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听过霍去病 “封狼居胥” 的故事吧,这可是古代将领的最高荣耀 —— 深入草原腹地打败游牧强敌,在敌人的圣地立碑扬威。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将领,也打出过类似的硬战绩。
大家都听过霍去病 “封狼居胥” 的故事吧,这可是古代将领的最高荣耀 —— 深入草原腹地打败游牧强敌,在敌人的圣地立碑扬威。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将领,也打出过类似的硬战绩。
咱们先说说卫青,他跟霍去病是舅甥俩,不过卫青的出身可比外甥苦多了。他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亲爹不疼后妈不爱,小时候放牛砍柴,连口饱饭都难吃上。可这孩子天生有股韧劲,骑马射箭样样拔尖,后来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他才算熬出了头,进了军队。
刚开始没人瞧得起这个 “外戚骑奴”,直到公元前 129 年,匈奴来犯,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迎敌,其他三路人不是打败就是没找到敌人,唯独卫青带着一万人,长途奔袭直捣匈奴圣地龙城,还杀了七百多匈奴兵 —— 这可是汉朝对匈奴作战以来第一次大胜!从此卫青就像开了挂,公元前 127 年,他又率军从云中出发,绕到匈奴后方,一口气收复了河南地(就是现在的河套地区),把匈奴的 “粮仓” 给端了,汉武帝专门在这儿设了朔方郡,让老百姓能安心种地。
最牛的还是公元前 119 年的漠北之战,卫青跟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分头打匈奴。卫青遇到的是匈奴大单于的主力,当时刮着大风沙,天昏地暗,卫青一点不慌,下令把战车围成圈防守,再派骑兵从两边包抄,硬是把匈奴主力打垮,还追杀到赵信城,把匈奴囤积的粮草全烧了。这一战下来,匈奴远逃漠北,好几年不敢南下,卫青也被封为大司马,跟霍去病一起掌管全国军队。他一辈子打仗从无败绩,而且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连汉武帝都夸他 “有古名将之风”,最后还娶了曾经的主人平阳公主,活成了逆袭的典范。
再讲一位唐朝的战神 —— 李靖,这老爷子可是文武双全,年轻时就熟读兵书,还会写诗,隋炀帝那会儿他就当军官了,后来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帮着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这些割据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最辉煌的战绩,还是打败东突厥。
公元 629 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老是骚扰唐朝边境,还扣押唐朝使者,唐太宗李世民忍无可忍,派李靖当总指挥,带了十几万大军北伐。那时候已经是冬天,天寒地冻,突厥人以为唐军不会来,放松了警惕。李靖偏要出其不意,亲自带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连夜赶路,悄悄摸到了突厥的定襄城下。天一亮,唐军突然发起进攻,颉利可汗吓得以为唐军主力到了,带着人就跑,李靖一路追,还收降了好几万突厥兵。
颉利可汗跑到位处阴山的铁山,假装要投降,想拖延时间等春天草绿了再跑。李靖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计谋,跟副将张公瑾商量:“咱们趁他没防备,再给他来一下,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于是他又带了一万骑兵,备足二十天的干粮,顶着风雪再奔铁山。这一次更狠,唐军直接冲进颉利可汗的大帐,颉利可汗光着脚就跑,最后还是被唐军活捉了。这一战下来,东突厥彻底灭亡,唐朝的疆域一直扩展到贝加尔湖,周围的部落都来朝拜,唐太宗还被尊为 “天可汗”。
李靖这时候已经快六十了,打完仗就主动交了兵权,回家养老,平时就看看书、写写兵书,从不掺和朝堂争斗。唐太宗特别敬重他,每次有战事还会派人去他家请教,后来把他列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之一。咱们现在看的《李卫公兵法》,就是他写的,里面全是实打实的打仗经验,连后来的岳飞都学他的兵法。
接下来咱说明朝的蓝玉,他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将,还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年轻时跟着常遇春打仗,敢打敢冲,常遇春总在朱元璋面前夸他 “这小子比我还猛”。不过蓝玉真正成名,是在洪武二十年之后,那时候元朝虽然灭亡了,但还留着北元政权,在草原上跟明朝对着干,朱元璋好几次派兵打都没彻底解决。
公元 1388 年,朱元璋派蓝玉带十五万大军北伐,目标就是彻底消灭北元。蓝玉率军从大宁出发,一直往北走,走了好几个月,连北元的影子都没看着,手下的士兵都有点泄气,说 “是不是走错路了”“再走粮草就不够了”。蓝玉却很坚定:“咱们来都来了,不把北元打垮绝不回去!” 他让人侦查地形,最后听说北元的主力在捕鱼儿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附近,就下令大军隐蔽行军,每天晚上都不许生火做饭,怕被北元发现。
