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大家不爱逛街了,而是挑得更厉害了,以前买东西要么去超市要么去专卖店,现在倒好,网店、直播、社群,手指头划划就有得选,渠道多到数不过来。
最近逛商场都能瞅见一有意思的事:一边是无印良品不少门店挂出闭店通告,货架空得让人可惜。
而另一边是胖东来、山姆里人挤人,甚至连vivo门店都成了不少人打卡的地方。
这一冷一热之间,不止是顾客们自己的爱好,其实还藏着实体门店能不能长久的门道,那究竟是怎样的实体店更容易长久?
不是大家不爱逛街了,而是挑得更厉害了,以前买东西要么去超市要么去专卖店,现在倒好,网店、直播、社群,手指头划划就有得选,渠道多到数不过来。
就拿无印良品来说,多地十余家门店闭店,说到底是赶上了实体零售的调整期,各家有各家的难。
有的是经营方向没踩对,有的是被同行比下去了,不是东西差,是没摸到现在消费者的脉。
更关键的是,现在消费者早不是以前“商家说啥信啥”的阶段了,拿着手机就能全球比价、看真实评价,想靠信息差赚钱?门都没有。
那些只靠占着好地段,进去就光卖货,连点让人愿意多待一会的体验都没有的店,自然慢慢被淘汰。
而且线上也不是以前的香饽饽了,阿里以前拉个新顾客才55块,现在得花3569块。
拼多多就算便宜的,也得506块,线上线下的成本差距越来越小,可不少传统门店还没反应过来,还在走老路子。
首先就是把商品做扎实,这才是根本,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实实在在的商品才是硬道理。
胖东来就是个例子,总共才13家店,2024年销售额却飙到169.64亿元,还能火成“旅游打卡点”,核心就是让人信得过。
山姆也一样,今年二季度沃尔玛中国区销售额直接涨了30.1%,人家不光卖得好,还计划今年再开7家店,越做越大,靠的就是自有品牌性价比高,品质说得准。
不过还得说句实在的,体验再好也是锦上添花,真能留住人的还是实打实的商品,毕竟没人会为了逛着开心天天买没用的东西,最后拼的还是货真价实。
不仅如此,光有好东西还不够,得让人家逛得舒服、有收获。
vivo门店不只是摆着手机,直接弄上装置让大家当场试拍,好不好用一上手就知道,这比线上看图片靠谱多了。
还有泡泡玛特,把门店改成沉浸式的IP空间,买盲盒不光是买个玩具,还成了年轻人找乐子、交朋友的事,2025年上半年营收直接涨了204.4%,这就是体验的魔力。
现在早不是“大而全”的时代了,“小而精”反而更吃香。
霸王茶姬就专做新中式茶饮,今年还在纳斯达克上了市,把这一个细分品类做透,2025年全球门店都到7038家了,二季度GMV还有81亿多。
说白了,只要摸准某群人的需求,哪怕是以前觉得小众的领域,也能做成大生意,毕竟现在消费者的需求细得很,找对路子就不愁没客。
以前总觉得线上线下是仇人,你抢我的客,我挖你的单,现在看来更像“搭子”,线上能查价格、看评价,信息来得快;线下能摸质感、试效果,感受更真切,这是线上替代不了的。
有个酒类店就很聪明,线上攒了多年的会员数据,拿来帮线下选店地址,再根据周边社区的消费习惯挑货,这就是用技术帮线下铺路,把线上的优势揉进线下,生意能不好吗?
泡泡玛特也懂这个道理,虽然2025年国内门店净增长计划不超过10家,但把门店改成体验空间,同时整合线上渠道,形成一个整体。
这样一来,线下聚人气,线上保便利,两头的优势都占到了,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说到底,实体门店能不能长久,没那么多复杂道理,商品得实在,不能玩虚的;体验得用心,让人愿意来;还得懂点变通,别把线上当成敌人。
无印良品闭店,胖东来、山姆爆火,差距就在这,未来那些能融入日常生活,让人觉得“逛得值、买得放心,还能图个乐”的店,不管电商怎么变,都能站稳脚跟。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