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病历:第3例|2012年北京卷说明文——诊断:一字未宜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9:56 1

摘要:今天接着说2012年的说明文,并不是可着这一只羊薅羊毛,只是因为写到这篇文章了,所以,干脆把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拿出来说一说,未来会随机安排不同年份的中考题来谈。

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5年第六十一期(总第933期)

关于该系列文章的由来,可以参看下面两篇文章。

中考语文命题病历:第1例|2012年北京卷说明文——诊断:事实错误

中考语文命题病历:第2例|2012年北京卷说明文——诊断:表达粗疏

今天接着说2012年的说明文,并不是可着这一只羊薅羊毛,只是因为写到这篇文章了,所以,干脆把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拿出来说一说,未来会随机安排不同年份的中考题来谈。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4分)

【材料】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这是当年说明文试题后面的链接材料。我们看这一段中的第二句:

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

这句话想说明什么呢?想说明的应该是早期防弹衣不好,又重又硬,“重”和“硬”是早期防弹衣的劣势。既然如此,就应该突出强调这一劣势,可是“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这句话只是一个关于防弹衣重量多少的事实描述,并不带有情感倾向。如果把“有”换成“达”,是不是就更好一些呢?是不是就更能突出“重”这一劣势呢?

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其重量一般达十几公斤

换了一个字,情感色彩就有了,能够让读者感觉到这个防弹衣确实太重了。

当然,并不一定只有这一种修改方式。比如,如果在这句后面加上“之重”两个字,也可以把“太重”这一缺点突出出来,修改为“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之重”。

我们再看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

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链接材料中的这句话,印证了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到的问题。文章中说:“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这句话既不符合事实,又与链接材料中的这个表述相冲突。在模仿蛛丝特性制造人工纤维这方面,科学家并不是一无所获,还是取得了相当程度突破的。

从这段话看,这个性能较好的防弹衣和早期防弹衣是有区别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硬、防护性能弱的问题,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应该突出两者的区别。可以考虑修改成下面这样:

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新型)防弹衣。

增加了“新型”一词,作为修饰限制,就和早期防弹衣非常明确地区别开来了。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言表达应该字斟句酌,不能马马虎虎。不管是考试也好,还是日常也好,都要培养学生这一态度,训练学生这一能力。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古文观止》的在线公益课已经讲到第五十四讲,每一讲都有直播回放。就在视频号“水寒说语文”的“直播回放”这个栏目就可以看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双减”模式下,父母想明白这些事,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来源:水寒说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