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节令的反映。《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你真正读懂它的含义了吗?
它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接近尾声,夏天即将到来。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节令的反映。《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而在我的家乡,也有一句谚语: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意思是:清明需晴,是为播种争一寸春光;谷雨需雨,是为生命续一场甘霖。
谷雨,以一场温润的雨,将“谷”与“雨”二字刻进大地的年轮——雨生百谷,万物竞发。
谷雨也有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
第二候鸣鸠拂其羽;
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布谷催耕,戴胜催织,浮萍漫塘,桑蚕始动。
田间地头,农人俯身播种,棉籽入土,稻秧分插,这就是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好的诠释
天地不言,却以雨露调和阴阳,以时序孕育生机。
“谷雨莫等闲,春耕到眼前。”
此时北方小麦拔节,南方新茶吐翠,牡丹以“谷雨花”之名冠绝群芳。
一垄田,一畦茶,一朵花,皆需雨的成全。
所以,谷雨的智慧,早就在人间烟火中流转。
沿海渔民祭海祈丰,以三牲酬谢天地;山中茶人采“雨前茶”,以新叶煮就春意;案头诗人提笔,写下“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的闲适。
就连一枚香椿,也需要趁着雨前摘取,方得“嫩如丝”的鲜甜。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谷雨之雨,恰似这般至柔至善,无声滋养众生。
谷雨的雨,是告别,也是启程。
它洗去春的浮华,沉淀夏的炽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像种子一样,在沉寂中蓄力,在雨水中破土,最后在秋日结出丰硕。
故乡的老人常说:“淋过谷雨的苗,才能扛住夏天的旱。”
生命的丰饶,从来不是偶然,而是顺应天时的坚韧,是与万物共生的谦卑。
雨生百谷春不老,心藏万象岁长青。
世间繁华,终需一场雨的成全。
愿你我如谷得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时序更迭中,活成大地的一首诗。
来源:华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