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近照曝光,神情疲惫,被点名封杀四年,已无财产可供执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7:05 2

摘要:曾经日薪208万,风光无限的娱乐圈顶流郑爽,如今却被法院一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通知,被彻底打回原形。

编辑|影子红了

文|影子红了

曾经日薪208万,风光无限的娱乐圈顶流郑爽,如今却被法院一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通知,被彻底打回原形。

郑爽这个1991年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孩,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钢琴、舞蹈,一切都为了舞台准备。

她的路也确实顺遂,12岁远赴成都学艺,16岁就成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当年最年幼的学生,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剧本。

2009年,一部《一起来看流星雨》让她一夜成名,“楚雨荨”这个角色几乎与她本人划上了等号,公众给了她一个极富诗意的标签——“白月光”。

这个词代表着纯洁、无瑕,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公众想象。

早期的她,似乎也在极力维护这个形象,在剧组里表现得小心翼翼,从不叫外卖,也从不早退,生怕被人贴上“耍大牌”的标签。

但“白月光”的光环之下,是另一个同样被精心经营的人设——“真性情”。

这个标签让她显得与众不同,仿佛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敢说敢做,毫不掩饰。

2018年在综艺《这就是铁甲》上的那次情绪失控,她大声质问节目组“有没有尊重我”,在当时被无数粉丝解读为率真和勇敢。

现在回看,这更像是一场被镜头放大的、服务于人设的表演,当然,这个精心构建的形象并非坚不可摧。

大约在2015年前后,她公开承认整容,屏幕上偶尔出现的面部僵硬,是这层完美外壳上出现的第一道裂缝。

但这些都还在可控范围内,通过公关和粉丝的维护,这些小插曲最终都被纳入了“真性情”的叙事框架里,无伤大雅。

其实郑爽真正的塌房始于那些无法被公关、无法被“真性情”解释的物证。

当危机不再是网上的流言蜚语,而是变成了白纸黑字的合同、有声有色的录音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出生证明时,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那个引爆一切的人,正是她的前任张恒,他不是以一个情感纠纷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手握物证的“吹哨人”。

他首先抛出的,是那份令人瞠目结舌的“阴阳合同”,为了一部名为《倩女幽魂》的电视剧,郑爽在77天内获取了约1.6亿人民币的片酬。

这个数字被换算成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单位:日薪超过208万,这不再是明星财富的象征,而是变成了一张纸上可以被税务部门追查的、冷冰冰的数据。

紧接着,是那段彻底击溃她公众形象的录音,在录音里,她对于已经七个月大的胎儿无法打掉而感到烦躁和抱怨。

这让张恒口中“意图弃养”的指控,从一个抽象的道德谴责,变成了一个可以被反复播放、无法抵赖的声音物证。

无论她和她的粉丝如何辩解,这段录音都像一把利刃,刺穿了所有关于母性、善良和纯洁的想象。

最终,官方调查结果一锤定音,税务部门查实,在2019年至2020年间,她未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逃税款4527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万元。

随之而来的,是一张总额高达2.99亿元的罚单,至此,由形象和人设构筑的虚幻世界彻底坍塌,冰冷的现实接管了一切。

郑爽如今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由物质和责任构成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白月光”,也没有“真性情”,只有实实在在的孩子、被查封的资产和一笔笔等待偿还的债务,她的前程,再也无法靠形象来左右。

近期有人在洛杉矶附近一家平价餐厅拍到她的身影,照片里她剪了短发,素面朝天,神情疲惫地参加孩子的生日聚会。

这个场景,与昔日那个光鲜亮丽的女明星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正是她当初那个选择所带来的最直接、最具体的生活后果。

如今,国内的法律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清算她的物质资产,她在沈阳的房产被查封,名下多家公司的股权被冻结,她和她父亲注册的公司也陆续被注销。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正被一张张法院传票系统性地锁定和处理。

债务的追索更是无孔不入,除了那2.99亿的天价罚单,她还面临着其他多项经济纠纷,因电视剧《翡翠恋人》的项目,法院判令她退还3050万费用并赔偿6000万。

此外,还有142万、1572万等多笔强制执行案件在等着她,据说,甚至有制片人亲自飞到美国,跨越重洋向她追讨欠款。

故事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头那张纸上——上海法院那份“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通知。

她曾公开表示会“积极履行判决”,然而这样一句轻飘飘的承诺,在法院的物证和执行通知面前,已经毫无分量,现在她已经被正式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最终给她下判决的,不再是粉丝的喜爱或舆论的声讨,而是税务稽查员和法院书记员笔下的每一个字。

来源:影子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