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
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教学创新与协同育人的故事。愿这些教育“微光”,照亮同行路,让社会感受邗江教育温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擦亮邗江教育品牌注入动力。
团队简介:
扬州高新区幼儿园中班年级组,是一个由6名教师组成的充满活力、精诚合作的集体。她们平均年龄30岁,既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引领方向,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注入创新活力。该团队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为团队信条,在教育教学改革、特色项目推进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了园内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团结之基:凝聚力量的纽带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这简短而有力的口号,早已深深烙印在这个年级组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他们工作的准则和行为的标杆。在这个充满爱与责任的集体里,团结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老师们紧紧相连。
年级组长韩梅老师是团队的“定盘星”。她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势,并据此进行合理分工。擅长音乐的刘艺老师总能为孩子们排练精彩的早操;心思缜密的高国香老师负责各类活动方案的细节梳理;信息技术能力强的苏彤彤老师则成为“云上时光”的技术总监。分工明确,但绝不割裂。每一次主题活动的筹备,从构思、设计到执行,都是集体智慧的碰撞。她们利用每周的年级组例会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无论资历深浅,每一个创新的火花都会被认真对待。
组内的刘玲老师外出进行融合教育培训时,年级组的老师会主动承担起额外的工作任务,确保班级教学的正常进行。他们深知,每一个班级都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稳定、优质的学习环境。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让老师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也让孩子们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这种团结更体现在日常的细微之处。中一班的刘艺老师班级课题研究开放前,其他班的老师会主动协助;当有老师遇到棘手的家园沟通问题时,姐妹们会化身“智囊团”,共同分析情况,给出建议;即使是下班后,工作群里的一条求助信息也能立刻得到响应。正是这种“有事一起扛,有乐一起享”的氛围,让这个团队拥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年级组的各项工作都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二、改革先锋:开启智慧云上时光
面对教育现代化的浪潮与挑战,中班年级组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求变,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军。她们敏锐地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契机,全力探索和实践“云上时光”,并将其打造成了两个极具特色的品牌栏目:“云上课堂”与“悦读时光”。
起初,这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们迎难而上,集体参加培训,互帮互学。从内容的选择、视频的录制、后期的剪辑,每一步都在精雕细琢。
1.“云上课堂”:让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在每个节气来临之际,年级组老师会提前在群内发布“招募令”,邀请孩子们担任“小主播”,拍摄一段介绍该节气的短视频。老师们会将简单的文案框架发给家长参考,内容涵盖节气由来、物候特征、传统习俗、美食等,降低了参与的难度。
云上课堂的小主播自信满满,穿着汉服介绍着相关节气。如在芒种节气时,中二班的吴泽恩小朋友从容不迫地介绍着节气的由来、芒种三候、芒种时的饮食特点等。老师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剪辑、插入对应节气活动,再配上字幕和音乐,节气当天在每个班级群播放。班级的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节气的习俗特点,看着电视上的小主播,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欲。家长也惊叹孩子们的成长,有些节气大人不知道,而孩子们却十分了解呢!一个内向的孩子杺杺因为成功介绍了“夏至”,而收获了全班小朋友的点赞,变得自信开朗了许多。
“云上课堂”项目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孩子心田,这种项目式学习,融合了语言表达、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和家庭实践,是“云上课堂”中最具生命力的创新。
2.“悦读时光”:用声音搭建温暖的桥梁
悦读时光是老师和孩子、家长都可以参与的节目,每周精心准备一个故事。根据当月主题、节日或孩子们近期感兴趣的话题,确定故事系列,如“情绪小怪兽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勇敢做自己系列”等。组内的老师都苦练“讲故事”的技巧,如何用不同的声线塑造角色,如何用语气营造氛围,如何在关键处设置互动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老师的带头引领下,孩子们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孩子们通过自主报名参与“阅读时光”,刚开始稚嫩而又羞涩的声音在一次次锻炼中变得生动、自然、流畅。
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家长,在家校的联动下,“悦读时光”开展得有声有色。故事结束后会布置一个“小任务”,如“听完《彩虹鱼》,请和爸爸妈妈抱一抱,分享一件你开心的事吧”。这让“悦读时光”成了亲子互动的催化剂。
“悦读时光”不仅安抚了幼儿的情绪,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更让老师温暖的声音成了连接家园的温情纽带,许多家长反馈:“孩子越来越喜欢听故事了,就连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升了,还养成了很多的好习惯呢!”
