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99元到6万元,AI玩具凭什么比泡泡玛特更暴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7:39 1

摘要:这AI玩具赛道现在火得有点离谱,创投圈像是怕再犯上次错过泡泡玛特的错,一个个都抱着“宁可投错,不能放过”的心态往里冲。

前阵子跃然创新刚官宣完2亿A轮融资,距离上一轮A2轮才隔4个月。

这AI玩具赛道现在火得有点离谱,创投圈像是怕再犯上次错过泡泡玛特的错,一个个都抱着“宁可投错,不能放过”的心态往里冲。

跃然创新的创始人李勇,之前在锤子、阿里都待过,2021年从阿里出来创业,一个月就拿到了首轮融资。

到现在累计6轮融资,投资方全是中金、红杉这种头部机构。

不光是它,还有家叫维他动力的,创始人是百度、地平线出来的,3个月拿了2轮融资,高瓴资本都掺了股。

咱看创投圈这波操作,明显是被之前泡泡玛特的千亿神话刺激到了。

IT桔子那边的数据显示,现在有96家机构扎进AI玩具赛道,字节、京东这些大厂也没落下。

2024年算这赛道的元年,2025年就直接遍地开花,创业公司、上市公司都在搞融资、量产。

说实话,资本这么猛,一是看重大厂高管团队的经验,二是觉得AI玩具能靠“情感陪伴”复制泡泡玛特的路,但到底能不能成,还得看后面的实际表现。

资本砸钱这么猛,市场端的销量倒是能跟上点节奏,不过细究起来,也不是全是好消息。

跃然创新之前出的BubblePal,一年卖了20万台,现在累计到25万台了,按389元一台算,光这一个单品就卖了1个亿。

今年8月出的第二代CocoMate,听说一发售就卖光,现在还得预售。

珞博智能的芙崽也不差,399元的价格,618在京东潮玩榜排第三,仅次于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7月产的5000台很快就卖没了。

上市公司也没闲着,汤姆猫的AI机器人,618抖音直播首日就卖了180万,奥飞娱乐的AI喜羊羊都迭代到3代了。

本来想这销量配上高毛利,商家肯定赚翻,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AI玩具价格差得大,便宜的300来块,贵的像日本那款LOVOT,高配要6万。

毛利是高,基础款能到50%以上,高端的甚至超90%,比泡泡玛特还高,但高端的买的人少,低端的利润薄,中间这块挺尴尬。

而且现在主要靠卖硬件,订阅服务刚起步,能不能稳住利润还不好说。

销量和资本看着热闹,但创业公司的日子其实不好过,不少人已经悄悄撤了。

创业有点难

有个叫老石的创业者,今年年初就放弃了AI玩具项目,转去做学习陪伴硬件了。

他说自己之前在的社群里,40多家做AI玩具的,最后活下来的就2-3家。

他们当初做儿童学习陪伴产品,到去年12月就发现不对,产品没人留着用,库存堆了一堆,价格从100多一路降到9.9元,根本不赚钱。

还有家叫悠妮机器人的,30多人团队花了500万研发,最后只能帮品牌代加工,一件就赚几块钱。

老板说之前踩了“Demo融资”的坑,很多公司就做个样品骗融资,根本不量产,他们光交学费就花了几十万。

老实讲,现在这赛道有点虚火,很多人搞不清核心竞争力在哪,以为有技术就行。

老石就说,AI大模型没情感,做不了真的情感陪伴,而且最后能成的肯定是迪士尼那种有IP的,技术公司搞不好就是给别人做嫁衣。

有人已经亏了上千万,这赛道看着是风口,但不是谁都能蹭。

AI玩具想成下一个泡泡玛特,得先解决留存率、退货率的问题,还得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资本现在热归热,要是一直落地不了,怕是很快就会冷下来。

咱觉得,最后能活下来的,大概率是那些既有IP,又能把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的,光靠概念炒热度,肯定走不远。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