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日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首次公开
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完成起降训练
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号”对外发布《远海有多远》宣传片,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弹射起飞的画面首次公开,这让许多军迷感到热血沸腾。
据介绍,在此前组织的多次试验训练任务中,海军多名飞行员驾驶这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实现起降,验证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对此,特约评论员邵永灵分析指出,实现了三型舰载机成功起飞和降落,标志着福建舰已经具备交付军方的能力了。对于人民海军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辽宁舰和山东舰滑跃起飞的方式,限制了重型舰载机作战效能发挥,也就是“有劲使不上”。现在福建舰可以充分发挥重型舰载机的载弹量、载油量优势,扩大了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毁伤能力,让人民海军可以走得更远。固定翼预警机更是极端重要,辽宁舰和山东舰只能使用直升机预警,探测范围和续航时间大大受限。而福建舰搭载空警-600雷达,雷达探测范围可以达到四五百公里,留空时间超过6小时,使航母编队的预警指挥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三机弹射”成功为福建舰服役
奠定坚实基础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福建舰的诞生对航母部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与辽宁舰和山东舰相比,福建舰的吨位和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公开报道显示,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下水。自2024年5月开展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9月12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发布消息,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海军大校介绍称,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有分析指出,这次三型机弹射成功表明福建舰已具备基本作战能力,为其服役及形成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邵永灵表示,“三机弹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意味着福建舰可以交付人民海军,正式服役。服役只是开始,并不代表初始作战能力的形成。因为海军接手航母之后,还要进行很多的测试。和厂家主导的测试不一样,军方测试主要是测武器系统的可靠性,重头戏是各种舰载机的起降。按照国际经验,交付后航母形成战斗力大致需要2到5年的时间。相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福建舰航母上搭载的机型更多,又使用了更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所以,测试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另外,航母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作战,它还需要与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补给船等进行编队联合训练,才能形成对陆攻击、空中防御、反潜作战等能力。总之,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的福建舰航母,在战斗力形成的过程中无疑会面对很多的挑战,但基于中国海军在航母研发和使用方面展现出的稳健与高效,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让国产新型航母尽快融入海军作战体系,早日形成战斗力。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主编 张六超
责编 何可
编辑 李海 马子昂
制作 袁恬恬
来源:长江新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