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是而立之年、家住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杨厂村的张凤胜一直靠四处打零工为生,务工岗位和收入很不稳定。他的命运从学了“邹城炒笨鸡”这“一招鲜”而改变。“我有了这手艺,再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工资也跟着涨,俺现在也是有着每月5000元固定收入的工人了,这都是我们区政府职
职业技能培训中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李旭岩 王洪玮 宋安琳 济宁报道
已是而立之年、家住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杨厂村的张凤胜一直靠四处打零工为生,务工岗位和收入很不稳定。他的命运从学了“邹城炒笨鸡”这“一招鲜”而改变。“我有了这手艺,再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工资也跟着涨,俺现在也是有着每月5000元固定收入的工人了,这都是我们区政府职业技能培训给的出路。”9月22日,张风胜告诉记者。
“给待业者一块‘金砖’不如教给吃遍天的‘一招鲜’,以精准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劳动者就业创业赋能,将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这是我们‘稳就业’举措之一。”兖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园园表示。
职业技能培训能否“适销对路”,关键在于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兖州区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选对入口,打通“核心产业与潜力工种”的任督二脉。以“稳”为基,赋能核心产业,立足造纸、橡胶轮胎等制造产业的本底,持续强化与这些核心产业配套的传统工种培训,开设了造纸工、金属热处理工等特色专业技能培训。同时,紧盯社会民生领域的市场刚需,常态化开展保安、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等工种的培训,既满足了城市服务需求,也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以“进”为策,挖掘潜力工种,基于直播电商、快递速送等新业态新就业的发展导向,兖州区及时深挖并备案了一大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兴与特色工种。从飘香四溢的“邹城炒笨鸡”特色餐饮,到俯瞰城际的“无人机”驾驶与应用,再到风靡网络的“电子商务师”,这些培训项目补足了传统产业工种后劲乏力的隐患,也及时为求职者拓宽了就业赛道。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8期,累计培训学员2038人次,为稳就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兖州区培训主体实现“多点开花”的同时,不断激活参培人员动能,助力学员“学有所成”。今年,兖州区新增备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家,不断增强全区培训产能,截至目前,由机构开展各类培训班期21个,惠及人数882人。对于地方特色手造、无人机操作等受众广、限制低的工种,兖州区打破常规采取“镇街机构直接对接”的模式,由各镇(街)负责摸排辖区内有意愿的未就业人员,统一推荐、筛选学员。“这种方式不仅精准触达了最需要培训的群体,还通过集中组织,实现了培训服务的‘一条龙’保障。免费接送、免费午餐、‘教’‘管’分离、专人对接,既减轻了学员的参培负担和后顾之忧,也提高了培训效益。”兖州区就业培训科科长储庆号表示。
为避免群众“找不到门、看不懂政策”,兖州区人社局整理并编写了《兖州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明白纸》,将备案培训机构、培训工种、报名方式以及报名条件等内容逐一列明,并通过社区宣传、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广泛传播,为群众提供了清晰明了的“行动指南”。同时,为提高培训质量,兖州区对培训课程大纲、师资配备等进行严格筛查,并采用“线上监控抽查+线下实地检查+课程随机旁听”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督导,确保课时足、内容实、效果好,课程结束后,所有学员必须通过第三方平台或机构的严格考核,才能获得相应证书。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精准‘滴灌式’职业技能培训办法,提升待业者就业创业真本领,手中有了‘一招鲜’,稳就业的目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张园园说。
来源:烟聊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