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症管理到靶向获益:最新研究亮相ESC2025,推动HCM治疗模式升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9:17 1

摘要: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上,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治疗进展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转自:医学界

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上,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治疗进展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为帮助临床医生深入理解本次ESC年会上HCM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日常诊疗策略,医学界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成教授,分享会议期间发布的最新HCM治疗突破,助力前沿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最终改善HCM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Q1:在ESC 2025会议上,HCM的治疗进展备受关注。那么,本次会议围绕HCM的治疗,都有哪些新突破、新方案或新证据?

陈玉成教授:

HCM是心肌病领域的一个代表性疾病,在本次ESC大会上,其治疗进展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之一。本次会议围绕HCM治疗的突破主要聚焦于药物与器械两大核心领域,其中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相关研究无疑是全场关注的焦点。会上不仅公布了针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HCM)的Mavacamten治疗新结果,还发布了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Aficamten临床研究数据,同时,国内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也首次在此类国际大会上披露了初步研究成果,展现了本土创新药物的潜力。此外,HCM器械治疗领域也有新的进展得以呈现,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思路。

总体而言,当前HCM治疗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次ESC年会公布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有望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为HCM诊疗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Q2:结合本次会议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此前所公布的数据,您认为当前oHCM的一线治疗策略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陈玉成教授:

根据现有临床指南,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及丙吡胺仍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一线治疗方案[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这类传统治疗手段的应答率与有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次会上公布的MAPLE-HCM研究,通过将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Aficamten与β受体阻滞剂开展随机对照比较,得出了具有突破性的结论:单用β受体阻滞剂对oHCM几乎无治疗效果,而单用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Aficamten则能显著发挥治疗作用。

该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oHCM治疗中的核心价值,更关键的是打破了以往“需待传统一线治疗无效后,再联合或换用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的临床思路,为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单药治疗跃升为oHCM一线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未来,此类药物极有可能成为oHCM的一线治疗方案,在oHCM的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Q3:对于nHCM的治疗,您认为目前面临哪些临床困境?新型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药物的发展,为nHCM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哪些新的解决思路?

陈玉成教授:

当前学界对nHCM的治疗高度关注,且对比oHCM的治疗进展可发现显著差异:在oHCM治疗中,Mavacamten与Aficamten两款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已取得突破性疗效,但nHCM的治疗仍处于待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阶段,这是当前nHCM治疗面临的核心困境之一。

从疾病本身来看,nHCM作为HCM中重要且复杂的亚型,患者虽无明显的心腔内或流出道梗阻,但多存在心衰风险,且常伴随运动耐量下降,如何为这类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nHCM治疗面临的重要临床挑战。

本次ESC大会公布的ODYSSEY-HCM研究,为nHCM治疗与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关键参考。该研究评估了Mavacamten对比安慰剂治疗有症状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为II-III级的nHCM成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总体主要终点未达到阳性,但研究中次要终点(如六分钟步行距离、运动耐量)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2]。

在我个人看来,这一结果其实并未否定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nHCM中的潜在价值,反而为nHC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目前nHCM仅依据超声检查中“有无流出道梗阻”划分,但此类疾病事实上包含了多个细分亚型,后续需通过精准特征分析,筛选出可能从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进一步探索这类药物在nHC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延伸阅读1:ACACIA-HCM研究概览

据悉,Aficamten治疗症状性nHCM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ACACIA-HCM研究正在进行中,此次试验聚焦症状性nHCM患者群体,以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得分和峰值摄氧量(pVO2)从基线到第36周的变化为主要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亚最大运动能力(Ve/VCO2)从基线到第36周的变化、NYHA功能分级改善≥1级的患者比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期待该研究结果能取得积极成果,以进一步优化nHCM的治疗。

Q4:作为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Aficamten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持续引发关注。在本次盛会上,围绕Aficamten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都有哪些关键成果得以分享?

陈玉成教授:

Aficamten作为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其临床研究进展持续引发关注。此前,该药物在临床研究阶段已开展了一系列设计严谨的试验,涵盖I期、II期及III期研究。在本次ESC大会上,前文已提到,关于该药物最受关注的当属MAPLE-HCM研究。该研究从多维度评估了Aficamten的疗效,从研究结果来看,Aficamten在oHCM患者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结果,以及本次会上围绕该药物的其他研究成果,为Aficamten未来应用于临床、让更多oHCM患者获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延伸阅读2:MAPLE-HCM研究[3]概览