到了捕鱼儿海附近,正好赶上起大风沙, visibility 特别低,蓝玉抓住这个机会,下令发起总攻。北元的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根本没想到唐军(此处应为明军,修正)会摸到这儿,正在帐篷里喝酒呢,听到外面喊杀声才慌了神,带着老婆孩子就跑,连玉玺都扔了。蓝玉率军追杀,一口气杀了北元太尉蛮子,俘虏了北元的太子、嫔妃还有王公大臣三千多人,士兵七万多,还缴获了十五万多头牛羊,还有元朝传国的玉玺。这一战下来,北元的主力全被消灭,脱古思帖木儿后来被手下杀了,北元从此分裂成好几个部落,再也没法跟明朝抗衡。
不过蓝玉后来有点骄傲自满,班师回朝的时候,居然敢擅自拆了喜峰关的城门进城,朱元璋虽然表面上封他为凉国公,心里已经有点不满了。后来又有人告他谋反,朱元璋下令把他杀了,还牵连了不少人,这就是明朝有名的 “蓝玉案”。咱们客观说,蓝玉打仗确实厉害,捕鱼儿海之战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样,都是深入草原腹地的大胜,但他做人太张扬,最后落得这个下场,也挺让人可惜的。
窦宪,他是东汉时期的人,虽然是外戚(他妹妹是汉和帝的皇后),但打仗确实有一手,他的 “燕然勒功”,跟霍去病的 “封狼居胥” 齐名,都是古代将领的最高荣誉。
窦宪年轻时有点飞扬跋扈,后来因为杀了人,怕汉和帝治他的罪,就主动请求带兵北伐匈奴,想立功赎罪。那时候匈奴已经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跟汉朝交好,北匈奴还在骚扰边境。公元 89 年,汉和帝同意了窦宪的请求,派他跟副将耿秉一起,带了汉军还有南匈奴的士兵,总共三万多人,从朔方出发北伐。
窦宪率军一路往北,在稽落山(现在的蒙古国境内)遇到了北匈奴的主力。北匈奴的单于以为人多势众,没把汉军放在眼里,结果窦宪亲自带兵冲锋,汉军和南匈奴的士兵跟着一起上,把北匈奴打得大败,杀了一万三千多匈奴兵,还俘虏了北匈奴的王公贵族,缴获了上百万头牛羊。北匈奴的单于带着残兵往西边跑,窦宪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现在的蒙古国杭爱山)。
到了燕然山,窦宪觉得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就叫人在山上刻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意思就是咱们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到了燕然山,占领了冒顿单于的地盘,烧了老上单于的龙庭 —— 这就是 “燕然勒功” 的来历。这块石碑后来在 2017 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上面的文字还能看清,证明了这段历史是真的。
不过窦宪跟蓝玉一样,后来也因为权力太大,想谋反,被汉和帝发现了,最后被迫自杀。但不管怎么说,他北击匈奴、燕然勒功的战绩,确实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样,都是保卫中原的大功劳,值得咱们记住。
可能有些朋友对苏定方不太熟,但咱要是说 “一辈子灭了三个国家,还都活捉了对方国王”,您就知道这老爷子多厉害了。苏定方出身隋末的农民军,早年跟着窦建德、刘黑闼打仗,后来刘黑闼败了,他就回家种地,直到唐太宗晚年才重新参军,这一参军就打出了名堂。
他第一次露脸是跟着李靖打东突厥,当时李靖派他带二百骑兵当先锋,苏定方趁着天黑摸到突厥大营,一马当先冲进去,突厥兵大乱,颉利可汗连夜跑了 —— 这就是咱之前说的李靖活捉颉利可汗那一战,苏定方可是头功!到了唐高宗时期,苏定方才算真正独当一面,公元 657 年,朝廷派他去打西突厥,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带着十万人马,以为苏定方人少好欺负,没想到苏定方把步兵摆成方阵,自己带骑兵绕到突厥军后面,趁着风沙大发起进攻,一下子杀了三万多突厥兵,沙钵罗可汗一路往西跑。
苏定方哪能放过他?带着大军追了好几千里,从现在的新疆追到中亚的石国(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最后把沙钵罗可汗活捉了,西突厥就这么灭了,唐朝的地盘一下子扩到了咸海边上。没过几年,苏定方又被派去打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的叛军,他带着兵翻雪山、穿戈壁,把叛军首领都曼也活捉了,还把唐朝的势力延伸到了波斯边境。
最传奇的是公元 660 年,苏定方带十万大军渡海打百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部),百济人以为大海能挡住唐军,没怎么防备。苏定方率军直接在百济登陆,一路打到百济都城,百济王带着太子投降,百济也灭了。这时候苏定方已经快七十了,还在外面打仗,后来唐高宗让他守边疆,直到 76 岁去世。
苏定方一辈子打仗,从不欺负老百姓,打下的地方还帮着修水利、办学校,当地百姓都念他的好。可惜后来有些小说把他写得像个坏人,其实历史上的苏定方是实打实的忠臣良将,他灭三国、拓疆土的战绩,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点不差,唐高宗还专门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把他的画像挂进了凌烟阁。#历史杂谈##历史冷知识#
来源:自说自话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