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光影助学工程75校区(山东济宁第八中学)在学区办王兆军主任、学校光影助学班王桂英老师根据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教学部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生新学期新的教学计划,报北京备案批复后,在9月11日和15日分别安排两次新课堂。本期该校区光影助学班计划预招新生
『光影助学点亮百年校园』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75校区(济宁八中)开启新学期课程!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七十五校区(济宁八中)光影助学班2025年9月11日新学期、开新课、新生与著名爱心摄影家陈庆奎、学区主任王兆军、校班主任王桂英老师合影留念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75校区(山东济宁第八中学)在学区办王兆军主任、学校光影助学班王桂英老师根据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教学部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大纲制定了新生新学期新的教学计划,报北京备案批复后,在9月11日和15日分别安排两次新课堂。本期该校区光影助学班计划预招新生30名,本着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班主任推荐,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教学部、学生部批准的流程进行择优录取。
校领导与前来上课的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济宁市文化名家、济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李茁主席等摄影家与新生上课后合影留念
在山东省济宁市第八中学,一群青少年的手中多了一件特殊的“文具”——相机。2023年4月20日,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75校区在这里正式揭牌,这也是该公益项目在山东省捐建的第二所光影助学校区。
光影助学,点亮青春梦想。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由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民办大学退休老校长许洪绪先生于2016年发起,旨在通过摄影艺术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美育教育的号召,借助影像教学拓宽孩子们的审美视野。作为该项目在山东落地的重要校区,济宁市第八中学将摄影教育有机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主线,探索艺术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学模式。
该校区自创建以来,得到了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济宁市教育局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广泛支持。在北京公益摄影协会等单位的共同推动下,校区光影助学班成立不足三年,学生作品已在本地屡获佳绩,多次于济宁市教育局、文联等单位主办的摄影艺术展中斩获奖项。这不仅是一次器材的馈赠,更是一场教育方法与美育融合的深度实践。
摄影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济宁市第八中学积极推动摄影艺术与多学科教学的融合。透过镜头,学生们以新的视角观察世界、理解知识,于光影交错之间涵养审美感知与创造力。借助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的优质资源,校区持续开展公益摄影课程与教学研讨。截至2025年9月,已成功培养三期光影助学班,开展公益课程近200课时,受益学生超百人。学生作品先后亮相北京国际摄影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全国青少年民族之光摄影大展等重要平台,并在中国妇联“我家最美一瞬间”等展览中屡获嘉奖。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班主任王桂英老师的全心投入与爱心人士王兆军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涌现出以胡清源为代表的十余名优秀小摄影师。
播撒美的种子,收获成长希望。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不仅传授摄影技艺,更在青少年心中植下美的种子。通过系统性的影像教育,学生学会以镜头捕捉感动、记录生活、表达自我,在创作中获得成长的力量。该项目在济宁八中的成功实践,为山东省内青少年摄影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与支持青少年艺术教育。目前,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已在山东捐建八所校区,在全国范围累计设立92所,培养艺术人才超万名。
光影助学,不仅让孩子掌握一门艺术,更为他们打开一扇望向世界的窗,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光与影之间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
光影助学,唤醒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济宁市文化名家、济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李茁主席给新生上课
全国光影公益大使王兆军为摄影助学班讲解《相机的分类》理论实践
光影助学班班主任王桂英为同学们开启开学第一课讲解手机摄影技巧
同学们认真观看不同作品创作技巧,感悟摄影乐趣
光影助学,唤醒开启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专心听课,认真领悟摄影的魅力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校长为助学班学生现场操作摄影技巧
北 京 公 益 摄 影 协 会
光 影 助 学 工 程
融 媒 体 中 心
总策划:许洪绪
总编审:刘晓东
编辑: 孙永红
校 对:杨洁 蒙慧雪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融媒体成员
微博丨北京公益摄影协会
JOIN US
来源:北京公益摄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