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漂流随风,故又称“漂”。
今日谷雨
春渐远,夏将至
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
意味着降雨量逐渐增多
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
作物新种
最需要雨水滋润
春雨之后
鲜花吐蕊
万物茁壮生长
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谷雨时节,雨量开始增多
近期京城也很应景的迎来了雨水的眷顾
一场透雨过后
这个双休日天气较为平稳
气温从低谷回升
周日午后偏南阵风稍大
夜间阴云再起
下周一白天部分地区又有雨水出没
气温再次下滑
牢记三宜三忌三秘诀
过好春季最后15天
三候
1
一候萍始生
谷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漂流随风,故又称“漂”。
2
二候鸣鸠拂其羽
谷雨后五日,“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布谷鸟。明朝刘伯温有诗:“鸣鸠语芜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芜是杂草。可“春谷终期吹羽翼”,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殷切呼唤。
3
三候戴胜降于桑
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戴胜”头顶有长毛,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
三宜
1
宜早睡早起,调和阴阳
谷雨时节昼夜时长趋于平衡,阳气升发旺盛。建议晚上22:30-23:00入睡,清晨6:00-6:30起床。早睡可收敛阴精,避免熬夜损耗肝血;早起能顺应阳气升发,使肺气舒展。晨起后可进行5-10分钟拉伸,激活全身气血,为一天注入活力。
2
宜适度运动,疏通经络
选择柔和的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健步走。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可拉伸脊柱、调节脏腑气机;太极拳以柔克刚,帮助放松肌肉、改善关节灵活性。每次运动以微微出汗、不感疲惫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腠理开泄,让湿邪入侵。
3
宜亲近自然,舒缓情志
谷雨百花盛放,建议每周安排1-2次户外踏青。漫步公园或山林,观察植物生长,聆听鸟鸣,呼吸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多巴胺分泌,提升幸福感。
三忌
1
忌贪凉饮冷,顾护脾胃
谷雨虽气温回升,但地底寒气未散,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会直接刺激肠胃,导致脾阳受损。临床数据显示,谷雨期间因冷饮引发的腹痛、腹泻病例较平日增加30%。建议饮品温度保持在35-40℃,水果可适当加热后食用。
2
忌久居潮湿,防御湿邪
降雨增多使空气湿度常达70%-80%,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疾病。室内可使用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50%-60%,阴雨天气关闭门窗,晴天及时开窗通风。被褥每周晾晒1-2次,衣物选择棉质透气材质。
3
忌情绪波动,安定心神
春末气压变化易引发情绪波动,中医认为“怒伤肝”,情绪剧烈起伏会影响肝气疏泄。建议通过冥想(每日15分钟)、书写日记、与亲友倾诉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状态。
三秘诀
1
祛湿排毒,通利三焦
采用“内调外治”结合法:内调可食用赤小豆、芡实、茯苓煮成的祛湿粥;外治推荐艾灸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穴,每穴艾灸10-15分钟,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促进水湿代谢。
2
健脾益胃,生化气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谷雨宜多吃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食物。山药富含黏蛋白,可保护胃黏膜;南瓜中的果胶能吸附毒素;小米粥则有“代参汤”美誉。搭配山楂、陈皮等开胃食材,提升消化功能。
3
养肝明目,柔肝养血
肝脏在春季最为活跃,建议每日饮用菊花枸杞茶(菊花5g、枸杞10g),或食用菠菜猪肝汤。同时配合“转眼珠”护眼操: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眼球20圈,缓解眼疲劳,养护肝血。
三吃
1
香椿:树上蔬菜,鲜香护肝
谷雨前后的头茬香椿营养最佳,每100g含维生素C 40mg、膳食纤维1.8g。可制作香椿炒鸡蛋(香椿焯水切段,与蛋液同炒),或腌制香椿酱(香椿+盐+香油研磨),具有抗菌消炎、增进食欲的功效。
2
豆芽:生发之气,清热利湿
黄豆芽富含维生素B2,绿豆芽含大量维生素C,均有清热利水作用。推荐凉拌豆芽:焯水后加蒜末、香醋、少量辣椒油,开胃解腻,适合春末食用。
3
菠菜:养血润燥,通便排毒
菠菜含铁量达2.9mg/100g,搭配猪肝烹饪,铁吸收率提升3-5倍。建议制作菠菜猪肝汤:猪肝切片焯水,与菠菜同煮,加姜丝去腥,可改善贫血、缓解春燥便秘。
三汤:温润滋养身心
1
冬瓜薏米排骨汤:利水祛湿
材料:冬瓜500g、薏米30g、排骨300g。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与排骨炖煮1小时后加入冬瓜,再煮20分钟。冬瓜清热利尿,薏米健脾祛湿,排骨补充蛋白质,适合谷雨湿气重时饮用。
2
百合莲子银耳汤:润肺安神
材料:鲜百合20g、莲子30g、银耳1朵。银耳泡发撕小朵,与莲子炖煮40分钟后加入百合,再煮10分钟。此汤滋阴润燥,对咽干咳嗽、失眠多梦有改善作用。
3
鲫鱼豆腐汤:健脾养血
材料:鲫鱼1条、豆腐200g。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姜片、葱段和开水煮20分钟,汤色奶白后加入豆腐,再煮10分钟。鲫鱼富含优质蛋白,豆腐补钙,适合全家食用。
三养生
1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
调整作息时间,中午可小憩20-30分钟补充精力;勤换洗衣物,避免汗湿衣物贴身穿戴;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2
饮食养生:科学搭配
遵循“少酸增甘”原则,增加红枣、蜂蜜、山药等甘味食物;每餐七分饱,细嚼慢咽;忌油炸、辛辣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3
情志养生:平和心态
练习“深呼吸放松法”: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10次;培养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帮助集中注意力,舒缓情绪。
三茶
1
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取干玫瑰花5-8朵,用80℃热水冲泡,可加入少量蜂蜜调味。玫瑰花含挥发油,能调节内分泌,改善情绪低落,尤其适合女性饮用。
2
菊花茶:清肝明目
杭白菊5g搭配绿茶3g冲泡,菊花清热解毒,绿茶提神醒脑,适合用眼过度、肝火旺盛人群,可缓解眼干涩、口苦症状。
3
陈皮茶:理气祛湿
选用三年以上陈皮,切丝后用沸水焖泡10分钟。陈皮挥发油成分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腹胀、食欲不振,搭配山楂饮用效果更佳。
三穴位
1
足三里(胃经合穴)
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每日早晚用拇指按压100次,力度以酸胀感为宜,可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
2
阴陵泉(脾经合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用食指按揉此穴,每次3-5分钟,能健脾利湿,缓解下肢水肿、腹胀等症状。
3
太冲穴(肝经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睡前用拇指点按此穴,配合深呼吸,可平肝潜阳、舒缓情绪,改善头痛、烦躁等问题。
三水果
1
草莓:补充维C
每100g草莓含维生素C 47mg,高于苹果、葡萄。建议饭后食用100-150g,可促进铁吸收,预防坏血病,缓解春困。
2
枇杷:润肺止咳
枇杷富含苦杏仁苷,具有镇咳祛痰作用。直接食用或制作枇杷膏(枇杷果肉+冰糖熬煮),对春季咳嗽、咽干有显著疗效。
3
樱桃:补铁养颜
樱桃含铁量居水果前列,每100g达0.36mg。每天食用20-30颗,可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等缺铁性贫血症状。
三诗词
【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宋·范成大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来源:健康快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