点。常态化开展撂荒地摸排整治,复垦复耕的耕地优先种植粮食作物,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持续改善项目区耕种条件,提升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市粮播面积多年稳定在43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面对今年出现的严重旱情,及时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组建农业科技服务队分区域、分田块、分作物开展抗旱减灾科技服务,全市累计动员群众覆土压实地膜30.91万亩,启动水利设施灌溉33.68万亩,补种粮食作物7.97万亩,最大限度减轻了因灾损失。另一方面,加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效运行“一键申报”机制,创新推行“四圈管理”措施,健全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2024年我市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取得“好”等次,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考核和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7个县(市、区)在全省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的等次,获得奖励资金4300万元,为全省最多。严格落实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制度,加强信息比对,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452户2047人,目前全市监测对象累计风险消除率达到81.8%,比全省平均值高1.5个百分点。细化落实“四个一批”,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我市制定的“1+6”方案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在农业农村部座谈会上交流经验。强化资金保障,“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8.1亿元,实施联农带农项目1168个,建成乡村就业工厂239个,年均输转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8万人以上。扎实推进协作帮扶“四项行动”,4年累计争取天津协作区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5.3亿元,实施项目824个,引进落地企业78家。

庄浪县马铃薯育种基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聚力发展现代精品农业 厚植乡村振兴硬支撑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瞄准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坚定不移走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驱动、标准引领、全链升级的现代精品农业发展之路,深耕“土”的资源,走好“特”的路子,提升“产”的效益。全面落实平凉红牛、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泾汭河川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分环节、分类别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补短板措施,为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行市、县“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一张发展图谱、一个专项方案、一批龙头企业、一套差异化扶持政策”的工作机制,采取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调度推进,推动工作力量和项目资金向特色产业发展聚合。2024年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80亿元,预计今年达到530亿元。平凉红牛产业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养牛计划,牛饲养量105.76万头、出栏48.66万头,全产业链产值180亿元;静宁苹果产业突出老旧果园改造和标准化管理,稳定现有150万亩果园面积,苹果产量25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42亿元;设施蔬菜产业大力推进陇东黄土高原“冷凉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蔬菜种植面积5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超过6万亩,总产量8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6亿元。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静宁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崇信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获批创建,全市7县(市、区)纳入“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项目,静宁县、庄浪县纳入国家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庄浪县纳入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崆峒区平凉红牛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6个县(市)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平凉红牛产业化养殖。

“甘味”农产品展销。

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域推进、全面振兴、逐村规划、一村一策”的思路,聚力建设陇原和美乡村平凉先行区。按照道路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沿线和河谷川区、黄土塬区、丘陵山区“两线三区”建设布局,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类村庄全覆盖行动,全市960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发展类村庄实现全覆盖,累计建设和美乡村390个,占发展类村庄的51.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有“颜值”更有“气质”的和美乡村不断涌现。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和村庄清洁大扫除,全市累计改造卫生户厕28.6万座,普及率达到80.2%,探索了崇信县以奖代补全域整治、崆峒区大秦乡“12345”工作机制等典型做法,宁夏、内蒙古等自治区先后赴我市学习考察改厕工作。全面推广灵台县“1345”乡村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积极举办村BA、乡村阅读季等农耕农趣农味群众性文体活动,6个村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

静宁县双岘镇页沟村美丽乡村一角。

坚持科技改革双轮驱动 激发农业农村新动能

深入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抓点示范技术服务大行动,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系统集成,高效建办冬小麦、油料作物、蔬菜、中药材等试验示范点19个,引进推广新品种(系)32个,旱作玉米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等新技术22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广泛引进、征集粮油作物(蔬菜)种质资源1734份,种植冬小麦、胡麻、蔬菜等种质材料2747份,创制选育中间材料和高代品系1907份,市农科院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被列为5家首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之一,我市育成的“博奥131”玉米麦新品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闲置宅基地改革,巩固运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各项改革的综合效应。稳妥推进二轮延包,印发《平凉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灵台县、泾川县整县试点和华亭市、静宁县整村试点有序推进,灵台县“补、让、转、保”相结合解决人多地少问题的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全面实施“政经分离”整市试点,全市所有村均实现了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设,68%的村完成资产移交。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村集体公司化改革,全市累计组建村集体公司110家,上半年营业收入816.02万元。全市村集体总收入达到9839.7万元,村均6.76万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培育扶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5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53户,年经营收入超过80亿元。农产品冷藏保鲜储藏能力达到139.5万吨,居全省市(州)第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培育家庭农场7574家,年经营总收入超过8.68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509家,运营规范和较规范率达到8.8%。

开展农业科技人员抓点示范技术服务。

强化典型引领资金保障 提升乡村振兴加速度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围绕“钱地人”,发挥政策引领、机制配套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强化典型引领,围绕年度重点工作,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分层分类培育抓建75个“三农”先进典型,树立行业标杆,打造工作亮点,创新机制做法。稳步扩大农业投资,全市涉农项目库总投资达到274亿元,指导县(市、区)规范入库衔接资金项目2264个,总投资55.05亿元。今年以来,全市争取各类涉农资金总量达到27.26亿元,比去年增加1.26亿元,同比增长3.8%;争取中、省农业专项资金7.36亿元,净增近1亿元,同比增长16.88%;实施牛、果、菜产业链项目213项,完成投资43.6亿元。大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论证储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182项,总投资140亿元,梳理筛选省内外与我市优势产业契合的重点企业2200多家,编制印发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推介册和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目标库。积极赴外对接洽谈,完成签约项目90个、签约金额47.04亿元,其中89个项目已落地建设,到位资金29.93亿元。(孙小鹤)

来 源 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 编辑丨张红玉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