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对一起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案件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判决。53岁的栾某(黑龙江伊春市人,大专文化)自2020年3月起,以“风水师”身份虚构被害人王某及其家人存在“血光之灾”,通过“迁坟改运”“公司聚财”等名义实施诈骗。
山东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对一起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的案件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判决。53岁的栾某(黑龙江伊春市人,大专文化)自2020年3月起,以“风水师”身份虚构被害人王某及其家人存在“血光之灾”,通过“迁坟改运”“公司聚财”等名义实施诈骗。
经查,栾某在三年间共骗取王某936万余元,其中:
80万元 声称用于“迁坟改运”
200万元 以“公司聚财”为由收取
150万元 谎称“为女儿破血光之灾”
诈骗所得被栾某用于全球旅游、购买奢侈品(爱马仕、LV等)及购置房产。2023年5月9日,王某因精神崩溃投湖自杀,遗书中明确提及“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听信了别人的蛊惑”。医学记录显示,王某自杀前已被诊断为心理状态重度异常。法院认定栾某的诈骗行为与王某死亡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最终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同时追缴违法所得返还被害人家属。
山东淄博"风水师"诈骗案以14年半刑期尘埃落定,却留下一个投湖自尽的悲剧。此案中,栾某利用"血光之灾"等迷信话术,三年间持续榨取被害人936万元,最终导致对方心理崩溃自杀。判决书特别强调"犯罪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这既是对诈骗者的严惩,也是对迷信危害的司法定性。
该案暴露出三重社会病灶:其一,犯罪者精心编织的迷信话术体系,通过迁坟改运、破灾消厄等说辞建立精神控制;其二,被害人深陷认知困境,遗书中"听信蛊惑"的悔恨与医疗记录的"心理重度异常"形成互证;其三,诈骗所得多用于奢侈品消费的细节,揭穿了所谓"大师"的真实面目。
此案具有标志性警示意义。司法机关对"数额特别巨大+致人死亡"情节的从严量刑,符合刑法第266条对诈骗罪顶格处罚的立法精神。但更需警惕的是,当前封建迷信诈骗已呈现专业化、链条化趋势,如上海孙某案显示犯罪者甚至与37家美容院形成作案网络。建议监管部门建立"迷信话术词库"进行网络监测,社区开展反迷信科普,同时完善心理干预机制,多管齐下斩断这条吞噬生命与财产的黑产业链。
来源:小年糕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