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进烟草就这结局”,浙大硕士离职后,回村8年被骂寄生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21:03 3

摘要:人人都说稳定的工作好,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这些工作被老一辈父母们奉为“香饽饽”、“铁饭碗”,仿佛读书的意义全在于此,拥有了这样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就等同于逆袭。

人人都说稳定的工作好,公务员、事业编、央国企,这些工作被老一辈父母们奉为“香饽饽”、“铁饭碗”,仿佛读书的意义全在于此,拥有了这样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就等同于逆袭。

可或许这些父母们很难想象,即便是在10几年前,也有人放着烟草这样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要,选择离职回村,甚至哪怕被骂了8年的寄生虫都不后悔,而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浙大洒脱哥”的朱先生。

浙大硕士离职后,回村8年被骂寄生虫

2014年,朱先生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进入烟草公司工作,表面上看,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可仅仅三年后,他就放弃了这一切,回到浙江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的老家隐居。

回村的日子很简单:睡到自然醒,吃父母做好的饭,写作、直播、玩游戏,生活轨迹与大多数人期望的截然不同,也因此招来不少议论,有人说他是寄生虫,浪费了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有人说他是懒汉,啃老不求上进;还有人说他是失败者,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面对这些评价,浙大洒脱哥不以为然,这些年他靠着写小说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给父母生活费,哪怕外人都说他是寄生虫,但只要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就足够了。

提到烟草公司的工作,朱先生坦言与预期大相径庭。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以为"钱多事少离家近,上班摸鱼写小说"。现实却是工作繁重,内容与个人兴趣不符。

他不抽烟不喝酒,却要品鉴香烟,参加酒桌应酬;想写小说,却无法在办公室安心创作;渴望得到认可,却因能力不足找不到存在感。最令他失望的是,工资并没有想象中高,三年下来,他看不到上升的空间。

回到老家后,朱先生的生活节奏完全改变。他不再需要早起,不再需要穿西装打领带,不再需要应付不感兴趣的工作内容。他可以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作品,靠写作和直播维持生计。

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一点需求

虽然收入不稳定,有时一个月只有几百元,但在农村生活成本低,他感到很满足。朱先生形容自己是"低配版陶渊明",只想要三斗米,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三斗米代表小富即安,有吃有喝,知足常乐;五斗米则意味着不停地逼自己,为了更高的收入牺牲自由和快乐。

浙大硕士放弃外人眼中的铁饭碗,选择自由生活,浙大潇洒哥的故事虽然已经度过了最期待的反转环节,但时至今日,在这个“编制热”的时代,却有了别样的警醒和教育意义。

有同样不喜欢体制内工作环境、却为了满足父母期待硬着头皮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直言:“潇洒哥的故事虽然不能复刻,但他在烟草局的真实感受,就是普通人进入烟草最真实的结局。”

朱先生内向、喜爱自由、痴迷文学,难以适应烟草公司规范化、社交化、竞争性的工作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大学生怀揣着对梦想和自由的向往,却碍于种种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把自己塞进一个不合适的模具当中呢?

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常常被薪资、品牌、稳定性等表面因素吸引,忽视了工作与自身性格、价值观的匹配度。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类型的工作。

内向的人可能更适合独立工作,不擅长频繁社交;创意型人格难以忍受高度规范化的工作环境;追求自由的人会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下感到窒息。

浙大潇洒哥走过的“弯路”也在提醒着同学们——在选择工作时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避免因盲目追求表面光鲜而忽视内在契合度。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琳琳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