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初春因单位岗位调整,我被选派前往万全镇小河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对于自小生长在城市,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我来说,可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初到村庄时,没曾想吃饭问题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农村的生活习俗是早上十点下午四点的一日两餐饭点时间,与我早已习惯的一
作者:程胜
手撕包菜、清炒冬瓜、蒸鸡蛋,望着餐盘里冒着热气的饭菜,仿佛一把钥匙,悄然把我的思绪拉到以往一段难忘的驻村经历。
去年初春因单位岗位调整,我被选派前往万全镇小河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对于自小生长在城市,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我来说,可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初到村庄时,没曾想吃饭问题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农村的生活习俗是早上十点下午四点的一日两餐饭点时间,与我早已习惯的一日三餐很不适应,不久身体感觉渐渐有点吃不消。
一次去镇上办事时听闻邻村万全村换了一个姓蔡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新的驻村队员,我心头一动,处理完手头事情后迫不及待骑上小电驴,沿着乡间小道直奔万全村想与他见一面。
到达万全村工作队住所后,大门半掩不见人影,敲了敲门无人应答,便在附近转悠。走到村部附近时,忽然看见一块空地上有个俯着身子手脚不断拨弄的声影,我走近几步,轻轻唤了一声,那人顿时停下手里的活,猛地抬头,转过身来,我连忙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他一边随意往衣服上揩了揩了手上的泥土,一边热情的把我往屋里引。落座后,递给我一杯茶,微笑着说道:“入春了,气温越来越高,赶紧把春泥翻一翻,好播种。”“原来他是想自力更生下地种菜,开垦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我心中不禁暗暗称赞。随后我们简单聊了些家常,临走前互相加了微信,一句“有空常来”,革命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回到自己驻地,我脑海中反复浮现他在菜地劳作的身影,一个念头悄然萌生:既然他会种菜,想必也会做饭,我能不能和他一起搭伙吃饭呢?一来有同龄人可以聊聊天,二来更符合我的吃饭时间,三来可以交流工作上的事,可谓一举三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鼓起勇气微信把想法发了过去。“可以,明天中午12点准时来”,消息秒回,答复的干脆利索。
第二天我如约而至,推门而入便闻饭菜香,没想到饭菜已经上桌,碗筷也已摆好。“等很久了吧?”我略带歉意说道。“没有,也就刚刚做好。”他示意我坐下后,继续与电话那头说道:“今天做了炕干鱼、千张炒肉,清炒芽菜,对了,还有位小伙伴来和我一起吃饭……,”原来他是向老婆“汇报工作”,我会心一笑。他打完电话边夹菜边问我:“今天饭菜味道如何?”我夸他饭菜很合胃口,“你是哪里人?孩子在哪读书?”他接着问,我告诉他我还单身,他热心快肠答应帮我多关心关心,我连声道谢。哈哈,没想到吃饭还有意外收获,一顿风残云卷后,我主动收拾碗筷、打扫卫生,随后两人并肩围着村部散步聊天。
走到村部附近时,我指着昨天那块空地问道:“这种的是些什么菜?”他用手比划道:“这块种的青椒,旁边这块是西红柿,另一块高一点的是毛豆。”语气中满是期待,“等过段时间它们开花了,我就去镇上买化肥帮他们施施肥。”我向他竖了个大拇指:“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也要出一份力”。“不用,我一个人就可以”。他回答的很干脆,我也就没勉强。
蔡兄每天早晚各一次浇水、施肥、搭架,动作娴熟而专注,仿佛在照料一群亲密的家人。入春后,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杂草也趁势疯长,每天饭后,我便和蔡兄一同蹲在菜地,弯着腰拔除杂草;有段时间,西红柿的菜叶开始泛黄,叶片上总有小虫侵扰,一开始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后来蔡兄不耻下问,请教村里经验丰富的老农,才知道是蚜虫作祟,需要用草木灰驱赶,一番操作下来,菜地重焕生机。
春华细雨润田畴,悄然硕果满菜畦。转眼仲夏来临,那片菜地经过我们两个人的精心打理,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青椒挺拔翠绿,如卫兵守望田野,毛豆藤上结满了毛绒绒的毛豆。汗水浇灌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希望。
这天,蔡兄望着菜地里硕果满枝,心里就像打了胜仗一样开心。我提议叫上周边几个不同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一起品尝这“胜利的果实”。消息一经发出,大家纷纷响应,没多久,陆陆续续到来。大家一起忙活了起来,有的剥毛豆,有的切菜洗锅,有的准备餐具和桌凳,忙的不亦乐乎,而掌勺的重任自然落到蔡大厨头上,蔡大厨这个外号早已在各个工作队之间口耳相传。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把本就不大的桌子摆的满满当当: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肉,清炒毛豆,加上我自带的当地特产,毛嘴卤鸡和沙湖盐蛋,虽不是山珍海味,却让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其乐融融、兴奋不已。一场别具风味的“农家宴”开吃了!那一刻,我们这群扎根农村的“城里人”,不仅是工作上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同吃一锅饭的亲人。
回到城区工作后,我时常惦记我们共同操持的“开心农场”,想起大家齐动手做的那一桌饭菜,回味的不只是饭菜的味道,还有那段一起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努力的日子,我掏出手机,拨通了曾经战友的电话......
作者简介:程胜,湖北省仙桃市人,作品散见《仙桃日报》《荆楚乡村振兴网》《金陵作家》《红烛诗刊》《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特刊》等媒体。
来源:作家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