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田老师被处分引热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3:31 1

摘要:济南某中学教师因体罚学生被记过处分、调离岗位,这件事不该只看作是个别案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部分教育者对“严格”的误解——把控制当作管理,把打压当作激励,把孩子的尊严踩在脚下还自诩“为你好”。

一个老师,究竟该用什么方式去“管”学生?当体罚、羞辱、言语威胁成为教育手段时,我们是不是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心? 济南某中学教师因体罚学生被记过处分、调离岗位,这件事不该只看作是个别案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部分教育者对“严格”的误解——把控制当作管理,把打压当作激励,把孩子的尊严踩在脚下还自诩“为你好”。 孩子刚开学五天就被贴上“学习不好”的标签;座位被反复扔掉,被迫当众爬着捡;因为个子矮就被安排在最后一排;作业写得不够工整,就撂下一句“再这样就别来上学了”。这些行为早已超出教育范畴,成了权力的滥用。 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但“严”不等于冷酷无情,“教”更不该掺杂羞辱与恐吓。真正的教育,是唤醒,不是压制;是引导,不是驯服。就像《我的老师》里的蔡芸芝先生,她也会用教鞭,可那轻轻落下的动作里没有愤怒,只有温度。她懂孩子的心,护他们的自尊,在细微处播种爱与信任。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的行为改变从来不是靠恐惧驱动的,而是源于归属感和被尊重的体验。一个当众被羞辱的孩子,不会因此奋发图强,只会学会逃避、伪装甚至仇恨。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心灵点亮心灵。我们需要的不是震慑学生的“权威”,而是能蹲下来倾听、站得起身示范的引路人。 试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连基本尊严都保不住,他还能相信谁?又该如何相信这个世界值得温柔以待?

来源:湖北电视台-教育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