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展现我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生动实践,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好教师讲好故事”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展示我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展现我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生动实践,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好教师讲好故事”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展示我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邵华,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中心小学教师,曾获评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教师、长海县十大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邵华扎根海岛教育28年,担任班主任27年,她如同一束微光,虽不耀眼,却能致远,默默地润泽着每一株桃李。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邵老师从一名青涩的“海岛教育新兵”,逐渐成长为学生、家长口中的好老师。二十八载春秋轮回,这片黄海深处的海岛早已将教书育人的使命镌刻进她的生命年轮。
1
春风柔化雨,润物细有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提灯者
1997年的开学季,邵老师以新老师的身份回到了母校。望着教室里十多双清澈如海的眼睛,她的内心既忐忑又坚定,作为班主任,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提灯者。
班上有个叫小毅的男孩,性格内向,学习也有点吃力,他的父亲常年出海,他和伴有间歇性疾病的妈妈生活在一起。每天清晨,邵老师都会提前到校,带着他复习前一天的功课,从拼音到数数、从写字到背诵……邵老师手把手地教,一遍一遍地讲,渐渐地,小毅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眼神中也有了光彩。那天,小毅的爸爸放学接到孩子后,久久没有离开校园,只为了跟邵老师说:“邵老师,多亏了你,不然小毅真跟不上了,我曾经都有点想放弃他了!”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真的会改变一个孩子。当她获评一个又一个“长海县优秀班主任”时,总会想起那些和小毅一样需要温暖的孩子,她深深明白“班主任”三个字蕴含的重要意义——她播下的不只是知识的火种,更是让生命破茧成蝶的勇气。
海岛的孩子大多比较懂事,他们懂得父母工作的不易,也更渴望得到关爱。邵老师总会时不时备些小零食,课间把孩子们叫到身边,听听他们的小“八卦”,听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小秘密。在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时,邵老师写下了“用爱编织海岛孩子的童年”的宣言,这也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涵上五年级时,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她有了离开海岛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是因为不想离开熟悉的班集体和亲切的班主任,小涵选择继续留在海岛读书。在小涵小学毕业时,邵老师送了她一件T恤作为临别礼物。六年后的暑假,邵老师在微信中收到一张照片:小涵穿着那件已经捉襟却依然崭新的T恤,站在心仪大学的校园里,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小涵用语音说道:“老师,不要忘了我们的十年之约!”邵老师曾经播下的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年复一年,这样似普通又不凡的场景一直都在。
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教学实践的耕耘者
作为教师,邵老师认真研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力求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中有乐”。因为有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勤奋而严谨的治学,在课堂上她能够挥洒自如,学生们也总能感到充实、新颖、欢乐。
但教学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04年,是邵老师教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有幸参与辽宁省教育学会课题《海岛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并主要承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在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教与学方式转变”等各种教研活动,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观摩、专家讲座常能看到邵老师听课记录的身影。她总愿意在倾听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最核心的教学思想,做好简洁的记录,在自己困惑之时看一看、想一想。渐渐地,她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思考,该如何“教”,该让她的学生怎样“学”……那段时间,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备课中。为了准备一节优质课的评选,邵老师拉着同事讨论教学方案,反复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案改了又改,试讲了一遍又一遍,同事常笑着说:“你‘魔怔’了。”她也笑着回应:“磨课虐我千百遍,我待磨课如初恋。”当《等量关系》这一课获评“国家级示范课”时,她也真正懂得了“梅香自苦”的滋味。
历经这样的过程是一种锤炼。这些年来,邵老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和团队成员一次次地推翻重来,只为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有一次,为了验证一个分层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连续两周放学后留在教室,模拟课堂场景,记录每一个数据。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他们的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市级期刊上发表,邵老师个人也获得多项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星辰相伴的夜晚,是沾满粉笔灰的双手写下的教育初心。
疫情期间,当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云端,看着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邵老师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她把这段经历写成教育叙事《2020,我们在线上教学》,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回想起她曾代表长海县教师到北京密云中学进行交流,分享了学校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经验,那一刻她深刻意识到:原来,我们在海岛上的每一次探索,都在为教育的星空增添微光。2021年,邵老师被评为“辽宁省骨干教师”,这些属于她的荣誉就是对这份坚持的最好注释。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做教育征途的追光者
2022年,邵老师又多了一个新的角色——长海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更努力地做教育征途的追光者,因为“更上一层楼”才能拥有“千里目”。她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看着年轻教师们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变身教学能手独当一面,再到在省级优质课评选中斩获佳绩,邵老师比自己取得成绩还要开心。
这些年,即便海岛教育资源有限,邵老师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参加线上课程、阅读教育专著、与外地名师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将项目式学习、分层教学等理念融入课堂,让海岛的孩子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方法。当她的课例获得辽宁省优质课,当《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等文章发表,她知道,这些成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回望那些曾经觉得熬不过的夜、磨不破的课、操不完的心,它们都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从教二十余年,邵老师见证了教育信息化从挂图、手绘幻灯片到5G直播的变迁。如今的她,依然会在清晨提前到校,迎接第一个到校的孩子;依然会在放学后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依然会在节假日收到毕业多年学生的消息,听他们诉说成长的喜悦。她永远记得:真正的教育不是填满船舱,而是教会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辨别潮汐的方向。
有人问她,没想过离开海岛吗?她说:“有过迷茫,也有过动摇,生命的旅途总应该有追逐的方向。那些年我们在沙滩上写下的算式、在浪花里探讨的诗句、在渔火中讲述的理想,终将在时光的潮汐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浸润生命的过程。晨光中迎接又一个上学日,咸涩的海风永远裹挟着书香,这就是属于她和他们——海岛教育者的芳华。邵老师如那束微光,在照亮他人时也温暖自己,在守望初心中见证桃李芬芳!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