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让隆科多宣读传位诏书?这才是一代帝王的权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22:44 1

摘要:康熙在临终之前,明知道隆科多跟老八暧昧不清,随时都可能倒向八爷党,为何还要铤而走险,把宣读传位诏书的差事交给隆科多呢?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谜团——

康熙在临终之前,明知道隆科多跟老八暧昧不清,随时都可能倒向八爷党,为何还要铤而走险,把宣读传位诏书的差事交给隆科多呢?

要知道看,就算康熙用“生死诏”加感情牌的组合拳,暂时拉拢住了隆科多,但这并不代表着隆科多就不会临阵倒戈。

一旦摇摆不定的隆科多在关键时刻倒向老八,修改了传位诏书,那晚就算有张廷玉等人帮助,老四也断难顺利继位,相关人等还有可能被老八一道矫诏当场处死。

退一步讲,即便前往丰台大营夺兵权的老十三及时赶回畅春园勤王,勉强得以继位的老四,也要因此背负武力夺嫡的骂名。

既如此,康熙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尤其是康熙若想求稳的话,完全可以把这个特殊差事交给张廷玉、马齐乃至图里琛、张五哥、德楞泰等人。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谜团背后的隐情。

康熙:“把东西给他吧,这是传位诏书。你现在就把他摆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去,大位传给谁,到那天你们就知道了,你要如实宣读诏书。”

“嗻!”

表面看起来,康熙把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并安排隆科多宣读,就是一个太过托大冒险,甚至有些愚蠢的决定。

要知道,隆科多虽不像揆叙、阿灵阿等人那样是老八的死忠,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跟八爷党的关系也着实密切得令人担忧。

“死鹰事件”发生之后,见老四被康熙那一系列的“迷魂阵”乱了心智,误认为康熙要传位给老十四,一时间甚至动了要学李世民的心。

邬思道只好耐心地为老四分析起了当时的局势,以及隐藏在康熙那一系列“迷魂阵”背后的帝王心术。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邬思道不仅告诉老四,老八才是他夺嫡的心腹大患,随后更是极为严肃地提醒:

“我最担心的是隆科多呀,他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他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啊。”

也就是说,康熙要想把大位顺利传给老四,最大的阻碍就是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而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恰是老八武力夺嫡的最大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明知道老八会拼命拉拢隆科多,康熙用“生死诏”外加感情牌的组合拳进行反制,确实极为必要,但是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并安排他来宣读,不仅多余,还着实有些冒险。

尤其是当时除了隆科多之外,康熙身边并非无人可用。

即便需要张廷玉留在现场主持大局,也完全可以把这个差事交给同为上书房大臣的马齐,或者是让图里琛、张五哥、德楞泰取回诏书,再由张廷玉和马齐来宣读。

那么明明有更为稳妥的处理方式,康熙为何还要把这个差事交给隆科多呢?

其实康熙之所以会有这种决定,并非是他笃定单凭那记“组合拳”就已经彻底拿捏住了隆科多,反倒是有三个更深层次的考虑。

第一个考虑便是为了提高传位诏书的真实性,确保老四继位的合法性,进而堵住朝野上下,尤其是八爷党的嘴。

虽然康熙把有关传位诏书的差事交给张廷玉等人,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过程中发生意外,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果,却是妄图夺嫡的八爷党会质疑这份传位诏书的真实性。

要知道,康熙临终前,明明已当众表示老四是默定的继位人,但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还是装傻称愣概不承认。

而等康熙归天,张廷玉站出来主持大局时,眼见胜利的天平偏向老四,八爷党立马就要给张廷玉扣上一顶“图谋乱政”的帽子:

“张廷玉,你这样发号施令,是何居心。”

“身为臣子,怎么能如此越权谋政。”

“你这是图谋乱政。”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等人又岂会承认张廷玉等人取来的传位诏书,即便当晚老四勉强继位,事后八爷党也会以此大做文章。

而若是把取诏书的人换成跟八爷党关系极为暧昧的隆科多,反倒能堵住老八等人的嘴。

毕竟老八等人不敢将隆科多逼得太紧,他们也怕恼羞成怒的隆科多反咬他们一口。

而事后即便老八等人想散播谣言,有跟八爷党关系极为暧昧的隆科多居于其中,其可信度在明眼人的心中也自会大打折扣。

康熙冒着巨大风险,也要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的第二个深层次的考虑,则是为了离间隆科多和八爷党之间的关系。

