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暮春四月的校内选拔,到盛夏七月的专家评议,再到金秋九月的巅峰对决……9月18日至19日,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期间,湖南省第十一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在中南大学上演。这场青春盛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赵瞳铱
从暮春四月的校内选拔,到盛夏七月的专家评议,再到金秋九月的巅峰对决……9月18日至19日,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期间,湖南省第十一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在中南大学上演。这场青春盛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如同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学子们心间。
(比赛现场。赵瞳铱 摄)
本次比赛由省民宗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举办,中南大学承办,旨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校走深走实,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南大学师生代表和各族群众800余人现场观看比赛。
精心筹备,以青春视角讲述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4月至6月,湖南学校掀起“恰同学少年 筑复兴之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体验交流活动热潮。
演讲比赛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分为高校组、高中组、小初组,赛前筹备有条不紊地开展。各学校围绕“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民族团结实践者、家国建设者”主题,通过海报宣传、学校选拔、线上征稿、线下展演等形式组织初赛,各族学子踊跃参与。活动中收到62所高校、35所高中、38所小学的演讲稿共167篇,覆盖全省14个市州。
尤其是承担西藏籍、新疆籍学生培养任务的学校,积极鼓励学子参赛。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选拔赛现场,藏族学生贡秋卓玛讲述了自己来岳阳求学,在老师同学帮助下克服语言障碍、融入集体的故事:“第一次吃到湖南的辣椒,是室友怕我想家特意做的藏式辣椒炒肉;第一次站上演讲台,是辅导员逐字逐句帮我修改演讲稿。这份温暖,让我懂得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同学手中传递的热饭,是课堂上并肩学习的身影。”这样真挚的讲述,在各校初赛中屡见不鲜,每一份演讲稿、每一段演讲视频,都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注脚。
7月,暑气正盛,赛事评选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专家评审团围绕“演讲稿内容、主题契合度、语言表达、舞台表现”四个维度,对各校报送的演讲视频进行综合评议。
“这份演讲稿以‘岳麓书院匾额里的民族团结密码’为切入点,将湖湘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结合,立意新颖且有地域特色”“这位新疆籍选手的演讲视频,情感饱满,从家乡棉花产业发展讲到‘一带一路’的机遇,体现了青年视野……”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反复比对、逐一审阅,既看重内容的政治正确性与思想深度,也关注表达的感染力与创新性。
经过评审,来自全省59所学校(大中小学)14个民族的59名选手晋级决赛,其中西藏籍、新疆籍选手有4名,实现“各族青年同台发声,同心共话家国情怀”的美好愿景。
演讲舞台,彰显青春风采与民族团结责任担当
9月18日至19日,中南大学潇湘校区毓秀楼和声堂内,座无虚席。59名选手带着学校师生的期待,站上决赛舞台。
(艾麦尔・叶尔江演讲《钟鼓声声,家国情长》。组委会供图)
“6分钟的演讲,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更是一次初心的回望。”高校组的艾麦尔・叶尔江以《钟鼓声声,家国情长》为题,用一座百年建筑串起家国情怀。她将惠远钟鼓楼的构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妙呼应——地基藏着左宗棠护疆、各族共御外侮的决心,是国土完整的根基;砖墙似56个民族,恰如当年八千湘女跨越万里上天山,与当地各族同胞互融共生;斗拱的“合”,是她今年7月支教时志愿者为边疆孩子撑起知识天空,展现了校园各民族学子在活动中紧密相依的模样。
“作为56度中南工作室宣讲团成员,我将把演讲里的故事带到更多地方,用青年声音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她说。
(木克代斯・马合木提演讲《跨越3300公里的牵手》。组委会供图)
“3300公里,是湖南到新疆吐鲁番市的距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距离再远也阻挡不了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脚步。”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木克代斯・马合木提站上讲台,带来《跨越3300公里的牵手》主题演讲,讲述湖南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27年的故事。现场掌声阵阵响起。
(七年级学生赵浩钧演讲《笔记本里的石榴花开》。组委会供图)
湘西州溶江中学七年级学生赵浩钧,以《笔记本里的石榴花开》为题,分享父亲的故事,打动全场。“爸爸的笔记本告诉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让每一颗石榴籽都能甜蜜相拥。”他充满自信,“只要各族人民心与心真诚贴近,智慧和汗水汇聚,就能把美丽的湘西,建设成我们梦想中的模样!”
“选手们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担任比赛评委的湖南省朗诵艺术协会主席谢红表示,选手们从讲述身边故事切入,延伸到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表达,“无论是文稿的思想深度,还是演讲表现力,有了质的飞跃。”
青春誓言,打造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品牌活动
从“红色文化中的民族团结故事”切入,讲述革命时期各民族并肩作战的光辉历史;从学跳摆手舞、苗绣石榴花到与新疆伙伴书信传情,用真诚行动延续民族情谊;分享参与“三下乡”活动,在民族地区支教、助农的经历……参赛者主题演讲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展示了学子们以青春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抒发了家国之爱。
这场面向省内大中小学各族学子的赛事,为各族青少年搭建起交流心声、共话家国的青春舞台,成为湖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品牌活动。
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彰良表示,自2014年首届赛事启动以来,见证了各民族学子在这个青春舞台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深刻内涵,赛事从最初单一的演讲比赛,到今年升华为涵盖主题演讲、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的“恰同学少年,筑复兴之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体验交流立体化教育平台。希望同学们主动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带动更多同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拥护者和倡导者,共同营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集体,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颁奖仪式现场。组委会供图)
“演讲比赛虽已结束,我们以青春之力践行民族团结的征途,才刚刚开启新征程。”一位获奖选手赛后感言,道出了所有参赛者的心声,“未来,我会把比赛中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团结各族同学,用青春力量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添砖加瓦。”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