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体会(1)•什么是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8:34 2

摘要:例如,大自然是生命万物之源,保护自然就是有德,破坏自然就是缺德。人类天生就有着强大的生命修复功能,珍惜呵护这个功能就是有德,伤害破坏丢弃这个功能就是缺德。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谜一般的语言;

老子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老子究竟想要说什么呢 ?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按照河上公的解释;“孔,有大、甚之意”。

这句话是说,有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唯服从于道。或者说,遵循道才是大德盛德人之所行。

显然,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德,不是所谓的仁义,也不是世界各地表现出来的各种价值规范。

衡量有德还是缺德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遵循自然之道。

例如,大自然是生命万物之源,保护自然就是有德,破坏自然就是缺德。人类天生就有着强大的生命修复功能,珍惜呵护这个功能就是有德,伤害破坏丢弃这个功能就是缺德。

姑且以我的理解,先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语:

“道,只能在恍惚中看到,只能在恍惚中感受到。在神智陶醉于朦胧状态的过程中,好像能看到什么,不久似乎又感觉到了什么。从这深不可测的境界中,精气在喷涌而出。感觉到这个精气涌动的十分真实,并以生命的信息传播出来。”

这段话是说,从古至今,万物开始生成的时候,均受到“道”的精气滋养,有了这个精气,万物才能发展变化。而河上公先生把这第二十一章的名称定为“虚无”,这就是说,这个道虽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是,这个“道”确可以从“虚无”中能够感知到它。

为了解释这个“道”并与河上公先生的“虚无”对接,到了东汉末年的《参同契》才有了“寂静虚无”和“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的说法。

综合以上,从修身角度讲,“道”就是能够使后天返回先天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古人称之为“先天一炁”,有了这种功能就能使先天元精元气元神被盘活,进而返回先天健康之状态,而要获取这种养生之道,得到这种功能,就只能通过打坐进到“寂静虚无”状态,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另外,那一大段犹如咒语或天书的话,以我的理解,那是老子先生在进入到“寂静虚无”打坐状态后,对提“道为何物 ?”时的回答。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章•知难”中说到;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意思是:“我说的事非常容易懂,也容易实行。但是,天下谁都不了解它,谁都不去实行它。”

在这里,我们听出了老子作为一个孤独的修道者的内心是十分寂寞和失落的。

老子圣贤不必失落和寂寞,《中国气功四大典籍》已经把中国气功做了认真的传承,典籍中对先天元精元气元神的论述,诠释了“道”的存在,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一定会按照“道法自然”的原则,将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惠及百姓大家。

来源:排空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