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特色农业进入丰收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7:17 1

摘要:秋分近,丰收至。近日,以特色农业为主的山西省大同市全面进入丰收季。蓝天白云下,高粱红艳,谷子金黄,广袤的田野五彩斑斓,丰收的庄稼随风摇曳,在黄土高原大地上像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本报记者 高增玉

秋分近,丰收至。近日,以特色农业为主的山西省大同市全面进入丰收季。蓝天白云下,高粱红艳,谷子金黄,广袤的田野五彩斑斓,丰收的庄稼随风摇曳,在黄土高原大地上像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以来,大同市降水充沛,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全市粮食又是一个丰收年。尤其以谷子、黍子、高粱、荞麦、莜麦、豆类为主的特色杂粮作物更是迎来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大同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29万亩黍子已经进入收获期,随后是44万亩谷子、28万亩高粱的收获。

今年,大同市紧扣“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核心目标,全环节、全过程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工作,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全年粮食稳产丰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高位推动强担当,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链。全市上下牢记“国之大者”,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专题研究,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重点安排部署,各级党政领导靠前指挥、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促,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按照省下达任务,及时分解到县(区)、乡镇、村,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市完成粮食播种计划面积的105%。同时,全市出台《大同市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农机深翻深松及种业振兴4个方面予以扶持,全面筑基提升粮油生产。

二是多措并举提质效,夯实粮食丰收硬支撑。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住生产“基本盘”,激活增产“新动能”,打出稳产增产组合拳。聚力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紧盯“好田产好粮”,2.8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2万亩,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聚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用好省级支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技术服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65万亩。聚力实施有机旱作膜下滴灌工程,推广有机旱作膜下滴灌技术,面积突破100万亩,有效发挥“四节两增”(节水、肥、药、工和增产增收)作用,亩均可增产100斤以上。今年第十五届全国微灌大会在大同召开,大同市交流做法,与会人员观摩肯定典型经验。聚力实施单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阳高县、云州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推动项目区亩产平均提高200斤;实施主体单产提升项目23.74万亩、阳高县和浑源县玉米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20万亩,项目区单产提升10%以上。

三是全力以赴防灾害,加强各类风险监测预警。全市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定了《2025年全年气候趋势预测与避灾防灾减灾》,发布了《大同市2025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30余次。联合气象局、高寒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专家开展“防倒春寒”“防大风”宣传指导行动5次。组建市县两级35个防汛技术服务小组18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分赴县(区)一线现场技术指导,同时细化技术意见和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以“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控”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针对当前大面积的秋收工作,大同市下一步:

一要扩大机械收获覆盖,提前摸排并调配各类农机具,同步做好跨区作业的对接协调,确保农机力量快速到位、高效运转。

二要及时关注秋收天气变化,做好气象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协同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及时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群等方式为种植农户提供准确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为农民群众做好利于抢时收获、及时晾晒、干燥储藏的指导服务工作,有效规避天气变化给秋收生产带来的损失。

三要整合农村剩余劳力,保障秋收进度。发动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秋收互助组,采取“以工换工”的方式互助秋收。针对脱贫户、老弱病残户等弱势群体家庭,动员本村劳动力组成志愿服务队,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无偿提供帮助,确保弱势群体不因缺少劳动力耽误秋收。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