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为何要废掉郭皇后,非要立阴丽华?东汉帝国那些事34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07:50 1

摘要:光武帝刘秀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刘秀和郭圣通17年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34.废后易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公元41年十月,对东汉第一任皇后郭圣通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最为悲催的日子。

光武帝刘秀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刘秀和郭圣通17年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果真印证了: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作为刘秀的白月光,李白笔下的“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隐忍了20年的阴丽华,终于登上了后位。

公元23年,29岁的刘秀,在人生中最低潮的时候,娶了南阳新野阴氏家族19岁的大小姐阴丽华,完成“娶妻应娶阴丽华”的宏愿。

那时哥哥刘縯被杀,立下昆阳之战头功的他,却被解除了兵权,阴丽华给了可以抱头痛哭的机会。

两人相处不到三个月,刘秀便北渡黄河,巡视河北,踏上了东汉建国的创业之路。

然而,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为了打败河北的王郎,争取河北真定王刘杨的支持,站稳河北以成帝王之资,他娶了镇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

随后,刘秀一路开挂,拔邯郸,诛王郎,诱杀谢躬,北州弥定,奠定王基。

刘秀以河北为根基,一路北伐,击铜马于鄗城,大破而得数十万兵卒,分于诸将,开疆拓土,向南打洛阳,向北巩固河北,向西经略关中,向东伐刘永。

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8月5日),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10月攻下洛阳,定都于此,东汉完成草创。

帝位已定,后位虚位。

在刘秀称帝的同一年,郭圣通为刘秀诞下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

刘秀称帝后不久,十月即派心腹大将傅俊带兵前往南阳,接来姐姐湖阳公主刘黄,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以及原配妻子阴丽华。

阴丽华到来之前,郭圣通并未直接被立皇后,而是封为贵人。

刘扬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说明他们早就知道,刘秀有一位原配。

阴丽华两年多之前,与刘秀离别,回到新野,之后她随哥哥阴识来到了淯阳邓奉处。

乱世消息闭塞,刘秀一去杳无音信。

她也早已做好离丧的准备,没想到有一天刘秀竟派兵来接她。

别离两载,早已物是人非。

昔日的夫君不但已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她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了他们的骨血。

阴丽华当时的心境,无从推测,刘秀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

二人相对,恐怕难免会生出命运无常的心酸与感慨。

阴丽华来到洛阳不久,刘秀便封其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

一个原配,一个豪族。后位只有一个。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秀更偏爱阴丽华,刘秀不仅封她为贵人,更封其兄阴识为阴乡侯。

郭圣通有个弟弟,小心谨慎,只任了黄门侍郎。

一个封侯,一个给一个小官。

使阴丽华的娘家,在建武政权的爵位,高于郭圣通娘家。

新皇朝已经建立近一年,中宫后位的人选也提上了日程。

刘秀以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希望能够立原配阴丽华为后。

可阴氏却坚辞不受,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承担皇后之位。

她表示,郭氏与刘秀有困厄之情,并生有儿子。

因此,固辞后位。

刘秀即位后,迟迟不立后,而随阴丽华的到来,阴识又受到刘秀的优遇。

这件事对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扬,有了怎样的影响?

建武二年正月,刘扬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被刘秀所派的耿纯击杀。

郭圣通的舅舅犯下谋反大罪,是株连九族的重罪,多少应当受到些牵连,阴丽华身具原配名分,又被刘秀属意,此时应该占有优势。

然而,建武之初,四周强敌环伺,内部也有人怀有异心,政权并不稳定。

仅仅建武二年一年,刘秀政权便发生了多次反叛事件,如真定王刘杨、渔阳彭宠,这些都是河北的地头蛇。

而刘秀政权内,百分之九十的势力,都是河北地方豪强。在他们心目中,郭圣通才是皇后的唯一人选。

这也决定了刘秀此时,并不可能像承平帝王那般,实行夷三族的残酷手段,仅有刘扬、刘让被杀。

不仅没有牵连其他真定族人,还将刘扬之子刘得,封为真定王。

郭家不过是刘扬的妹夫家族,未参与谋反,按律不当牵连,更何况郭圣通有诞育皇嗣的大功。

因此,在这样特殊的形势下,阴丽华所拥有的“优势”,不过一句空谈。

此时,真定王室之人,也在惶恐不安之中,等待着刘秀将如何对待他们。

建武二年,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只有河北,而河北旁有幽州彭宠反叛,内有内黄五校贼作乱。

而此时刘秀则面临关中、南阳、淮阳等地多线同时作战的问题。

虽然真定宗室,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与刘秀对抗,但是他们如果联合彭宠作乱,刘秀则抽掉不出足够的兵力平乱。

