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里,辣条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五毛钱一包的小零食,撕开包装,浓郁的麻辣香气瞬间扑鼻而来,那油润的色泽、劲道的口感,能让味蕾瞬间苏醒。无论是课间时分与小伙伴分享的快乐,还是放学后独自享受的满足,辣条都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与回忆。
在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里,辣条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五毛钱一包的小零食,撕开包装,浓郁的麻辣香气瞬间扑鼻而来,那油润的色泽、劲道的口感,能让味蕾瞬间苏醒。无论是课间时分与小伙伴分享的快乐,还是放学后独自享受的满足,辣条都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与回忆。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小小的辣条背后,竟藏着一个怎样的江湖,从诞生之初的艰难探索,到行业乱象丛生的危机时刻,再到如今规范化、品牌化的崭新局面,辣条的故事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奋斗史。
1998年,对于湖南平江的邱平江、钟庆元、李猛能三人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当时,邱平江因在长沙的麻辣生意失败回到老家,钟庆元这位玻璃商人同样生意受挫,在广东打工的李猛能也面临着职业的迷茫。
三个失意的人相遇,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创业。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平江特产酱干,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打乱了所有计划。大豆产量因洪灾锐减,价格翻倍,酱干生意还未起步便陷入绝境。
但困境并没有击垮他们。李猛能在农贸市场偶然得知食品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于是三人开始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当时价格低廉的面粉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为了探索面粉的新吃法,李猛能购入一台二手米线加工器,在自家院子里开始了反复尝试。
起初,他们制作出的食物就是黑暗料理,难以下咽。后面经过数月的钻研,他们终于用类似面筋的熟食,结合平江酱干的麻辣风味,制作出了最早的辣条。这一创新得益于米线加工器的挤压膨化原理,加水的面在机器加压下瞬间升温变熟,水分蒸发后形成独特的松软口感,与如今人们熟悉的辣条口感相似。
平江人向来有抱团发展的传统,辣条制作工艺很快在当地传开,90%的酱干作坊纷纷转型为辣条作坊。1999年,21岁的刘卫平怀揣梦想与积蓄,前往河南漯河创业。
他最初售卖湖南风味麻辣豆皮,后受街边牛筋面启发,将麻辣与牛筋面结合,加入焦糖和辣椒面,创造出“鳝鱼丝”(后改名鱼条),并于2003年注册“卫龙”商标。
与此同时,退伍军人张玉东也投身辣条行业,成立裕丰食品,推出花芯棒、双胞胎、麻辣王子等产品。至此,辣条行业开始呈现南北发展的态势,以湖南为代表的南方辣条主打麻辣口味,而以河南卫龙为首的北方辣条则更偏向甜辣口味,以迎合北方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千禧年代,辣条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低廉的价格、重油重辣重盐重糖的独特口味,让辣条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也让众多厂家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患也逐渐显露。2005年,辣条行业的危机全面爆发。媒体接连曝光辣条生产车间脏乱差的状况:工人不戴手套直接用手装袋,原材料随意堆放,部分厂家甚至违规添加化工消毒剂“霉克星”等。
这些问题让消费者对辣条的卫生状况产生严重担忧,学校禁止售卖,家长也叮嘱孩子远离,市监局加强监管,平江的辣条企业数量锐减一半。
除了卫生问题,辣条行业还面临着标准缺失的困境。由于辣条是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各地生产标准不一。
2007年,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制定了地方标准,河南的“调味面制食品”标准参考糕点类、膨化食品类规定,添加剂使用范围较宽;湖南的“湘味面粉熟食”标准则主要参考中式糕点规定,并多次修订收紧色素和防腐剂使用。
这导致不少辣条企业从湖南迁往河南,南北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018年,卫龙因防腐剂问题被湖北食药监局判定抽查不合格,卫龙以符合河南地方标准进行回应,这一事件将标准之争推向高潮。
面对危机,辣条企业开始积极自救,开启了从口味战争到标准战争的转型之路。国家也加强了对辣条行业的整治与规范,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公告,明确辣条执行标准,要求企业整改到位,并倡导辣条行业减油、减盐、减糖,结束了南北标准之争。在此背景下,辣条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提升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
卫龙通过更换全白不透明包装、举办创意发布会、邀请网红直播厂区等营销手段,向消费者展示辣条生产的干净整洁,树立品牌形象;裕丰食品投入巨资建设10万级GMP洁净车间,并砍掉畅销的一元辣条,推出新产品麻辣王子,提升品牌定位。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众多辣条厂家也积极改造生产设备和车间环境。如今,辣条行业呈现出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态势,虽然企业数量减少,但市场总额却不断攀升。
从市场规模来看,辣条产业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中国辣条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15.1亿元,并且预计在2029年将增长至733.8亿元 。这一持续扩张的规模,彰显出辣条在休闲食品市场中愈发重要的地位,其消费群体不断壮大,消费需求也日益旺盛。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不少新品牌也纷纷入局。三只松鼠、盐津铺子、金丝猴等跨界品牌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在辣条市场展开竞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辣条在卫生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但它依然属于高油高盐食品,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对于消费者来说,辣条更适合偶尔回味,享受那份童年的快乐,而不应将其作为日常饮食的选择。
从平江小院里的偶然发明,到历经风雨的行业危机,再到如今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辣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变迁。它不仅是一种零食,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未来,辣条行业还将继续前行,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
来源:围炉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