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破解农村假劣食品困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23:52 1

摘要:为破解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难题,守牢农村食品安全底线,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消费特点与民生需求,创新打造“守护泉港乡味”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民生治理品牌,直指农村食品消费场景,既涵盖本地农特产品,也包含村民日常刚需食品,唤醒群众对“家门口

为破解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难题,守牢农村食品安全底线,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消费特点与民生需求,创新打造“守护泉港乡味”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民生治理品牌,直指农村食品消费场景,既涵盖本地农特产品,也包含村民日常刚需食品,唤醒群众对“家门口安全”的关注,进一步彰显市场监管部门守护农村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也凸显“守护每一份乡土滋味”的民生温度,让“安全、放心”成为农村食品消费的新形容词。

机制先行,夯实农村食安治理根基。泉港区市场监管局成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出台《泉港区市场监管领域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构建“区局统筹协调、基层所分片负责、村级网格巡查”的三级联动机制。同时,建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线索排查机制,充分利用全国12315投诉举报平台、信件、12345热线等多渠道收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线索,高效分类处置,并做好台账维护管理。联合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问题联查、案件联办”协同格局,推动整治力量向农村末梢延伸。联合公安开展农村假冒伪劣肉制品“净肉”专项夜查行动,突击检查农村商户108家次,当场下架并销毁过期食品5家次,针对进货查验不到位、保健食品混放销售、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轻微违法行为当场下发处罚决定书11份,立案查处食品虚假广告4起,以高效联动让品牌承诺落到实处。

抽检赋能,校准农村食安治理精度。为突破传统监管局限,该局出台《农村食品专项抽检方案》,聚焦农村集市、小超市、小卖部等重点场所,以及群众日常消费量大、风险隐患较高的品类(糕点、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共完成65批次食品的检验工作,涵盖了农村食品市场的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对农村常见食品品类的有效覆盖。对8家涉及经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迅速启动立案查处程序,目前已立案查处8起,完成核查处置8起。同时,高效推进核查处置工作,及时追溯不合格食品的来源和流向,督促相关经营主体下架、召回问题食品,防止不合格食品继续流入农村市场。

严打震慑,共筑农村食安坚固堤坝。推行“行刑衔接+社会共治”模式,发布《关于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鼓励村民、经营户参与监督。联合公安局查获一批走私冷冻凤爪,共691箱,重6910千克,货值约28.33万元,已向公安移送该线索,通过“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让不法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普法宣教,推动食安意识深入民心。坚持“执法+普法”双轨并行,结合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开展宣传活动,在“开渔节”、“乡村美食节”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展台,通过“你点我检”“快检车入乡村”等互动形式,引导村民辨别过期食品、山寨食品;通过宣传单、现场活动、微信群广泛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报道3篇、发布消费提示2篇,向辖区内农村食品经营商家发放提醒告知书500余份,规范商家在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经营行为,引导商家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同时,向广大农村消费者发放消费提示1000余份,引导消费者科学、安全消费。通过发放告知书和消费者提示,增强了食品经营商家的责任意识和农村消费者的防范意识。

如今,“守护泉港乡味”已成为泉港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鲜明标识。未来,泉港区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聚焦农村电商、流动摊贩等新场景,完善监管举措,让品牌守护覆盖农村每一个角落,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