在面临与真定王室族人矛盾激化、河北动荡的状况下,立郭圣通为后,刘疆为太子,恰恰是可以向真定王室表明,皇帝无意牵连刘扬族人的态度,缓和真定王室族人焦虑情绪的最佳选择。

郭圣通作为连接真定王室与刘秀之间的桥梁,在刘秀建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一直伴驾左右。

而郭氏家族也并没有参与到刘扬谋反之中,仍然有从龙之功。

东汉初年的功臣宿将,除了少数几人在刘秀去河北之前便跟从他,均是刘秀离开洛阳之后,从各地慕名追随而去的,只知皇帝身边有一位身世显赫的郭圣通,而不大清楚原配阴丽华。

最重要的是,郭氏有子。

对于拼上全家性命,跟着刘秀打天下的群臣来说,继承人才是保障王朝传承,保住胜利果实最重要最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他们不太可能因为阴丽华是原配,就支持她当皇后。

刘秀在有一次在打仗过程中失踪,众将不知刘秀死活,焦虑不安。

吴汉情急之下,甚至想到了奉刘秀的侄子为主,可见新生的建武政权,对继承人的迫切需要。

阴丽华虽占有原配名分,又有刘秀的推重,但无论从出身、资历、子嗣、对政权的作用和对朝臣的价值等各个方面上来说,均无法跟郭圣通相比。

在刘秀建国过程中,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故立阴氏为后,实众心难服。

且中宫正位,身负管理后宫之责,以阴丽华的资本,也很难超越出身高贵且育有子嗣的郭圣通。

所以她坚决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后位,不想火中取栗,实属无奈之举。

考虑到国家形势和朝臣们的不安,刘秀最终不再坚持立阴丽华,接受了她的辞让。

建武二年四月,在苏茂杀淮阳太守,依附另一位称帝的宗室刘永之后,刘秀册封宗室,五月封谋反的故真定王刘扬之子刘得为真定王。

阴丽华以原配名分让出后位,成为刘秀后宫特殊的存在,刘秀得以有嫡子作为正式继承人稳定朝堂,郭圣通得到皇后之位。

不得不说,在当时的形势下,不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国家角度考虑,这个决定是三个人最恰当、最顺理成章的选择。

六月,光武帝正式册封贵人郭圣通为皇后。

其长子刘彊被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在诞育太子刘彊之后,她又陆续为刘秀生下了刘辅、刘康、刘延以及刘焉四位皇子以及刘红夫公主。

虽然,郭圣通得其名,但阴丽华得其爱。

刘秀只要是出征,必定带着阴丽华。毕竟情人眼中出西施。

公元28年五月甲申,阴丽华和刘秀爱情结晶诞生。

那时,她随夫出征,讨伐叛将彭宠,在元氏县生下长子刘阳。

刘阳就是后来的汉明帝。

刘阳在刚一出生时,便得到了父亲的特别喜爱。甚至连彭宠都懒得去讨伐了,令建威大将军耿弇为主将带兵讨伐。

刘秀见这个孩子颜色红润、丰下锐上,认为其像圣君尧,并且以皇朝国运所系的赤色为之命名为刘阳。

同时,阴丽华也越来越受宠爱。

之后又相继生下刘苍、刘荆、刘衡、刘京四子。

之前是郭圣通拼命生儿子,如今是阴丽华拼命生儿子。

刘秀一共有11个儿子,郭圣通生5个,阴丽华生5个,许美人生1个。

后来的汉明帝,排在第四。

当时,建国初期,一切百废待兴。

阴丽华身居贵人之位十数载,俸禄不过数十斛。

这在国家富足的东汉中后期,无疑是较低的待遇,但是在建武年间,却是不折不扣的高工资。

国家刚刚建立,战乱时期农业生产严重破坏,战争靡费巨大。

建武元年,朝臣百官俸禄不过升斗米。

建武三年,一斤黄金只能买到五升豆子。

在外打仗的士兵,没有军粮,只能用果实充饥。这也是为何河北的士兵军纪不好的原因之一,没有粮食,只能抢劫、屠城。

有韩信在世的耿弇就屠了三百座城池。

到了建武六年,国家经济稍微好转,作为仅次于列侯之位的关内侯,月俸不过二十五斛,由此可见其他官员的工资也颇为可怜。

建武十三年之前,皇帝皇后没有仪仗,直到打败公孙述才运到洛阳。

国家平定之后,各地开始进献珍品美味,但刘秀自己都不吃,而是分给列侯。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百官俸禄才增加到正常水平。

