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歼15T从福建舰一号短点蹦出去,34吨体重被电磁轨道一把拎上天,甲板尽头只留下被海水打湿的轮胎印。
蓝色尾焰在黄海凌晨的雾气里一闪,像有人拿焊枪划开钢板。
歼15T从福建舰一号短点蹦出去,34吨体重被电磁轨道一把拎上天,甲板尽头只留下被海水打湿的轮胎印。
旁边观通站的老班长掐表:2.9秒,比上次又快了0.1。这0.1秒背后,是电磁弹射器1500次无故障的硬账,也是福特号还在船坞里换模块的尴尬对比。
有人把舰载机比作航母的“拳头”,那发动机就是拳头的骨节。
歼15T的蓝色尾焰说明涡扇10已经烧到“炉火纯青”,温度高、燃烧净,推力曲线像拉满的弓。
再看歼35,尾焰还带点黄,像冬天里烧柴的老灶,不是不行,是还差一把好柴——涡扇19。高空台去年12月就给它盖了合格章,1950K的涡轮前温度,能把F414甩半个身位,只差装上去试飞。
等那口“好柴”点着,歼35才算真正脱去外套,露出里面的腱子肉。
福建舰这几天把甲板当弹弓,五天里每天40架次,空警-600、攻击-11、歼15T轮番被弹出去,三号弹射轨道也悄悄画完线。
卫星图里,甲板像一块刚切好的三格吐司,最左边那条格子还没烤,但已经闻到香味。
美军那边急了,NGAD项目提前一年拉表,福特号连夜换AAG模块,故障间隔刚爬到400次,我们这边已经1500次不喘。
数字冷冰冰,可数字背后的工人、工程师、试飞员,是热的。
他们像给航母“织毛衣”,一针一线,把“可能”织成“肯定”。
有人算过,西太上空现在能随时起飞的舰载机,中国96架,美国54架,比例1.3:1。别急着喊“赢了”,这96架里还有教练机、反潜机,真正能打的不到七成。
可数量差就像菜市场早高峰,摊位多的一方总能先抢到新鲜菜。
美军把F-35C当精品超市,我们像地摊经济,品种多、上菜快,真到拼桌的时候,谁手里筷子多谁夹菜稳。
再说,004号核动力已经切钢板,076二号舰模块正往船坞里塞,2030年六个战斗群的目标挂在墙上,像一张高考倒计时,每天撕一页,心跳就加快一拍。
电磁弹射不是万能钥匙,却是开门最快的那把。
歼15T能满油满弹起飞,意味着不用在航程和弹药之间做痛苦的选择;空警-600能上舰,等于给近视的航母戴上眼镜;攻击-11被弹出去,宣告无人机第一次在大平板上有正式工位。
三件小事叠在一起,就是“体系”两个字。
体系听起来虚,可就像家里Wi-Fi、冰箱、扫地机器人全连上App,人还没进门,空调已经调到26℃,生活瞬间丝滑。
航母战斗群也一样,早一步发现、远一步拦截、快一步补给,胜负往往就在这几步里。
当然,美军不会原地踏步。
NGAD的六代机概念图看着像科幻片,福特号换完模块也能跑,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两条技术路线并行。
只是,当我们的工人半夜还在船台上焊钢板,当试飞员把34吨战机一次次压进电磁轨道,当涡扇19的叶片在实验室里被烧到通红,故事就不再是谁压倒谁,而是自己把昨天的自己甩在身后。
就像老班长说的:0.1秒,够干啥?
够让导弹早一步出舱,够让僚机早一步拉高,够让回家的人早一步看到码头上的灯。
来源:花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