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控糖,平稳致胜 | ADA新证:CGM全景指标验证IcoSema强效平稳控糖优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20:11 1

摘要:在2型糖尿病(T2DM)的管理和治疗中,常因治疗方案复杂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理想,进一步加剧血糖波动。IcoSema作为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的联合制剂,通过覆盖T2DM多重发病机制,在保证安全的

在2型糖尿病(T2DM)的管理和治疗中,常因治疗方案复杂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理想,进一步加剧血糖波动。IcoSema作为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的联合制剂,通过覆盖T2DM多重发病机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强效降糖,其每周仅需注射一次的设计显著简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目前,IcoSema的IIIa期临床研究COMBINE 1-3已充分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在2025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 COMBINE 1和3研究的最新事后分析结果首次揭晓,基于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核心指标,进一步证实IcoSema在强效平稳控糖的同时,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再次凸显其“简便、有效、安全”的综合优势。

基于此,本文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从临床需求、创新设计到循证证据,剖析IcoSema在T2DM治疗中的潜力。

专家简历

李焱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7~9届委员、肥胖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1~4届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第1届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用药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物试验及指导意见评审专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医学前沿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药品评价》《国际糖尿病》编委

洞见未竟之需

IcoSema联合降糖、简化治疗

T2DM发病机制复杂,单一药物治疗仅覆盖部分T2DM病理机制,因此联合治疗成为优化管理的关键策略[1]。其中,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RA通过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和GLP-1受体,实现作用机制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兼顾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降糖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同时降低体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2]。基于多项循证证据,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已得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和2025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2,3]随着周制剂的问世,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与GLP-1RA周制剂的联合创新成为糖尿病领域的重要研发方向。IcoSema创新性地将依柯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与司美格鲁肽(GLP-1RA周制剂)合二为一,一周仅需注射一次,1剂量单位IcoSema包含1U依柯胰岛素和0.0029mg司美格鲁肽(图1)[4-6]。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按每日注射4次计算)比较,IcoSema将年注射次数从1460次锐减至52次,显著降低注射负担,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6]。

图1. IcoSema:依柯胰岛素与司美格鲁肽的联合制剂

目前,IcoSema的IIIa期COMBINE 1-3研究已全部完成并发表,证实在基础胰岛素或GLP-1RA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IcoSema的降糖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优于其单组分(依柯胰岛素或司美格鲁肽),且不劣于基础-餐时方案(甘精胰岛素U100+门冬胰岛素)[4-6]。此外,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IcoSema的IIIb期COMBINE 4研究也已顺利完成。

ADA循证再进阶

CGM解码IcoSema平稳控糖硬实力

2025ADA年会公布的COMBINE 1和 3研究的最新事后分析,进一步以葡萄糖严格目标范围内时间(TiTR)、CGM三重复合达标率、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变异系数(CV)及餐后血糖(PPG)等多维评估指标,系统证实IcoSema强效、平稳且安全控糖的优势。

01

以稳致胜:CGM多维指标勾勒IcoSema“稳糖”画像

TiTR70-140mg/dL是近年来学界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型血糖评估指标,《CGM在临床试验中标准化使用和报告的国际共识》首次将TiTR推荐为一种新的血糖控制指标,即每天血糖处于70-140 mg/dL(3.9-7.8mmol/L)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9]。与TIR70-180mg/dL相比,这是一个更严格的目标范围,更能代表健康个体的正常血糖水平[10]。TIR数值较高,意味着不会频繁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11]。COMBINE 1和COMBINE 3研究事后分析结果显示,第48-52周,IcoSema组TiTR70-140mg/dL达48.6%,显著优于依柯胰岛素组37.3%(pp=0.8912)(图2)[7]。

图2. COMBINE 1和3研究的CGM核心指标

第48-52周,IcoSema组达到CGM三重复合终点即TIR70–180mg/dL>70%、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180mg/dL))<4%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依柯胰岛素组及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图3),进一步反映了IcoSema在控糖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双重优势[7]。