正如邬思道提醒老四的那一点,佟氏一族向来跟老八交往最深,尤其是在“满朝乱敲东宫鼎”时,佟国维更是为了将老八推上东宫的宝座,失去了上书房老大的位置。

当然这其中的真实原因,是佟国维暗中跟康熙做了一笔交易,用他的退隐来换取隆科多的复出,但这一隐情除了两个当事人外,就连受益者隆科多都不知细底。

可以说正是有了佟国维的牺牲,加之隆科多随后又出任了九门提督,即便隆科多当时为了“烧冷灶”算是捅了老八一刀,老八也并没有就此放弃隆科多,甚至还加紧了拉拢。

而本就极为看好老八的隆科多,对此自然不会拒绝。

这就是老八与隆科多之间的特殊暧昧,虽然这其中更多的只是利益的驱使,但在政治的合作上,这种利益的粘合却要远比其他关系更为牢固。而康熙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恰恰就是为了离间这种牢固的关系。

表面看起来,在康熙那套组合拳下,左右徘徊的隆科多已然绑在了老四的战车之上,成了康熙留给老四的托孤重臣,等老四继位之后,势必会跟老四共同进退。

但在位六十余年的康熙却明白,在政治上根本就没有永恒的盟友,只存永恒的利益,尤其是因为佟氏一族跟老八之间的关系,只要利益需要,隆科多很容易就会再次倒向老八的阵营,从而对老四形成掣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康熙这才动了借传位诏书一事,来离间老八跟隆科多之间关系的心。

在私下召见隆科多的之前,康熙就清楚妄图武力夺嫡的老八,必然会拼命拉拢掌管九门的隆科多,而一心想着借此机会来押宝赌前程的隆科多,为了看清局势妥善下注,虽不会答应老八,但也不会拒绝。

站在老八的角度,隆科多的不拒绝,就是答应;可在隆科多的心里,他没拒绝却并不代表他就答应了。

由此康熙许以重利拉拢隆科多,再把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不仅达成了麻痹老八,让老八轻敌的效果,同时还离间了隆科多跟老八的天然盟友关系。

事后,老八自然会认为是隆科多的两面三刀,导致了武力夺嫡的失败。基于这一惨痛的教训,即便二人以后再因某事进行合作,双方也再难达成通力合作的状态。

相对前两个点偏向于阴谋的算计,康熙冒着风险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的最后一个深层次考虑,则更侧重于心理博弈的权谋。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客观的事实,即便康熙不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等到了畅春园那晚,想要去取传位诏书仍旧无法跳过隆科多。

要知道,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选择传位的地方既非养心殿,也非澹宁居,更不是开朝会的乾清宫,而是畅春园。

而畅春园并不在九门之内,反倒处于九门之外。

康熙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地方,并非故弄玄虚,其目的既是为了给老四争取一个地利的优势,方便赦出来的老十三及时前来勤王,更是为了提防老八乃至隆科多铤而走险,将他们一干人等困在九门之内。

康熙的这一安排自然没有问题,可由此导致的结局却是:

畅春园那晚,只要隆科多临阵倒戈,那么康熙无论安排谁去取诏书,结局都是一样的,毕竟隆科多管辖的九门恰好就是畅春园到乾清宫的必经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将诏书交给隆科多就涉及到了心理上的博弈。

注意,康熙在把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之前,先行打出了一套“生死诏”外加感情牌的组合拳。

在这记组合拳中,死诏是基础,是生诏的铺垫,有死诏在前,生诏才更能起到拉拢作用;而继“生死诏”之后的感情牌,才是拉拢隆科多的真正杀手锏。

人是趋利的,这是本性,但人又皆是感性的动物,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真正能影响一个人行为判断的,根本就不是冷静的理智,反倒是那些忽如其来的感性。

这也是在剧中,康熙为何要煞费苦心拿出那把宝刀的原因。

而康熙冒着巨大的风险将传位诏书交给隆科多,并安排隆科多宣读,就是对感情牌的再次加码。

若康熙把传位诏书交给其他人,隆科多很容易察觉到康熙对他的提防;而若是将传位诏书交给他,他所感受到的却是康熙对他寄予的深切厚望,甚至是一种远超利益得失的责任感。

这才是顶级的驭人之术!

只是可惜康熙这一系列的布置,只确保了老四能顺利继位,事后暗藏谋逆之心的八爷党还是拿传位诏书做起了文章,而隆科多最终也倒向了老大的阵营。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来源:卿心君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