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9日,从相关渠道独家获悉,赵某某、钱某某、刘某某等多名与释永信关系密切的当地人士,已被带走协助调查。
曾经威风八面的“佛门CEO”,如今其亲密圈正被连根拔起。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是释永信面对外界质疑时常挂嘴边的话。
这位前少林寺方丈却无法从法律的审判中“解脱”。
自今年7月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官方通报调查后,释永信案件持续发酵。
2025年9月19日,从相关渠道独家获悉,赵某某、钱某某、刘某某等多名与释永信关系密切的当地人士,已被带走协助调查。
其中甚至包括释永信的直系亲属赵某某,她通过当地官员运作成为登封市某部门办公室主任的隐秘操作也随之曝光。
---
释永信案件的最新进展令人震惊。
其直系亲属赵某某(女)凭借登封市官员牛某某的“运作”,成功获得登封市某部门办公室主任的职位。
如今,赵某某与牛某某均在接受调查。
这场风暴还席卷了释永信的商业帝国核心成员。
在协助调查的名单中,包括少林寺核心企业负责人钱某某、黄某某、刘某某,少林酒店原负责人李某、当地建筑商崔某某、少林药局原负责人某原、客堂某秧等人。
这些人都是释永信商业团队的重要成员,他们帮助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河南省佛教协会此前发文指出,释永信(原名刘应成)不仅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更是“目无国法、罔顾教规,六根不净、追名逐利”。
回顾释永信的个人历程,反差令人震惊。
16岁初入少林寺时,他还是个手脚麻利、干活勤奋的年轻人。
凭借出色表现,他逐渐获得前住持行正方丈的信任,开始接触寺庙管理事务。
然而,权力的诱惑改变了初心。
行正方丈生前曾揭露,释永信趁其外出治病期间,竟向媒体自称是少林寺住持,而当时他仅仅是一名普通僧徒。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少林寺商业化的第一步。十年后,他搭建起核心商业平台——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这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公司,后来成为少林寺融资和对外投资的核心枢纽。
释永信为少林寺注册了超过700个商标,涵盖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等众多类别。同时,他带领少林武僧团在全球开展商业表演,将少林寺的品牌推向世界。
释永信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
早在2015年,他最器重的徒弟释延鲁就曾实名举报师父。
举报内容包括指称释永信非法取得少林寺方丈位置、拥有两个户籍和身份证、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等。
更为详细的是,释延鲁还指控释永信向其勒索财物700多万元。
当时,这场举报风波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在释延鲁举报后不久,30名少林寺弟子联合发声,指责释延鲁“背弃师父”。
最终调查结果称“私生女”等指控证据不足,仅要求整改财务管理。
这一结果与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的通报形成鲜明对比。
官方通报明确指出,释永信“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释永信主导少林寺商业化40年,将一座破败寺庙发展为全球商业帝国。
当他1981年入寺时,少林寺仅有9名僧人、28亩旱地。
到2025年,少林寺已成为控制18家企业、年收入超3亿的跨国集团。
这一商业化进程引发广泛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是少林寺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反对者则批评 “信仰沦为生意”。
释永信曾辩解:“所有商业收益皆为弘法,佛教不避世,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
然而,调查显示,释永信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0%,掌控资金流向,但财务从未公开审计。
巨大的资金流动缺乏透明度,为挪用侵占行为提供了可能。
中国佛教协会已明确表态:“佛教教职人员,特别是佛教界代表人士,应当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时时绷紧守法遵规这根弦,绝不能触碰甚至逾越法律‘红线’。”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侦查释永信的两起刑事案件及多名私生子女问题。
随着调查深入,此案必将引发宗教界更深层次的自我检视与革新。
---
如今,释永信已被撤销少林寺住持职务,教职人员备案和戒牒也被注销。
少林寺迎来了新的方丈释印乐,寺庙运转如常。
而释永信的商业帝国核心成员正接受调查,其亲属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职位也被查处。
法律面前,没有法外之地,这一案件正成为中国宗教领域法治化的转折点。
来源:翔哥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