阴丽华身为刘秀妃嫔,与刘秀同甘共苦,亲眼见证着这个王朝的建立。

由于阴丽华懂得谦让,深得刘秀宠爱。

皇后也不敢拿下怎么样,自然是牢骚满腹。

刘秀本就有废后想法,给阴丽华皇后名分的执念日深,对皇后自然也是越来越不满意。

不久,几件事彻底将郭皇后打入冷宫。

一是星象。公元33年七月和十一月,金星两度犯轩辕大星,轩辕是后宫之官,大星为皇后,金星犯之代表其失势。那时的人,非常迷信,对于这种天象更是痴迷。

二是阴家被刺杀。那一年,有强盗劫杀阴丽华母亲邓氏与弟弟阴欣,这件事应该不是郭皇后所为,估计是看到阴丽华很是伤心,刘秀非常伤心,下诏称阴丽华“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

三是兄弟被贬。公元38年,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迁城门校尉,由皇帝近侍从、天子近臣,明升暗降去守城门。

四是刘彊未入住东宫。太子成年后,并未入住太子宫(东宫),于是申屠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即光武帝刘秀并未采纳。

五是太子党势衰。当时,政局中南阳河西拉锯。随着河西窦融的低调沉默而基本失去平衡,以及郭皇后的渐渐失势,皇太子刘彊的河西辅臣集团渐渐势弱。

六是刘阳地位抬升。刘秀在刘阳十岁之时摸着他的头说“吴季子”,此言更是引人遐想。刘秀封皇子为公,阴丽华的长子刘阳封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的。

郭圣通因宠爱渐衰,数怀怨怼。

公元41年阴丽华第四子刘衡年幼薨逝,而郭圣通因宠衰而“数怀怨怼”,激怒了刘秀。

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

对她性情的评价是像“鹰鹯”、无后妃之德,认为她在自己死后不会善待阴丽华母子;而阴丽华是原配,与自己情深意重,应该侍奉宗庙,居国母之位。

西汉废后之后立新后,间隔少则半年,多则两年。

但因郭圣通生有五个嫡子,郭圣通被废之后,刘疆仍然可以以长子身份合法居于太子位之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秀将废立皇后同时进行。

并强调因皇后失德而导致中宫异位,进而致使国本动摇,是异常之事,不是国家之福,因此不得庆祝。将废后引起的政治动荡减到了最小。

为此,刘秀下诏废掉郭皇后,立阴贵人为皇后。

刘秀的诏书强调自己不忘与阴丽华的患难之情。

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刘秀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的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

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

郭圣通就此从皇后的尊位上跌落下来,与此相对的则是,光武帝的微时原配,贵人阴氏终于得归正位,成为光武帝第二任皇后。

刘秀封废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其子刘辅为中山王,移居皇宫北宫居住。刘秀给了郭氏一个“王太后”的身份而不是将她废为庶人。

同时,也对郭后的娘家进行安抚,遂将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徙封大国,为节侯。

郭圣通从兄郭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郪侯,官至东海相。

郭竟弟郭匡为发干侯,官至太中大夫。

郭姓的外戚女婿南阳陈茂,亦被封为南侯。

其中,还多次赏赐郭况,让他成为全国首富。

家中积蓄有几亿钱,有童仆四百人。他家里使用金制的器皿,冶炼铸制金器的声音响彻整个京都和市郊。

当时人说:"郭家府上,不下雨也打雷。"这是说他家冶炼打制金器的声音太大太长久了。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邓氏铜山,二愿得郭家金穴。”

郭况一生小心谨慎,胆小怕事。虽然位居京城首富,却从来都是闭门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从不干预外界的事情。

当时京城上下都知道他的这种为人。

郭氏家族在刘秀即位之初有从龙之功,身为外戚谨慎小心十余年,郭圣通也诞育皇家子嗣,对皇室宗族有功,行为上并无严重过失,刘秀是历史上著名的善待功臣、心胸宽广之人,甚至自己杀兄仇人更始帝的三个儿子都册封为侯,自然会对郭圣通和郭家格外厚遇。

诏书一下,导致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刘疆一下子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而刘阳则由庶子变成了嫡长子。

此时嫡庶异位,他在太子位上便名不正言不顺了。

子凭母贵,很快太子之位就易主。

公元43年,在郭后被废两年后,居储位长达18年的太子刘彊,在多番主动辞让太子之位。改立刘阳为太子(后更名为“刘庄”),废太子刘彊改封东海王。

郭皇后和太子刘彊没有大错,能力才华也适合,只可惜刘秀爱的是阴丽华。

不得不说,白月光对每个男人的杀伤力都是致命的!

刘秀的废后易储的骚操作,也引发后世的批评,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朱允炆的师傅方孝孺。

“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蔡东藩,更是一针见血:光武帝能容功臣,独不能容一妻子,废后之举,全出私意,史家多讥其不情。

从废后到换太子,时间跨度两年,光武朝最为重大的政治局势,至此终于落下帷幕。

来源:江南以西可可和一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