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剑-100与东风-26生在同一时代,说明我军当时在研制具备“反介入”能力的远程导弹时,准备了两种“高低”不同的科研技术路线,以东风-26项目为主,长剑-100项目为辅,从而达到“双保险”效果。从经济效益上讲,同时投资两款不同性质的导弹,显然失去了性价比优势,
话题接上篇《当美军“敏捷战斗部署”遇到长剑-100——看第二岛链上的博弈》。
长剑-100与东风-26生在同一时代,说明我军当时在研制具备“反介入”能力的远程导弹时,准备了两种“高低”不同的科研技术路线,以东风-26项目为主,长剑-100项目为辅,从而达到“双保险”效果。从经济效益上讲,同时投资两款不同性质的导弹,显然失去了性价比优势,但也起到了“兜底”作用,长剑-100很可能作为替补队员,目的是为了应对东风-26在研发过程中可能遭遇到技术瓶颈而出现延误情况,只要有一种研制成功,我军手中就有了一款远程“反介入”的利器。
东风-26是我国在东风-21D第一代反舰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第二代反舰弹道导弹,射程更远,速度更快,打击能力更强,技术风险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能否顺利研制成功,谁也不敢肯定。东风-21D/26是世界上唯二的反舰弹道导弹,就连导弹技术一流的美俄都望尘莫及,其中难度最大的“黑障”通信、精确制导及末端机动变轨等技术,美俄至今都未能攻克。东风-26最大射程高达5000千米,最大速度高达20马赫,可携带重达1.8吨的常规或核弹头,综合作战性能比长剑-100要高得多。
长剑-100走的是“低”技术路线,这个“低”仅是在国内相对东风-26比较而言的,从其4倍声速、4万米巡航高度及4000千米极限射程的“3个4”性能指标上即可看出,研制难度并不比东风-26小多少,其作战性能即使在当下仍然傲视群雄,稳坐全球巡航导弹领域的“头把交椅”。该导弹与东风-26射程相近,对付的目标也基本相同,均是我国在21世纪后研制的“航母杀手”。东风-26与东风-21D一样,走的比较激进的具有一定机动变轨能力的“反舰弹道导弹”技术路线,而长剑-100走的是相对保守的“超声速巡航导弹”路线,在应对海上“宙斯盾”SM-2/3/6、陆上“宙斯盾”SM-3 Block2A、“爱国者”PAC-3MSE及“萨德”THAAD反导系统时,能够发挥出两种弹道不同的突防效果,有效提升突防概率。
但奈何我国导弹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实在太快,如同追风逐电。无论是弹道导弹、防空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还是高超音速导弹,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已经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尤其是以东风-21D/26反舰弹道导弹、东风-17/27及鹰击-21/空地-21高超声速导弹为代表的新质作战力量的快速崛起,在全球抢尽了风头。这些导弹末端攻击速度高达10-20马赫。几乎没有任何防御系统可以拦截,战斗部冲击动能造成的超强破坏力,足以摧毁包括加固机堡、地下指挥所、油/弹库及核动力航母在内的所有坚固目标。长剑-100既可以像攻陆型东风-26那样,打击第二岛链内的机场、港口、导弹/雷达阵地、弹药/油料库、通讯/指挥中心等陆上关键目标。又可以像反舰型东风-26那样,打击第二岛链内正在航行的航母战斗群、远征打击群及驱护舰编队等海上重要目标。
两种类型的导弹全都研制成功,同时装备部队,互为备份,但也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目前在我军导弹火力中的定位,长剑-100只能排在东风-26之后,担任打击第二岛链的配角火力任务。如果我军手上仅有东风-26一款导弹能打击关岛,那么西太美军就可以集中资源强化关岛反弹道导弹的能力建设,美军确实也是这么做的,面积仅549平方千米的关岛,愣是集中了PAC-3MSE、THAAD及SM-3 BlockⅡA三大类型10多套反导系统,足见五角大楼对关岛防御的重视程度。
