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银行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成立于1912年,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1949年以后,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1994年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
文/华夏ESG观察联盟
企业介绍
中国银行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成立于1912年,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1949年以后,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1994年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6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
中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比较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和金融市场等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涵盖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证券、保险、基金、飞机租赁、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租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实践案例
2025年,中国银行协助财政部在英国伦敦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后财政部发行的首笔绿色主权债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协助客户发行2025年全国首笔绿色信用债券;作为主承销商协助客户发行全球首只同时符合《欧盟绿色债券标准》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要求的绿色债券。
中国银行服务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等十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中履职尽责,参与一系列绿色与可持续相关标准制定、前沿课题研究及交流合作,三项绿色金融相关成果纳入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文件。2025年,作为中资金融机构加入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并参与第14号工作组(自然相关机遇识别)的相关任务。
中国银行推进绿色网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制定《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银香港大厦和境内一级分行主要办公大楼2024年碳中和工作方案》,明确主要办公大楼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5年上半年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在全国碳市场购买签发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行内机构开展碳中和活动。
在业务端,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中国人民银行口径)折合人民币45,391.45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16.95%,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
在运营端,2024年,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银香港大厦、境内一级分行共39栋主要办公大楼总排放量为12.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49.24%。截至2024年末,39栋主要办公大楼全部实现运营碳中和,并取得权威机构认证。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建成“绿色建设标杆网点”60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