三、特色引领:四季家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不仅在于知识的启蒙,更在于品格的塑造、关系的构建和生命的滋养。老师们凝心聚力,成功推进“四季家园课程”。课程之初,年级组教师们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教研网络。与小班、大班老师围绕同一季节主题,进行跨年级研讨,确保课程目标的序列化与递进性。例如:围绕“春天”,小班侧重“感知发芽与生长”,中班深入“探索昆虫与生命”,大班则升华到“播种希望与责任”。这种集体备课模式确保了课程既符合年龄特点,又形成教育合力。
四季家园课程包含了欣赏、美工、运动、游玩、美食…组内老师发挥各自的特长,擅长美术的韩梅老师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美工创作。秋天拾落叶,各种形态的落叶变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组内的罗浩宇是一名男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但在园内带领孩子们进行各项运动,更是筛选了周末适合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运动的项目。有趣的亲子游戏不仅发展孩子们的体能,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家长的参与度大大增强,从被动到主动,让陪伴更高效,更有质量。每个季节主题结束后,年级组会及时召开总结复盘会。我们分享成功经验,更坦诚剖析不足,收集家长的反馈,为下一个季节课程的优化提供依据。这种持续反思、动态调整的机制,让我们的课程始终保持活力与生命力,也让教师团队在实践-反思-提升的循环中实现专业成长的飞跃。
四、师德风范:铸就幼教之魂
师德师风建设,是这个团队所有工作的基石。她们深信,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而爱与责任是这一切的前提。这一点,在她们对待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级里曾有一位轻度自闭症的幼儿“乐乐”(化名)。初入园时,乐乐无法融入集体,沟通存在障碍,情绪波动大。面对这个需要极大耐心和专业支持的孩子,老师们没有退缩,更没有区别对待。组内的刘玲老师也是资源教师,带着其他教师一起学习有关孤独症儿童的知识,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个别化教育计划”。
班主任老师给予了乐乐母亲般的关怀,用极大的耐心尝试与他建立情感连接。配班老师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引导他参与简单的互动,保育老师则格外关注他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年级组的所有老师都达成了共识:在所有孩子面前,给予乐乐平等和尊重,并引导其他幼儿理解、帮助他,营造一个包容、友爱的班级氛围。同时,她们积极与乐乐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提供家庭指导方法,形成了稳固的教育同盟。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乐乐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从几乎不与人交流到能主动打招呼,从游离于集体之外到能参与小组游戏。乐乐妈妈的眼中多次充满感激的泪水:“是老师们没有放弃我的孩子,是这个温暖的团队拯救了我们的家庭。”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年级组里并非个例。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将师德的丰碑树立在每一个日日夜夜的平凡守护之中。
中班年级组的教师群体,用团结凝聚力量,用改革推动进步,用环境滋养心灵,用特色彰显魅力,用师德铸就灵魂。他们是幼教领域的先锋队,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怀揣着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爱,不断前行,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教师感言:
团队代表感言(由年级组长韩梅老师执笔)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我们很幸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结伴同行。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每一次击掌鼓励,每一次深夜研讨,每一次为孩子的进步而共同欢呼。‘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深知,唯有团队协作,才能汇聚起更大的能量,照亮更多孩子的童年。前方路还长,我们阳光中班年级组将继续心怀热爱,携手并进,做孩子成长的守护者,做邗江教育的追梦人!”
供稿:扬州高新区幼儿园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