美军之前考虑的威胁主要是来自天顶方向的弹道导弹,但现在突然发现长剑-100超声速巡航导弹也能打到关岛,而且具备高达4马赫的突防速度,这就逼着美军重新评估关岛的反导能力,以应对弹道与巡航两种不同攻击模式的威胁,包括海上航母战斗群与远征打击群,都得重新评估反导能力。对付亚声速巡航导弹,美军根本不放在眼里,F-15/16多用途战斗机、F/A-18E/F舰载战斗机及F-22/35隐身战斗机,在E-3C“望楼”预警机或E-2D舰载预警机的引导下,发射AIM-9/120空空导弹,即可轻松摧毁包括我军长剑-10/10A在内的世界上几乎所有亚声速巡航导弹。美海军舰艇上的RIM-116“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及“密集阵”近防炮系统也可轻松拦截亚声速目标。但长剑-100远航程、高速度、强突防能力,不是空中战机与海上近防系统能够轻易拦截的,美军必须投入重金扩建陆、海基反导体系。这不仅仅是“大出血”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科技水平的提升程度,就算资金与技术问题全都解决了,等到美军扩建工作完成后,说不定我军性能更加强悍的远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又出现了,美军只能长期堵漏,疲于奔命。
PAC-3MSE、THAAD及SM-3 BlockⅡA系统,可以组成高低多层对空拦截火力网,反导能力在全世界处于顶尖位置,但要拦截末端机动变轨的东风-21D/26,多少有点力不从心,而在面对东风-17、鹰击-21/空地-21等高超声速导弹攻击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PAC-3MSE反导系统,使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与增程型弹体结构,大幅增加了导弹的射程、射高与机动灵活性,采用直接碰撞的动能战斗部,末端拦截范围40-60千米,可防御最大射程3000千米以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攻击。
THAAD反导系统,能够在大气层内外拦截来袭导弹,理论上能够拦截最大射程3500千米、高度150千米内的传统弹道导弹,是美军最“金贵”的战略武器之一,目前美军手里也仅有7套,作为“世界警察”,早已捉襟见肘。前不久,美军将1套THAAD系统抽调至以色列,以应对伊朗与胡塞武装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引起美军内部强烈反弹,多名高级将领公开表示,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将会严重影响美军在中美竞争中的硬实力。俄罗斯“榛树”导弹打到乌克兰后,泽连斯基随即公开向美索要THAAD系统,结果被五角大楼一口回绝。
SM-3 BlockⅡA反导系统,弹体直径0.533米, 翼展0.157米,作战范围2500千米,最大射高500千米,最大速度13.2马赫。采用GPS/INS/半主动雷达复合制导模式,主要拦截射程为1000-5500千米的弹道导弹,也具备有限的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击落高度在100-300千米之间的低轨道卫星。
长剑-100属于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轨迹与弹道导弹明显不同,这就给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拦截对象的美军反导系统构成了重大挑战。事实上在长剑-100刚开始研制时,美国导弹防御体系还存在明显漏洞,当时SM-3与THAAD拦截高度都在40千米以上。SM-2/6作为末端反导核心,拦截高度又都在30千米以下,而长剑-100巡航高度30-40千米,恰巧处于SM-3/THAAD与SM-2/6的拦截空白区。只有PAC-3MSE理论上具备拦截能力,但究竟能不能拦下速度接近5马赫的长剑-100还难以预料,目前美军也只有数量极少的SM-3 BlockⅡA/B有能力应对。当然,长剑-100的加入,虽不至于让PAC-3MSE、THAAD与SM-3 BlockⅡA抓瞎,但至少能让其手忙脚乱,特别是在与东风-26及机载鹰击-21/空地-21联合发起饱和攻击的情况下。
东风-26的出现,让长剑-100“黯然失色”,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剑-100从此失去了用武之地,东风-26重点突击第二岛链强防御目标,而长剑-100主要打击第二岛链弱防御目标。其展板曝光,或许表明我国射程远超鹰击-21的新一代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即将或已经问世,长剑-100被逐步“边缘化”是其必然宿命,如此世界一流的高科技装备,对其他国家而言可能还在苦苦求索,而我国却在准备下一场科技盛宴了。
全文完。
作者/马立华
来源:我的心事你不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