MAPLE-HCM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头对头、双模拟的Ⅲ期临床研究,在全球71个中心筛选出175例症状性oHCM患者,1:1随机分配至Aficamten组或美托洛尔组,治疗周期为24周。主要终点为24周时,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pVO2变化。安全性终点包括由核心实验室判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较基线平均增加了1.1ml/(kg·min),美托洛尔组的pVO2较基线平均降低了1.2ml/(kg·min),两组间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为2.3ml/(kg·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

延伸阅读3:ESC 2025 Aficamten其他重要研究概览

1)REDWOOD-HCM、SEQUOIA-HCM和FOREST-HCM研究中房颤发生率相关研究[4]:该研究发表于Late-Breaking Science专场。研究纳入173名oHCM患者,他们参与了REDWOOD-HCM或SEQUOIA-HCM研究,并在开放标签延长研究FOREST-HCM研究中接受了≥48周的Aficamten治疗。数据显示,在接受Aficamten治疗的oHCM患者中,房颤年发病率仅为1.5%,与HCM患者预测模型的预期发病率一致。在开放标签延长期使用Aficamten与新的房颤发生率低相关,提示临床,对于oHCM和房颤病史的患者而言,Aficamte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FOREST-HCM研究[5]:这是一项II/III期开放标签延长研究,旨在评估Aficamten在症状性oHCM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及疗效持续性。研究共纳入296例oHCM患者,平均随访62周。研究发现,Aficamten治疗后12周内,无论是静息LVOTG还是Valsalva动作诱发的LVOTG均迅速下降,并在后续长期随访中维持稳定。绝大多数患者Valsalva动作诱发的LVOTG长期稳定在30mmHg以下,达到血流动力学应答。另外,平均LVEF在治疗过程中仅有轻微下降,平均变化不超过5%,且无任何一例LVEF低于40%,保持在安全范围。提示经Aficamten治疗的oHCM患者,血流动力学在治疗过程中得到长期稳定的改善。同时,Aficamten治疗组NT-proBNP水平在治疗早期即明显下降,12周时即下降532.0pg/mL,后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且12周时高敏肌钙蛋白I浓度也下降3.4ng/L,提示心肌负荷改善。患者主观症状也有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总之,Aficamten长期治疗可为症状性oHCM患者带来早期、显著且持久的LVOTG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Q5:在当前已有的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中,Aficamten作为新一代药物,在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等方面,是否具备区别于同类药物的独特优势?具体有何独特之处?

陈玉成教授:

Aficamten与Mavacamten同属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二者由同一研究团队开发,作用原理大体相似,但在药物设计、作用靶点及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让Aficamten具备了区别于同类药物的独特优势。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相比Mavacamten,Aficamten的半衰期更短,可在2周内达到稳定浓度,治疗窗相对更宽[1]。从安全性与用药灵活性来看,Aficamten的优势更为显著: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停药时的LVEF阈值可下调至40%,即LVEF值在40%以上的患者均可使用;而Mavacamten对LVEF值要求更高,当患者LVEF值低于50%时便需减量甚至停药。理论上来讲,Aficamten临床使用便捷性更高,同时安全性也可能更优。

需要指出的是,Aficamten与Mavacamten对oHCM均具有显著疗效;本次ESC大会也披露了Mavacamten的真实世界安全性数据,证实其总体安全性良好。不过,不同药物各有特点,目前仍需等待Aficamten在临床广泛应用后,通过真实世界实践进一步观察其与Mavacamten的具体差异。从临床医生视角来看,我们期待这类更高效、更安全的药物能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作用,为oHCM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结语

在本次会议上,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Aficamten凭借扎实的循证数据、独特的药物优势,为HCM诊疗带来了突破性价值。可以说,Aficamten不仅有望重构oHCM的一线治疗策略,更以“高效、安全、便捷”的特性为HCM精准治疗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随着其真实世界应用的普及与本土研究的深入,必将为更多HCM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推动HCM诊疗从传统对症管理向精准靶向治疗时代迈进。

专家简介

陈玉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心脏内科主任,内科(内科学系)主任,心血管影像及靶向治疗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领军人才

主要擅长疑难及罕见心脏疾病诊治,心血管疾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和研究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

牵头和参与撰写专家共识/指南4部、教材撰写2部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学术任职: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

中国医促会心脏磁共振学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罕见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1-33. [2]Desai, M. Y, et al.Mavacamten in Symptomatic 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3(1), 1-12. [3]Aficamten or Metoprolol Monotherapy for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Published August 30, 2025. [4]Low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HCM Treated with Aficamten: An Analysis from the REDWOODHCM, SEQUOIA-HCM and FOREST-HCM Trials, Heart Rhythm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16/ j.hrthm.2025.08.031.[5]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ficamte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results from FOREST-HCM.ESC 2025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