图3. COMBINE 1和3研究的CGM三重复合终点达标率

OR 比值比;CI 置信区间

COMBINE 1和COMBINE 3研究中各治疗组的血糖变异系数CV均达到国际推荐目标范围36%以内(COMBINE 1研究中,IcoSema组27.15%, 依柯胰岛素组31.96%; COMBINE 3研究中,IcoSema组27.18%, 基础-餐时胰岛素组31.25%)[7]。

IcoSema组总体低血糖事件平均持续时间(CGM传感器监测到葡萄糖水平[7]。

上述事后分析结果表明,与每周一次的依柯胰岛素以及每日的基础-餐时胰岛素相比,IcoSema治疗在基于CGM的血糖结局方面表现更优或相当,同时CGM衍生的总体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数值上更低[7]。

02

餐后破局:IcoSema有效控制PPG,助力HbA1cTIR双达标COMBINE 1和3研究验证了IcoSema 在降低HbA1c方面显著优于依柯胰岛素,非劣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4,6]。ADA指南明确指出,当患者餐前血糖达标而HbA1c仍未达标时,则应将影响总体HbA1c的关键因素PPG作为管理重点[3]。COMBINE系列研究在第48–52周,通过盲法连续血糖监测(Dexcom G6)收集了相关血糖数据。2025 ADA公布的另一项事后分析,采用基于模型估算的膳食摄入量算法(GRID算法)从CGM数据中识别进餐事件并估算开始进餐的时间,进而确定PPG水平,评估IcoSema相较对照治疗方案是否具有餐后血糖的获益[8]事后分析结果显示:第48-52周,相较于依柯胰岛素,IcoSema能显著改善PPG,表现为PPG峰值增幅和餐后90min血糖增幅显著更低(p<0.0001),且恢复至正常血糖的时间显著更短(p<0.0001)(表1),在CGM衍生的PPG曲线中,IcoSema组PPG水平更低(图4);相较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IcoSema组在上述CGM衍生的PPG指标方面与基础-餐时胰岛素组相似,改善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表1,图4)[8]。

表1. 基于CGM衍生的餐后血糖指标

ETD 估计治疗差异;CI 置信区间;p value,p

图4. 基于CGM数据估计的进餐开始后的PPG曲线图

上述事后分析结果表明,IcoSema对PPG的控制显著优于基础胰岛素周制剂;研究者指出,正是这一优势使得COMBINE 1研究中IcoSema同时实现HbA1c和TIR更优;同时,IcoSema的PPG水平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相似,但每周仅注射一次,减少注射次数[8]。

结语

IcoSema的临床价值远非降糖药物的迭代升级,更是糖尿病管理范式的革新。它首次将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与GLP-1RA周制剂合二为一,覆盖T2DM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协同发挥降糖作用;每周仅需注射一次,简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2025 ADA公布的系列事后分析以多维度、更充分的循证证据证实,IcoSema可实现更平稳的血糖控制和更少的血糖波动。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循证证据的积累,IcoSema有望重塑T2DM治疗新格局,为患者带来更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Ahmad E, et al. Lancet. 2022; 400(10365):1803-182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 16-139.

[3] ADA. Diabetes Care. 2025; 48(Suppl.1): S1-S336.

[4] Mathieu C,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13(7): 568-579. COMBINE 1

[5] Lingvay I, et al. Diabetologia. 2025; 68(4): 739-751. COMBINE 2

[6] Billings L,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13(7): 556-567. COMBINE 3

[7] Concetta Irace, et al. Poster 830.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85th Scientific Sessions, June 20-23, 2025, Chicago, IL, USA.

[8] Christophe De Block, et al. Poster 81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85th Scientific Sessions, June 20-23, 2025, Chicago, IL, USA.

[9] Battelino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3; 11(1): 42-57.

[10] Zhang Z,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5; 27(2):450-456.

[11]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专家组.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4(6): 430-445.

审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李焱教授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天之涯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