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我们这些地主要种玉米,由于是旱地、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现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种高粱后,每亩平均产量达1000斤以上,收益实现了稳步提升。”斗泉村村民陈满站在丰收在望的高粱地前,笑着算起了经济账。
金秋时节,广灵县一斗泉乡的万亩高粱基地如同铺展在大地上的红色绒毯,穗粒饱满的高粱在秋风中摇曳,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我们这些地主要种玉米,由于是旱地、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现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种高粱后,每亩平均产量达1000斤以上,收益实现了稳步提升。”斗泉村村民陈满站在丰收在望的高粱地前,笑着算起了经济账。
面对旱坡地多、水资源匮乏的实际乡情,一斗泉乡紧紧围绕“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一主线,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特色旱地高粱促农增收的新路径。乡党委、政府按照“示范引领、科学规划、以点带面、品牌打造”的工作思路,在多个村推行旱作高粱试点种植,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人力与技术资源,为高粱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们村共有400多亩土地种植高粱。针对部分劳动能力弱的村民,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对其土地进行托管,全村高粱种植实现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确保了更多群众受益。”北岳庄村党支部书记亢福建介绍说。
针对弱劳动力和外出务工户“打药难、打药贵、打药险”的问题,一斗泉乡党员种植大户主动作为,自筹资金购置农用无人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周边种植户,尤其是困难户和留守老人提供高效、安全的无人机植保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化解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更体现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与担当,深受群众好评。
为提升高粱品质,一斗泉乡积极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汾粱30”、“晋早5577”等优势品种,推广全膜覆盖、精量播种等专业技术,并邀请科技特派员常态化下乡指导,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推广“酿酒高粱全程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品种+半精量播种+地膜覆盖+精准高效施肥”的全过程栽培模式。为确保高粱销售无忧,乡政府还与汾酒原粮管理基地公司签订了兜底销售协议,打通高粱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高粱种植户田海多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价格都是老早就定好的,我们只管好好种地就行了。今年年头不错,我种了7亩高粱,能收入7000元左右。”
目前,一斗泉乡已打造多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全乡高粱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一片片红彤彤的旱地高粱正成为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田。
“高粱产业已经成为我们乡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致富产业。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斗泉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白海军介绍说。
来源:小山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