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刷到“原生家庭的痛”,父母看到“儿女不孝”,男性被“物质女”包围,女性困在“渣男出轨”的叙事里,职场中充斥着“不上进的年轻人”和“奇葩领导”……不知从何时起,一打开手机,满眼都是对立与冲突,网络空间仿佛成了负面情绪的发泄地、聚集地和发酵池。
孩子刷到“原生家庭的痛”,父母看到“儿女不孝”,男性被“物质女”包围,女性困在“渣男出轨”的叙事里,职场中充斥着“不上进的年轻人”和“奇葩领导”……不知从何时起,一打开手机,满眼都是对立与冲突,网络空间仿佛成了负面情绪的发泄地、聚集地和发酵池。
本想上网放松,结果越刷越心累,好像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恶意:一会儿是男女互撕,一会儿是代际矛盾,一会儿是地域攻击,一会儿又在贩卖各种焦虑和恐慌。比如,一段普通的家庭矛盾视频下方,很快就会出现“不婚不育保平安”“所有男人都一样”等极端评论,把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迅速上升为群体攻击。
这些内容看似反映现实,实则往往通过刻意放大个案、扭曲事实来制造对立。无形中,仿佛有一只精准的“情绪捕手”,总能把最刺激挑动情绪的内容推到我们眼前。动不动就开杠,隔天就反转,一幕幕荒诞戏码搅得网络乌烟瘴气,最终目的无非是收割流量、博取利益。
这种贩卖负面情绪的问题正在被重视和处理。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那些煽动对立、宣扬暴力、贩卖焦虑等网络乱象。这场为期两个月的行动,将聚焦短视频、直播、社交、论坛等重点平台,针对刻意制造性别对立、地域歧视、阶层对立等内容进行集中治理。
我国有11亿多网民用户,互联网普及率接近80%。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了社会负面情绪的放大器。仔细回想,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类情况:明明是某个群体的个别现象,却被包装成普遍问题;明明是可以理性讨论的话题,却被人为制造对立;明明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却被传得煞有介事。
诚然,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真实的人生,他们愿意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面。但是,刻意贩卖焦虑、消费负面情绪,却被某些人、平台当作一门“流量生意”,则着实令人不齿。
这些“生意人”深谙“愤怒传播最快”的道理,把负面情绪当成牟利工具。有的刻意放大职场焦虑,借机兜售“成功学”课程;有的渲染婚恋恐惧,推销情感服务;有的借社会热点强行关联身份、地域、性别,进行标签化、污名化炒作;有的传播血腥恐怖画面,肆意煽动网络暴力;有的散布“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论调,过度渲染悲观情绪;还有的甚至编造谣言、制造恐慌,虚构并传播灾情、险情、警情等虚假信息……
这些行为看似只是网络上的“小打小闹”,实则危害不小。一方面,它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挤压了理性讨论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些负面情绪正从线上向线下蔓延,正深刻影响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
有的夫妻因网络上“瑞士卷怎么分”而争吵,有的子女因“原生家庭伤害”的叙事而对父母心生怨怼,有的情侣因“物质女”“渣男”等标签而相互猜忌……当怀疑取代理解,温情被算计消磨,曾经亲密的关系变得隔阂对立,这种伤害往往是刻骨而长久的。
现实中,我们都会为工作与生活感到疲惫和烦恼,但这些真实的情感值得被尊重,而不能被人刻意放大、成为博取流量的工具。网络空间不是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更不是个别人牟取不义之财的“角斗场”。整治恶意煽动负面情绪,需要多方合力、多管齐下。
网络情绪的源头在于个体,而扩散的关键在于平台。此次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各网站平台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堵塞管理漏洞,切实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
平台应做好内容管理,建立多维度、全流程的审核机制,对虚假、夸大、低俗等内容必须坚决抵制,从源头上阻断负面情绪的传播。同时,平台更要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能唯流量是从进而把自己演变为负面情绪的“垃圾场”。应借助技术识别那些极端、制造焦虑的内容,减少其曝光。多推荐高质量、多样化、能开阔眼界的内容,让算法成为弥合分歧、推动共识的桥梁,而不是制造对立与隔阂的推手。
此外,平台还应让用户反馈机制更便捷。举报入口要清晰,处理速度要快,确保用户的意见能被及时响应。一旦发现违规账号,该限流就限流、该禁言就禁言、该封号就封号,真正做好网络空间的“过滤器”。
对我们每个用户来说,也要保持清醒,不要被网上片面的信息带着走。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判断力,明白算法只是按偏好推送内容,对极端和煽动性信息要保持警惕,不盲目凭情绪做决定。同时,也要主动接触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要过度沉迷手机和社交媒体,多与身边的人,如家人、朋友、同事进行真实交流。在关心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我们更能真实感受到现实世界的复杂与温暖。
说到底,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也应遵循基本的文明准则。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随便对陌生人恶语相向,不会刻意制造群体对立,不会散布谣言和焦虑,在网络世界中同样应该如此。现实本就复杂,网络也一样。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戾气,看见具体的人,做好具体的事,才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