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60天减40斤”“吃完少15斤”?减肥科技新品让人眼花缭乱,如何辨识真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10:04 1

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挑战60天减40斤”“吃完少15斤”“脂肪炸弹燃脂膏”……我们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各种所谓的瘦身减脂神器,从标题到文案看起来都很有诱惑力。一些电商平台上,各种瘦身保健品看起来也销量不低。这些所谓的减肥科技新品让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挑战60天减40斤”“吃完少15斤”“脂肪炸弹燃脂膏”……我们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各种所谓的瘦身减脂神器,从标题到文案看起来都很有诱惑力。一些电商平台上,各种瘦身保健品看起来也销量不低。这些所谓的减肥科技新品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该如何辨识真假?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输入“瘦身”“减脂”等关键词,检索出大量经验分享帖子或所谓的减肥科技新品,网帖留言中还会有人分享成功案例。这些都是真的吗?

广东中山的代先生(化名)在黑猫投诉上反映,今年3月,他的妻子曾在某平台刷到一个中药减肥视频,之后一步步掉入话术陷阱,买了2万多元的减肥套餐。

代先生说:“她刷到中医药减肥的短视频,就在底下评论,她要这个方子,有人就私信她,加了微信给她推荐方案。368块钱可以帮她减肥,达到理想的体重,我爱人交了钱用了几天时间,对方就说你之前是控糖,我们减肥首先要调理你的体质,又交钱交了3800,过了几天没有什么效果。”

从368元到3800元,两次花钱都不见效果。此时,代先生的妻子仍不甘心,又被对方的话术诱惑,又交了17000元,结果8天时间也只瘦了2斤。

代先生说:“这次又说你要分解脂肪,又要交钱,交17000元,结果8天时间瘦了2斤,这2斤还是天天五六次厕所瘦的。又打电话说,你要继续买,又要再一次分解,那就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代先生和妻子在复盘整个过程时才发现,对方寄来的瘦身产品包装上,并无留下文字类的瘦身承诺,所谓的瘦身产品就是代餐饮料。

深圳梁先生(化名)的女朋友,前不久也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瘦身短视频,掉入了消费陷阱。

梁先生说:“她就是通过一个视频,后面加了个微信,人家就给她制定瘦身方案了,就是买推销产品的一个方案,是一种保健品,一点效果都没有。他只跟我女朋友说就买这一个疗程能瘦得下来16斤,但是后面他又说你要多买一个疗程,诱导我们二次消费。”

上个月,河南郑州的乔先生(化名)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减肥燃脂瘦身产品,服用之后出现了头晕尿频等身体不适。乔先生发现,这款产品其实只是普通食品,并无瘦身奇效,要求退款。类似夸大宣传的案例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上还有很多。

前几天,北京的严先生在某平台花了5万多元买了4套塑身衣,销售人员称,该塑身衣有改善颈椎病、快速瘦身减肥的效果,但收到货后,严先生发现这些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塑身衣不仅没有所谓的功效,穿着还喘不上气,颈椎不舒服。

严先生说:“就是个美体内衣,穿上以后能有一个显瘦的效果,穿上以后就只是显瘦,没有任何别的功能。商家都是直接口头跟你说,忽悠你冲动消费,消费者手头没有任何证明这个东西是假的或说有问题的。”

目前,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瘦身减肥产品,眼花缭乱让人难以分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侯殿志表示,当下需广泛科普瘦身减脂的基本常识。

侯殿志说:“除了病理性或遗传性肥胖外,绝大多数人群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是热量摄入大于热量消耗。简单来说就是,摄入的高热量食物多,运动少;食物消化转为人体的过多能量没有通过运动完全消耗掉,这样情况下就导致白色脂肪的不断累积,进而出现超重或肥胖。任何产品都无法绕过能量守恒定律,除了药物和手术等,想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减肥,一定是饮食控制+有氧运动。”

侯殿志还表示,那些宣称 “不节食不运动也能瘦” “躺着燃烧脂肪”的产品,从减肥的本质上来看就不可能实现。

侯殿志说:“人体每周安全减脂上限约为0.5-1公斤,快速减肥(如月瘦20斤)必然伴随肌肉流失、代谢损伤或脱水风险。若有相关产品通过短时间内制造体重下降的假象,实际减的是水分而非脂肪,并且很可能涉嫌添加违规药品,引发健康风险。”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师程华尧也强调,消费者要警惕所谓“一吃就瘦”的产品。

程华尧说:“比如减肥茶、减肥果、酵素、代餐、左旋肉碱等,这些均属于保健食品类别,并非药物。警惕声称‘减肥神药’‘一吃就瘦’的减重药物,这些产品中可能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如布噻嗪、西布曲明等。”

侯殿志还表示,健康减肥的唯一正解是科学饮食:控制总热量,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如瘦肉、蔬菜)等的摄入,减少或控制精制米面、糖和其他油炸类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有氧与无氧的科学运动;保证睡眠(7-8小时)等。那么,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应该如何辨识所谓减肥科技产品的真假?

侯殿志说:“要警惕伪科学话术。比如‘量子技术’‘纳米科技’‘基因编辑’‘负卡路里’等无临床证据的术语。此外,排毒=促进排便(可能含泻药);‘阻断碳水/脂肪吸收’=可能含奥利司他(需医生指导)等。选择商品时,三无产品直接淘汰。国内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是否具备‘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或医疗器械备案。海外产品要检查FDA认证(注意:FDA不认证减肥效果,仅评估安全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