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往事:《参加大老爷出会的回忆》(作者 武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03:37 1

摘要:无锡城乡各地,到处都有张巡庙(本地人称大老爷殿)。张巡是唐朝的大忠臣,他死守睢阳,复兴唐室。安史之乱,江淮一带和我们的故乡地区,没有遭到生灵荼毒之苦,完全靠张巡死守睢阳之功,所以民间对他都感恩而非常崇敬。每年阴历八月,稻禾已经秀齐,这是一段农闲时间,尤以过去农

参加大老爷出会的回忆(作者 武陵)

无锡城乡各地,到处都有张巡庙(本地人称大老爷殿)。张巡是唐朝的大忠臣,他死守睢阳,复兴唐室。安史之乱,江淮一带和我们的故乡地区,没有遭到生灵荼毒之苦,完全靠张巡死守睢阳之功,所以民间对他都感恩而非常崇敬。每年阴历八月,稻禾已经秀齐,这是一段农闲时间,尤以过去农业社会,生活不像现在这么紧张,乡间各地,多设坛供祀,名为“供大老爷”。如遇发生病疫,或人口不太平等情事,地方民众,就先把他的神像,由庙中抬出,供在露天临时搭的神棚里,然后集议筹备出会巡行,以冀收灾降福,驱瘟逐疫,人口平安。

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笔者正当壮年时期,也是在地方上参加张大老爷出会人之一,并且还是重要分子。兹将当年出会的情形,就记忆所及,略述一二,讲给在台的下一辈听听,以博一笑,在我则好比“白头宫女话当年”,徒增感慨而已。参加出会的人,都是附近各村的村民,人数多少,已不能记忆,大概每户至少一人,行列以两人一排,约有一里半之长。会的前导为头七道,开路先锋,继即旗伞、硬牌、马队、样马、八宝箱、茶担、銮驾、刽子手、皂隶托香炉,中间都隔着道锣,鼓乐(有粗乐、细乐,粗乐为锣鼓、喇叭、军乐、十番锣,细乐为管弦丝竹,俗称洋八弹),最后殿以捧着印匣、令箭、令旗等的六房书吏。此项执事,大都为地方上的有产阶级和上流人士所担任,笔者荣列在这一班中,走在紧靠老爷的轿子面前,好比如现在官员的参谋秘书等人。前面还有八个拖着毛竹另的红黑帽,八个穿着箭衣马甲,戴着中军冠,插着野鸡毛,佩着宝剑的武士,好比现在官员的卫士和副官之类,乱七八糟,都可串插加入。可是各种花样,都显得威风凛凛,乡人看了,都会发出一种敬畏的心理,可见当时的神道设教,感化力的强大。当大老爷进入每个村庄时,村民早已搭好老爷的行宫,并推选地方领袖人物,或村上的优秀人士,担任迎送老爷的职司,仪式礼节,相当严肃隆重。承地方父老认为笔者是一个青年优秀分子,所以也常常荣膺此项迎送大老爷之职,现在想来真是好笑。但当时我身穿熟罗长衫,平纱马褂,腰束绸带,头戴草帽,足登缎鞋,觉得也很威风得意,人家见了都很艳羡,尤以我的父母和拙荆等见了,似乎也显得很高兴而有面子。我左手握着一把清香,右手拿着一张十门红帖,当老爷的轿子进人村庄时,红黑帽虚张声势,高叫“打扦停轿”,二七道一声呼喊“呵一”,威灵显赫的恐怖声音,使得众人肃静。我就装出毕恭毕敬的样子,伸出右脚向前一跪,高举右手把十门红帖向上做呈递之状,同时高声朗诵迎接大老爷的词句:“无锡县某某乡,某某村,某某里土地,某某大王界下,某某率领众姓人等恭迎千岁王爷,降临下土,诚惶诚恐,叩求俯赐收灾降福,驱瘟逐疫,人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读毕,二七道红黑帽等又是一声“呵—”的可怕声音。随后,在老爷轿前的六房书吏中,走出一人,立在老爷身边,代表老爷答话:“本宫代天巡狩,所到之处,风调雨顺,人口平安,五谷丰登,田蚕茂盛,尔等下界黎庶,安居乐业,各守本分,行善积福,有厚望焉!”做出一本正经在晓谕百姓的样子,接着红黑帽又是一声可怕的“呵—”。呼喊完毕,六房书吏中又走出一人,做出传达命令的样子,高声喊“本宫巡行到此,察访民情,接受崇祀,暂停片刻,尔等可解散列队暂时休息,听候命令,再行集合”等语。老爷的轿子就停在行宫里,接受地方祭祀并善男信女参拜。地方人士分担邀请参加出会的人众到各家去进餐。餐毕,即鸣锣击鼓,集合众人排道回官,或至另一村去。我又穿上前面所说的那套盛装礼服,手持清香,率领众姓人等,恭送出村,做三跪九叩首而回。

上面那套迎送大老爷的仪式表演,是做向坐私塾的族伯学到的。一转瞬间,算来已四十多年了,回忆往事,真如南柯一梦。

(本文发表于1971年)

来源:小马哥深度看无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